帕珠沙星
帕珠沙星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7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海峡药学、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第二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等;帕珠沙星的相关文献由51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睿、裴斐、方翼等。
帕珠沙星
-研究学者
- 王睿
- 裴斐
- 方翼
- 柴栋
- 梁蓓蓓
- 曹相林
- 梁德荣
- 潘仙华
- 苗佳
- 余勤
- 刘孝乐
- 刘智
- 彭红
- 朱丹
- 李芹
- 梁茂植
- 许军
- 钱进
- 刘烽
- 刘玉
- 史尧
- 吕媛
- 李峰
- 李海冰
- 阚全程
- 乔阳
- 何捷
- 孙毅
- 张建立
- 沈奇
- 王汕桃
- 王琴
- 田阿娟
- 秦方云
- 秦永平
- 罗柱
- 于万盛
- 余晓霞
- 侯磊
- 刘健
- 刘波
- 刘浚
- 刘蕾
- 南峰
- 吕吉祥
- 吕子敏
- 吴家廉
- 吴王民
- 周玲玲
- 喻华耀
-
-
沈思齐;
李冉冉;
马媛媛;
林海霞;
陈笑艳
-
-
摘要:
帕珠沙星滴耳液是一种治疗耳部炎症性感染的喹诺酮类局部使用制剂.本文建立了灵敏、快速的LC-MS/MS法测定人血浆及耳溢液中帕珠沙星浓度,用以评价帕珠沙星滴耳液的系统药动学及局部分布.人血浆样品及耳溢液样品均在蛋白沉淀法处理后通过HSS T3色谱柱(50 mm×2.1 mm,1.8 μm)分离,采用含0.1%甲酸的1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在0.55 mL·min-1的流速下进行梯度洗脱,以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用于定量分析帕珠沙星和内标帕珠沙星-d4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19.1→281.2和m/z 323.1→285.2.测定人血浆和耳溢液中帕珠沙星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 0~8.00 ng·mL-1和0.500~1 000 ng·mg-1.两种基质样品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临床试验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经过验证后的方法成功应用于3名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受试者使用0.1%甲磺酸帕珠沙星滴耳液后的系统药动学及耳部药动学研究.
-
-
刘丹丹;
唐彤彤;
陈炎;
霍艳萍;
高晓艳
-
-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含量的HPLC方法 .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三乙胺溶液(0.5%磷酸,1%三乙胺)=(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30°C.结果 帕珠沙星在10.1992-101.992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 HPLC可以迅速、准确地检测出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的含量.该方法 的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质量分析控制方法 .
-
-
王梅英
-
-
摘要:
目的:探讨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帕珠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帕珠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珠沙星联合蒲苓盆炎康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盆腔炎采用蒲苓盆炎康颗粒联合帕珠沙星治疗,疗效显著.治疗后症状减轻,疼痛缓解,应用价值较高.
