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史学研究

史学研究

史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4篇,主要集中在史学理论、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4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12185篇;相关期刊626种,包括学习与探索、安徽史学、历史教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黄帝旗帜·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史学研究的相关文献由1310位作者贡献,包括戴世锋、黄龙祥、张广智等。

史学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4 占比:10.23%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12185 占比:89.40%

总计:13629篇

史学研究—发文趋势图

史学研究

-研究学者

  • 戴世锋
  • 黄龙祥
  • 张广智
  • 戴逸
  • 本刊编辑部
  • 瞿林东
  • 张博泉
  • 朱政惠
  • 武吉庆
  • 苏全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汉全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领导、组织并积极推进史学研究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主要是:宣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积极推进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努力倡导和组织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史的研究。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在领导和组织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考察历史的进程、评析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外,还体现了“中国中心”的研究范式、“当代本位”的研究取向、“革命史观”的研究体系、“以史为鉴”的研究目标等特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组织和有效领导分不开的,这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及其特色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何刚
    • 摘要: 郭沫若史学虽然不再是当下的学界研究热点,但在一批学者的坚持下仍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在研究领域上还有新的拓展。其中,将郭沫若与同时代的学术名家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对郭沫若史学的评论、接受、研究历程进行纵向的学术史梳理;从思想文化史角度再审视郭沫若的先秦诸子研究、传统思想文化观等,是较为引人注目的。本期本栏目的两位作者——周书灿教授、杨胜宽教授,在这些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学术贡献。
    • 金嵌雯
    • 摘要: “history”(一般译作“历史”)和“historiography”,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关于history,学界大多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它通常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指过去发生之事,即过去本身;第二层指史家关于这些事件的记述和理解。何兆武先生将后一层意思界定为“历史学”,并指出我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并不等于过去的史实本身。关于historiography,学界尚缺少专门的论说,且对该英文术语的翻译也不统一。
    • 周生杰
    • 摘要: 陈训慈在二十世纪的学术研究中,十分注重继承浙东学术传统,又能够根据时代要求,及时更新浙东学术思想。他在史学研究中勾勒出“浙东史学”谱系,总结“浙东史学”精神,希望近代中国史学能够达到西方史学的研究高度。陈训慈利用担任浙江图书馆馆长之便,主动更新浙东学术的传统内涵和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图书馆学内容。他在学术为现实服务方面多加用力,积极寻求国运衰微的根源,认识到普通民众素质低下才是落后挨打的关键,从而致力于塑造新民、改造国民性进而改良社会。
    • 范彬彬
    • 摘要: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绵延至今,主要是依靠着人们的传承和发扬。只有对古代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够将历史文化的价值在如今的社会展现出来。史学研究一直以来都对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具有专业历史知识的人才。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充分利用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助力高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方法案例及现实意义,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深度与广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卢安
    • 摘要: 为管窥英美知识精英阶层对中国武术的看法,作者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美国学者、中国武术研究专家斯坦利·亨宁的中国武术史观.结果发现:亨宁武术史观的核心内容涵盖中国武术神秘性、少林武术、内家和外家和中国武术研究盲区等.虽然这些研究问题基本上是直面中国武术文化发展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国外学者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来分析中国武术值得中国武术研究者关注和回应.
    • 宗金北
    • 摘要: 文物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我国来说,古代文物的形象、性能、用途乃至名称和归属等一系列特征,不仅从不同方面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反映着古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与实践活动,汇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审美精神,这便是古代文物的史学价值。历经千百年而沉淀下的古代文物,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囊括经济、政治、宗教、医学等各个方面。因此,对古代文物进行充分研究并发掘其史学价值,将有助于当代人了解相关文化遗存,并且将文物放在当时特定时空背景下进行正确解读,还有助于还原一段历史,恢复历史文化面貌,最终丰富我国史学内容并深化史学研究。基于文物的突出价值,新时代文物工作者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
    • 瞿骏
    • 摘要: 历史学的学科规范与“真相”之间确实不存在必然联系,一手史料不能必然保证“真”,好的版本和多如牛毛的注释亦不能必然导向“真”。但是,“真”不可得,不代表“求真”不可欲。一个理想即使永远不可得,也不意味着一个理想就不可追求或不值得追求,“真”也同样如此。此正如梁启超所言“绝对的真相,虽欲难求,然在可能范围内,亦应当努力求去;若不求得真相,一切都无从做起”。梁启超所言的“一切都无从做起”,其主语是“历史研究者”,因此当谈论历史学是否会终结时,不妨先讨论历史研究者的“求真”究竟有哪几个层次。
    • 朱迪
    • 摘要: 音乐图像类文物与出土乐器实物构成了音乐考古学中的两大部分.音乐图像类文物作为实证材料,在过去的研究中并没有放在与文献和实物同等重要的位置,图像类具有自身材料的优越性,同时也有先天的缺陷和局限性,因此研究音乐图像类文物的史学意义,要先对音乐图像文物进行辨析与研判.文章以《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的图像部分为基础,对其进行全面梳理,以类比的方式,与文献和实物进行比较,从图像资料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来分析音乐图像类文物在史学研究中的定位与使用.进而以辩证的观点客观地分析音乐图像资料的作用,结合多方面来论述音乐图像类文物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与使用.
    • 朱迪
    • 摘要: 音乐图像类文物与出土乐器实物构成了音乐考古学中的两大部分。音乐图像类文物作为实证材料,在过去的研究中并没有放在与文献和实物同等重要的位置,图像类具有自身材料的优越性,同时也有先天的缺陷和局限性,因此研究音乐图像类文物的史学意义,要先对音乐图像文物进行辨析与研判。文章以《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的图像部分为基础,对其进行全面梳理,以类比的方式,与文献和实物进行比较,从图像资料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来分析音乐图像类文物在史学研究中的定位与使用。进而以辩证的观点客观地分析音乐图像资料的作用,结合多方面来论述音乐图像类文物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与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