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
哲学观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0年内共计663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中国哲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7篇、会议论文16篇、相关期刊495种,包括现代哲学、青年时代、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2014第八届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 、首届全国彝医药学术研讨会等;哲学观的相关文献由69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正聿、李文阁、杨学功等。
哲学观
-研究学者
- 孙正聿
- 李文阁
- 杨学功
- 高秀昌
- 俞吾金
- 刘福森
- 徐东
- 李辉
- 王金福
- 袁实勇
- 赵志刚
- 邓志勇
- 陈咸瑜
- 黄浩
- 丁木乃
- 付兴林
- 何中华
- 余卫国
- 刘慧
- 刘秉毅
- 吴伟赋
- 吴正金
- 周可真
- 周平
- 唐一源
- 姜红
- 孙伟民
- 安尊华
- 宫键
- 尹钊
- 庞跃辉
- 康敏昌
- 康永超
- 张兰华
- 张凡
- 张占高
- 张志云
- 张昭芬
- 彭国翔
- 戴雪峰
- 曾治舟
- 朱前星
- 朱宝信
- 李冠军
- 李志峰
- 李恒瑞
- 李毅
- 李玉龙
- 杨修志
- 杨富斌
-
-
戴晶晶
- 《艺术百家》
| 2020年
-
摘要:
抽象主义绘画理论以反对物质主义为起点,摒弃传统造型艺术中的物象限制,主张用抽象的形式表达真纯的精神内涵,其背后有独特的哲学观作为支撑.批判实在论将世界本体划分为经验域、实际域、真实域三个层面.借助批判实在论世界本体的三个层面分析抽象主义,可以发现其创作的哲学意图:遵从一元的世界本体论,反对创作止步于实际域、停留在物象层面的反映和模仿上,坚持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展现世界本质.展现世界本质的哲学意图是抽象主义迈过了模仿与表现的创作分歧、催生出油画本体新语言的根本原因.
-
-
李锦全;
杨海文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94岁高龄的李锦全教授早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1960年转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与教学,文史哲兼通,充盈浓郁的文史情怀.他对中国哲学史的方方面面做过精深的研讨,成果硕富;在此基础上提出“矛盾融合、传承创新”的哲学史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李锦全教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的践履者,特定的时代与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形成了“忧患意识、旷达人生”的哲学观,这是一笔让人受用无穷的宝贵精神财富.
-
-
-
-
-
-
-
-
-
-
王占郡
- 《2017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新时代,父母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哲学是研究基本和普遍问题的思维工具.父母升级和更新哲学观,对于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将起到拨云见雾的作用.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传统物质实在论和牛顿经典力学与物质世界,尤其是微观世界物理现象的矛盾.人们逐渐开始怀疑经典理论,并通过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颠覆了原有理论观点的新的物理学体系——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的理论同时也推动了人类哲学理论的升级换代.但是10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于量子力学及其带来的新的哲学观的认识非常有限,而这大大制约了对世界的认识,也包括父母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通过研究和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应用量子哲学观,更新了看待问题的底层思维架构,从而使得能够站在更高更广的视野上来看待问题,发现很多以前困惑的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很多冲突的现象轻易得以调和.量子哲学观的普及将大大推动中国的家庭教育事业.
-
-
青島大明
-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至今为止,我以气功、法术治疗过许多疾患,有的效果立竿见影,但也有的效果不甚明显.两者的区别在于"努力的方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努力方法需要有正确的哲学观.天地人、阴阳五行学说、中庸哲学观是基于生命之本的原理,用这些哲理去看待不同的事物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这些哲理不仅是在治病方面,在生活、政治、经济和科学等所有领域中都可以加以应用。
-
-
朱多生
- 《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
| 2015年
-
摘要:
许多过往研究者谈到"天人合一"哲学观对中国食文化的影响,因他们对"天人合一"哲学观的历史演进尚未有深入的了解,导致他们的论述,将"天人合一"观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局限于中国人食物的自然属性上.但实际上,作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观,"天人合一"对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影响,并不限于食物的自然属性上,相反呢,更多体现在通过饮食文化对民众的教化、治理等社会属性上.
-
-
李爱民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目的:用哲学的观点研究《周易》理论特性及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探索规律,对生命现象的诠释,深入探讨《黄帝内经》的理论源泉,发掘二者的血缘性,为《黄帝内经》源于《周易》做理论性铺垫.rn 方法:通过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运气学说六个方面来分析《周易》与《黄帝内经》理论的相关性研究,综合其理论基础和时光年轮,进行二者的言语碰撞和词汇融通,来进行其相关性研判.rn 结果:通过对《周易》和〈黄帝内经〉理论相关性比较和系统性分析,说明《黄帝内经》理论之源确系《周易》.rn 结论:《周易》不单单是中国古哲学的源头活水,是中华古先人文化集大成,它也是中医巨著《黄帝内经》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源泉,只不过是《黄帝内经》结合了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经验,开拓和发扬了《周易》理论,并将其实际运用到了防病治病中去,为中医药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
-
-
杨莹
-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以"法象天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三节为切入点,层层深入,援引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中建筑、器具等具体实证,着力论述中国传统设计艺术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及其背后蕴藏的中华民族的生态智慧,并对比西方当代生态哲学,希冀能给当下中华民族的生态艺术设计带来启发.
-
-
-
张吉仲
- 《首届全国彝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彝医药是彝族先民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彝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经过世代流传,不断充实、整理和发掘,已经初具雏形.近十余年来,更是有许多彝医药学者不断挖掘和整理了大量彝医药古籍文献,为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梳理和构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在彝医药具备了形成医药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具有清浊理论、五行理论、八卦理论、干支理论、天人同象理论、气血理论,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药物经验积累。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应用哲学理念进行分析与总结。
-
-
张吉仲
- 《首届全国彝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彝医药是彝族先民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彝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经过世代流传,不断充实、整理和发掘,已经初具雏形.近十余年来,更是有许多彝医药学者不断挖掘和整理了大量彝医药古籍文献,为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梳理和构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在彝医药具备了形成医药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具有清浊理论、五行理论、八卦理论、干支理论、天人同象理论、气血理论,具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药物经验积累。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应用哲学理念进行分析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