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制度伦理

制度伦理

制度伦理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67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27篇;相关期刊445种,包括伦理学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求实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制度伦理的相关文献由67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成华、李仁武、何颖等。

制度伦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0 占比:55.2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527 占比:44.14%

总计:1194篇

制度伦理—发文趋势图

制度伦理

-研究学者

  • 黄成华
  • 李仁武
  • 何颖
  • 倪愫襄
  • 晏辉
  • 王浩
  • 袁小平
  • 郑大喜
  • 靳凤林
  • 黄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定光
    • 摘要: 制度伦理的内生性包括空间上的内生性和内容上的内生性两个方面:其空间上的内生性指的是制度伦理内生于特定社会形态或者特定国家;其内容上的内生性指的是制度伦理内生于制度,表明特定制度与其相应制度伦理具有内在一体性。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创新,共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必须内生,不可照搬任何国家的制度伦理。由于制度既包括内容又包括形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应该是同时有关二者的伦理。制度与公共生活具有内在相关性,表明公共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内生的根基。由于公共生活包括"为了什么"或者"做什么"和"如何做"两大方面,前者与公共生活的实质价值有关,后者则与公共生活的程序价值有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应该既有实质伦理又有程序伦理。该制度伦理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生活实践的需要而内生的,必定具有相应的实践价值。
    • 储德峰; 何云峰
    • 摘要: 所谓“制度伦理”,是指针对制度的正当、合理与否进行的伦理评价和制度本身所内蕴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与价值判断,以及指向制度的伦理属性即制度的“善”或“好”的问题。制度伦理融身于制度性道德体系之中,集“规范约束”和“价值引导”于一体,超越了道德自觉和道德意志的限度,对道德生活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规范、约束、引领功能,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检视向度。由制度伦理的核心范畴“制度与价值”、“制度与规范”和“制度与意义”所衍生的“有制度无价值”“有制度无规范”“有制度无意义”等两难困境,构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伦理的关键检视节点。遵从“与时俱进的发展逻辑”“圆融自洽的生成逻辑”“赏善罚恶的价值逻辑”,努力克服相对于新的社会生活实践的滞后性、圆融自洽障碍以及价值结构失衡等问题,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伦理的基本检视理路。
    • 刘鑫
    • 摘要: 专利制度作为促进与保护技术创新活动的一项特殊法律安排,虽与伦理分属于不同的学科框架,但其与伦理之间的联系却涉及制度理论与运行实践的方方面面。当前,“科技向善”的基本理念对专利制度的设计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然而,科技的急剧变革与产业的迅速革新却使专利制度面临伦理层面的“不能承受之重”,不仅制度在正当性层面的伦理基础不尽明确,制度运行过程中伦理指引不足的实践难题与争议也日渐凸显。从制度伦理框架下制度内在伦理与制度运行伦理的研究路径来看,专利制度的伦理困境可以被归结为正当性层面伦理基础模糊的内在伦理困境和实践过程中伦理指引薄弱的运行伦理困境。因而,为实现对专利制度伦理困境的有效应对,一方面从正当性层面明确专利制度的伦理基础,厘清专利制度正当性证成“道义论”与“功利论”不同伦理面向之间的差异,并在理顺二者的生成诱因与道德效果的基础上,对“道义论”证成与“功利论”证成展开伦理层面的评价与衡量,以克服专利制度的内在伦理困境;另一方面针对专利制度实践中伦理指引薄弱的问题,分别以专利授权审查实践和专利权益分配实践为例,阐释专利制度运行困境的基本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制度的实践状况,明确专利制度运行的伦理价值位阶与原则框架,以及破解专利制度运行伦理困境的具体法律选择。
    • 付光槐; 陈媛嫄; 陈强
    • 摘要: 从制度伦理视角出发,幼儿园监控开放不仅违背了制度伦理的公正原则,还违背了人文精神的初衷.在不恰当的监控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走向消解,教育领域公共信念高于教育规律和教师专业自主.幼儿园监控开放要走向合理化,应通过合理公正的制度建构,让监控有“限度”;应警惕监控背后技术理性对教育领域的渗透,坚守教育的人文目的,让教育有“温度”;应从观念层面深化教师的专业自主,从权利层面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让尊重有“深度”.
    • 邹明明; 赵明杰
    •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罕见病问题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治理的范畴.由于罕见病的特殊性,罕见病防治过程中的相关医疗卫生政策、相关药物、疾病诊治的伦理问题及其他相关社会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同时提出罕见病防治中的伦理原则,包括生命至上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互助原则.在罕见病防治过程中,针对公共健康行政组织、公共健康服务组织、与公共健康相关的民间组织三个主要的责任主体,提出其需要承担的具体伦理责任.
    • 杨芳; 刘群英; 张蔚
    • 摘要: 医务人员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门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医疗救治人员的人文关怀措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道德底蕴,彰显了医患命运共同体的道德伟力.当前亟需发挥制度优势,以制度伦理重塑德性伦理,固化和筑牢人文关怀措施的道德之基,创新长效机制营造尊医重卫社会风气,增强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提高公共健康风险治理水平.
    • 李武装
    • 摘要: 制度伦理是对特定社会正式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中蕴含的一系列价值目标、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等的总称,是一种隶属于制度的道德本体论规定.这里所谓的制度,首先指涉一组互为关联的规则和规范体系,其次指涉一种基本的社会结构;制度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它始终委身于一定的规则规范与社会结构之内,并永远颉颃在权力规范与伦理智慧之间;不仅如此,政治共同体内部伦理与政治或制度发生邂逅时,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制度优先"选择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和风险社会,个人道德早已无力直接转化为合理的政治与制度;另一方面,离开一定社会结构的制度和政治是不存在的,不涉及具体社会结构的伦理言说也是徒劳甚或是无意义的.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新时代,"中国之治"与中国各级各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原本就属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与伦理道德建设也具有逻辑同构性.新时代"中国之治"的伦理建构任重道远,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褒贬勘定.
    • 黄明慧
    • 摘要: 依法治国理念含有伦理特征,在制度化过程中也含有制度伦理的内涵.研究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理念本身贯彻落实着以习总书记为中心指导的新时期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新时代依法治国理念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起着约束规范的现实作用,其中的制度伦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伦理价值.
    • 徐志伟
    • 摘要: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与那些保守的"复古派"和激进的"西化派"不同,梁漱溟把全球资本主义的历史情境纳入自己的思考,并试图在这个视野里探索理论和制度的创新.他论证了中国原有的亲缘和地缘力量在中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他相信重建以"家庭"或"伦理"为特征的中国社会结构将引导中国走上一条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道路.他对"团体""合作""地缘""礼俗"等概念的重新使用,明显地强调了社会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平等"等问题.他的"乡土中国"再造方案不仅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奇异的景观,也为世界贡献了一种特别的制度伦理表述.
    • 周廷勇
    • 摘要: 认为大学治理是集政治、科学管理和伦理于一体的复杂问题;伦理是大学治理的底色,认为大学治理需要伦理道德引领.大学治理的伦理建设首先要将"法治—德治—真理—幸福"塑造为大学的伦理价值目标体系;其次,要推进大学治理的主体伦理建设,构建大学内部治理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确立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统一关系,保证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大学决策;再次,要加强大学治理的制度伦理建设,将制度建立在公义基础上,促进大学成员的互信与合作;最后,要以关系理性的思维方式建构大学治理的价值规则,在多元价值之外创造通用的、公共的价值,推进大学的公共价值治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