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音乐、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4篇、专利文献69篇;相关期刊362种,包括中国德育、天津教育、四川教育等;
以美育人的相关文献由5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昊灿、彭美贵、孙鸣晨等。
以美育人
-研究学者
- 李昊灿
- 彭美贵
- 孙鸣晨
- 梁秋然
- 刘向阳
- 刘国权
- 刘桂琴
- 叶红
- 吴树勋
- 吴群英
- 周琰
- 孙晓晖
- 孟凡琳
- 宿强
- 尹晓星
- 本刊编辑部
- 朱红
- 李妍
- 李晓
- 李洋
- 李爱昕
- 王平
- 王继华
- 蔡虹
- 袁丽钦
- 谭明爽
- 赵学军
- 赵洁
- 连超
- 郭声健
- 郭小红
- 郭彦兵
- 金瑞华
- 陈海丹
- 陈淳
- 陈清华
- 陈雪莲
- 韩加梅
- 顾建锋
- 马新新
- 鲁川燕
- 黄芙蓉
- 黄雪梅
- 丁雯婧
- 万妍
- 万娇
- 万慧
- 丛培刚
- 严一平
- 严圣未
-
-
-
-
摘要:
常州市虹景小学创建于2009年,学校秉持“以美育人,多彩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做最美的自己”的校训,走出一条“求美创美”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深耕花文化研究十余年。2020年11月,学校“花育:‘自然’而为的校本实践行动”成功申报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
-
-
孙增云
-
-
摘要: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习惯、音乐“感受与欣赏”习惯、音乐“表现”习惯、音乐“创造”习惯以及音乐“审美”习惯的培养等五个方面。学生音乐课堂中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完成新课标音乐课程各个领域的教学任务以及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
傅颂九
-
-
摘要: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它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审美品位、创新激情、责任追求等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浙江省杭州市娃哈哈小学通过与校史、课程、环境的三重对话,凝练美育理念,实施美育课程,创建美育环境,构建了“博雅尚美”的学校文化,探索出“以美育人”的新样态,有力助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
-
袁方
-
-
摘要: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之玉器》有言,“大圭不琢”“返璞归真”“君子比德于玉”等。古人佩玉,是时刻提醒自己要注重道德,讲究情操。如今佩玉的人比较少,但道德追求依然是中华儿女永不更改的内在品质。师德师风建设影响着学校的未来。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道德艺术修养,要利用美术学科优势教育学生。
-
-
任美钇;
杨柳
-
-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下,素质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但美育仍然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美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激发美的行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分数先行的传统理念致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弱化的。文章结合现实教育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审美化设计,以期做好语文美育,达到以美育人的最佳效果。
-
-
张英
-
-
摘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是情感的教学。音乐可以抒情,更可以贻情,涵养学生的精神底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坚守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学原则,让音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动人心魄,助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彰显音乐和音乐教学的魅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体验为教学的起点,让情感体验成为教学的主线。
-
-
无
-
-
摘要:
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级中学位于余杭街道太炎路67号,南湖之滨,苕溪水北。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80人,在编教职工90人。学校教学环境优良,文化气息浓厚。校园占地总面积为37477.4平方米,校园绿化总面积为11243.2平方米,绿化率达覆盖面积45%以上,绿地率100%。学校按“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原则,精心设计校园环境文化,呈现精致、典雅、有序、和谐的特点。文昌高级中学自建校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把生态文明教育摆在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绿色校园”“生态校园”自主品牌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全面发展。
-
-
肖德彬
-
-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下,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是当下的迫切课题。文化因其内部稳定性和外向开放性与美育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以“文化自觉”理念为视域,加强高校美育建设,依托中国美术史课程相关课程教学,深入挖掘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不断引导青年学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建“美育+思政”的育人新体系的必然要求。现结合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试图探讨美育在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文化自信、塑造科学价值取向方面的具体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路径策略。
-
-
杨晓霞
-
-
摘要:
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不仅承载着审美教育的职责,还承担着德育的功能,这是由音乐课程自身属性决定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需要经过各个教育阶段,中学阶段作为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合理开展音乐教育,面向学生实施音乐启蒙与指导,能够加强学生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丰富其内在情感体验,有效帮助学生塑造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学校深挖音乐课程蕴含的德育功能,并推动两者有机结合,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活动展现音乐教育的优势。
-
-
颜源;
王福江
-
-
摘要: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以下简称"怀柔二小")围绕"让师生在体验中成长"的教育理念打造学校文化,率先成为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首批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校。学校致力于打造"生态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教学境界;不断推进"三美"课程建设,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推进五育并举;德育是学校又一工作重点,坚持通过多样化的育人形式做"看得见"的德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怀柔二小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