-
-
王毅博
-
-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结合帕珠沙星在尿路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86例尿路感染患者,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帕珠沙星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结合帕珠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效果显著,可提高病原菌清除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
王毅博
-
-
摘要: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结合帕珠沙星在尿路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86例尿路感染患者,采用盲抽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帕珠沙星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用药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原菌清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钠结合帕珠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效果显著,可提高病原菌清除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
-
向瑾;
余勤;
梁茂植;
南峰;
秦永平
-
-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帕珠沙星浓度的方法,进行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纳入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后交叉给予受试制剂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与参比制剂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评价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采用HPLC法测定帕珠沙星浓度,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300 mg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剂后,达峰时间分别为(0.60±0.23)和(0.50±0.00)h;峰浓度分别为(5.09±1.75)和(6.92±3.13) iμg.mL-1;AUC(0-t)分别为(11.24±3.45)和(11.63±3.77)μg·mL-1·h;AUC(0-∞)分别为(11.58±3.44)和(11.97 ±3.77) μg·mL-1·h;t1/2分别为(2.37±0.67)和(2.45±0.82)h.结论:以AUC0-t计甲磺酸帕珠沙星胶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7.2%.%Objective:To develop an HPLC method for the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of pazufloxacin mesilate capsule in healthy Chinese subjects.Methods:24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Volunte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administered capsule and injection in cross-over randomized way.Determined the pazufloxacin concentration with HPLC method and calculated the pharmaokinetics parameters with WinNonlin program to evaluated the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of pazufloxacin capsule.Results: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following single oral dose of 300 mg pazufloxacin capsule and injection were as follows:the mean of Tmax were (0.60±0.23) and (0.50±0.00) h;the mean of Cmax were (5.09-±1.75) and (6.92±3.13) μg·mL-1;the mean of AUC(0-t) were (11.24 ±3.45) and (11.63 ±3.77) μg·mL-1·h;the mean of AUC(0-∞) were (11.58 ± 3.44) and (11.97 ± 3.77) μg· mL-1 · h;the mean of t1/2 was (2.37 ± 0.67) and (2.45 ± 0.82) h.Conclusion:The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was 97.2%.
-
-
金燕;
祝尚凝;
陈瑶
-
-
摘要:
目的 制备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并进行其相关性质研究.方法 利用逆相蒸发制备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帕珠沙星的含量,色谱条件为固定相:Waters Atlanti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含四丁基溴化铵0.05 mol· L-1,用磷酸调节pH值至3.43)的体积分数为10.2∶89.8;柱温∶室温;流速:1 mL·min-1,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和表面电位;并考察柔性脂质体的变形性.结果 所制备的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为多室脂质体;其平均粒径为(71.45±6.31) nm,Zeta-电位为(54.88±3.76) mV;平均包封率为(26.58±5.24)%,平均载药量(含量)为2.11 mg·mL-1;研究证实了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具有高度的变形性.结论 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稳定性和变形性高,可能成为透皮转运的有效载体.
-
-
-
冉坤;
刘红;
杨辉;
陶勇
-
-
摘要:
目的 比较帕珠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收治的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194例,分为帕珠沙星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对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株进行耐药率分析,并比较其耐药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系统对感染的细菌作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帕珠沙星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对照组(93.8% vs.83.5%,x2=5.127,P<0.05).葡萄球菌属对帕珠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6.5%和41.7%(x2 =29.979,P<0.0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帕珠沙星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左氧氟沙星(P<0.05);人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对帕珠沙星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珠沙星对老年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且耐药性较低,值得临床重视.
-
-
ZHANG Tao;
张涛;
CHEN Chuxiong;
陈楚雄;
Yu Xiaoxia;
余晓霞;
WEN Yuguan;
温玉关
