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教育、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5636篇;相关期刊880种,包括伦理学研究、前线、兵团工运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世界城市与精神文明建设论坛、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等;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文献由15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云山、李兰芬、京伦等。

公民道德建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3 占比:9.29%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5636 占比:90.60%

总计:17258篇

公民道德建设—发文趋势图

公民道德建设

-研究学者

  • 刘云山
  • 李兰芬
  • 京伦
  • 吴威威
  • 孙春晨
  • 徐柏才
  • 杨旭珍
  • 王伟
  • 章文
  • 胡振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丹丹; 刘珂
    • 摘要: 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百年历程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所孕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以"民族民主革命人才""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五爱'公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培养对象的道德建设实践,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伦理要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文明风尚等主要经验,对当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夯实人民群众道德建设的主体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现实启示.
    • 雷震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伦理型文化,重视道德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通过传统儒家对道德的论述,探究传统儒家伦理资源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启示,即富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为公才能成就公民道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道德、闲暇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 姚云
    • 摘要: 科丝伽德基于康德道德哲学,创立了实践同一性理论。首先,义务作为规范性,根源于实践同一性,人们出于对破坏实践同一性的拒斥,自律地承担义务。其次,人们依据先验的实践同一性建构出自身的实践同一性,建构途径是有效和自律的行动,建构模式是柏拉图正义模式和康德自律模式的结合。实践同一性理论虽有不足,但是,它实现了他律性的社会身份和自律性的自由意志的有机结合,是公民能够实现道德自律和他律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 李萍
    • 摘要: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可知,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二重性,既有普遍的全人类性,又有特殊的地方性,而且前者重于后者。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成熟的公民道德建设形成了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个不同模式。中国式公民道德建设一方面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将推动落实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动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团结”这一从当代中国政治逻辑推导出来的核心理念将成为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精神,我们将中国式公民道德建设称为发展主义模式。
    • 朱莉涛
    • 摘要: 传统家礼文化传承数千载,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割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家礼文化具有以仪立范、教以效化、怀宗追远、整齐门内、辅佐国法等重要功能,对封建制度的巩固与延续、传统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当然,植根于封建社会的传统家礼文化有其二重性,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应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家礼文化的现代转化绝不仅仅是对传统家礼文献典籍的梳理,而应在此基础上发掘其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培育等方面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以真正实现对传统家礼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 张炳珂
    • 摘要: 恩格斯通过撰写《 反杜林论》 对杜林主义伪科学理论进行系统批判,全面阐述道德根源及其本质特性,科学把握道德属性。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新时代社会全方位、多领域发展的客观需要,自发剖释并学习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对科学探索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
    • 阳晨
    • 摘要: 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基本伦理原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克己复礼”的道德实践以及“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结合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以及伦理价值,以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使孔子仁学思想得以创新和发展。
    • 田海舰; 连童
    • 摘要: 新时代加强河北省公民道德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河北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亦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新时代河北省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河北实际,遵循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从制度层面积极构建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体系,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储德峰; 何云峰
    • 摘要: 所谓“制度伦理”,是指针对制度的正当、合理与否进行的伦理评价和制度本身所内蕴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与价值判断,以及指向制度的伦理属性即制度的“善”或“好”的问题。制度伦理融身于制度性道德体系之中,集“规范约束”和“价值引导”于一体,超越了道德自觉和道德意志的限度,对道德生活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规范、约束、引领功能,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检视向度。由制度伦理的核心范畴“制度与价值”、“制度与规范”和“制度与意义”所衍生的“有制度无价值”“有制度无规范”“有制度无意义”等两难困境,构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伦理的关键检视节点。遵从“与时俱进的发展逻辑”“圆融自洽的生成逻辑”“赏善罚恶的价值逻辑”,努力克服相对于新的社会生活实践的滞后性、圆融自洽障碍以及价值结构失衡等问题,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制度伦理的基本检视理路。
    • 王迪彬
    • 摘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公民的道德建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地将公民道德建设嵌入进去.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首先对群众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概念进行诠释,继而分析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效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