- 《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检测帕珠沙星血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rn 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0.005mol/L甲酸铵,0.1%甲酸)=(30:70);流速:0.5ml/min;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帕珠沙星(m/z319.0→301.1)和环丙沙星(m/z332.2→314.2)进行测定.样本处理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吸取上清液1ul进样.rn 结果:帕珠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02~20ug/ml,提取回收率为82%~9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rn 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该方法经考察符合血浆样品的测定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药学浓度的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
-
吕媛;
崔洪;
刘健
- 《第二届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评价国产帕珠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中国人群呼吸、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n 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等途径收集2002-2009年之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帕珠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随机时照研究文献(RCTs);方法学评估采用Jadad评分,用于评估各个研究的质量;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研究结果,采用Egger's test及Begg's test评价发表偏倚,Meta分析使用Revman5.0和Stata10.0软件完成。rn 结果:纳入的10项RCTs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临床治愈率、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国产帕珠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之间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Egger's test及Begg's test没有显示发表偏倚(P>0.05)。rn 结论:国产帕珠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呼吸、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是一致的。
-
-
-
-
沈奇;
梁德荣;
苗佳;
余勤;
梁茂植
- 《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点. 方法:筛选健康受试者12名,单次及多次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血药浓度及尿药浓度,用DASver1.0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单次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47±0.09h,Cmax为13.71±1.81 mg/L,AUC0-t为24.60±4.15 mgh/L,T1/2为1.46±0.64h,MRT、CL和Vd分别为2.14±0.33 h、0.09±0.04 L/h·kg和0.17±0.03 L/kg.Q12h静滴帕珠沙星500 mg连续5日,第2、3、4、5日晨测得的谷浓度分别为0.13、0.16、0.17、0.14 mg/L,提示血药浓度已达稳态.末剂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0.48±0.10h,Cmax为15.41±1.67 mg/L,AUC0-t为28.42±4.90 mg·h/L,T1/2为1.33±0.49 h,Cl为0.09±0.06 L/h,(Css)av为2.34±0.43 mg/L,DF为99.48±0.38%,以上参数与单次给药比较除Cmax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累积系数小,说明本品多次给药无体内蓄积.女性和男性受试者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本品对临床大多数常见致病菌的AUC0~24 h/MIC>100且Cmax/MIC>8.受试者给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500mgQ12h静滴,在人体内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可作为临床应用的推荐方案.
-
-
陈素明;
杨春艳;
章竹君
-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分析化学年会暨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合成了帕珠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填充在玻璃管中制备成固相萃取柱.含有帕珠沙星的样品在柱上进行特异性的预富集,用水洗去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物质,然后用乙腈-乙酸作为洗脱剂将帕珠沙星从柱上洗脱出来到荧光流通池中进行检测.用此方法用于人体血清和尿样中帕珠沙星的直接测定,大大提高了荧光分析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结果令人满意.
-
-
裴斐;
李芹;
方翼;
柴栋;
梁蓓蓓;
童卫杭;
王睿
-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单剂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12名18~4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按拉丁方设计随机分组,分别依次单剂静滴250mg、500mg、750mg 3个剂量的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分别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4.89±1.11mg.L-1、9.94±2.62 mg.L-1、17.43±3.22 mg.L-1;t1/2β分别为1.50±0.19h、1.37±0.26h、1.53±0.26h; AUC0~t分别为9.53±2.00mg·h·L-1、21.47±6.63 mg·h·L-1、36.12±3.06 mg·h·L-1;单剂静滴250mg、500mg、750mg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主要经肾排泄,24h经肾累积排泄率分别为90.19%±10.24%、89.36%±9.56%、92.97%±3.01%.结论: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后,药-时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甲磺酸帕珠沙星在250mg~750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
-
-
-
梁蓓蓓;
王睿;
崔俊昌;
郑专杰;
裴斐
- 《2005年抗菌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目的: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PK/PD)理论和突变选择窗(MSW)理论对临床优化帕珠沙星(PZLX)给药方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进行单剂静脉滴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药代动力学试验,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的MPC,计算AUC/MIC和TMSW等PK/PD参数.结果:单剂静滴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250mg,500mg,750mg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4.89±1.11mg.L-1、9.94±2.62mg.L-1、17.43±3.22mg.L-1;t1/2β分别为1.50±0.19h、1.38±0.27h、1.53±0.26h;AUC0-t分别为9.53±2.01mg·h·L-1、21.47±6.63mg·h·L-1、36.12±6.40mg·h·L-1;CPLX、GTLX、PZLX、MXLX对25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的MPC90分别为2、1、2、1μg/ml;MPC90/MIC90分别为16、4、16、2.PZLX250mg,500mg,750mg剂量组的PK/PD参数AUC0-12/MIC90分别为76.24,171.76,289,TMSW分别为50﹪,45.6﹪,51﹪.结论:结合氟喹诺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PZLX250mg,500mg,750mg三个剂量组中,500mg,750mg剂量组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有效率,PZLX三个剂量组可能筛选出耐药突变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