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宗羲

黄宗羲

黄宗羲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9篇、会议论文10篇、相关期刊603种,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中西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等;黄宗羲的相关文献由99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光、方祖猷、连凡等。

黄宗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9 占比:99.2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78%

总计:1279篇

黄宗羲—发文趋势图

黄宗羲

-研究学者

  • 吴光
  • 方祖猷
  • 连凡
  • 贾庆军
  • 姚文永
  • 黄敦兵
  • 允春喜
  • 孙宝山
  • 杨小明
  • 张圆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旺; 王悦
    • 摘要: 历史赋予了17世纪的中英两国政治思想的可比性,黄宗羲与霍布斯在某些思想观点上存在惊人相似,但由于他们在君主观上的差异,各自的政治理想设计趋于不同的方向。基于《明夷待访录》《利维坦》两个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黄宗羲与霍布斯在君主观上存在"反君主专制"与"反君权神授"的差异,在政治理想上存在"共治"与"独治"的差异。
    • 赵文会
    • 摘要: “一本万殊”是《明儒学案》的学术史观,其根本的指向是儒学道体的存在方式问题,儒学范围内,道体“一本”,体道“万殊”。“一本万殊”思想源于《易》,在宋明理学思想体系中与“理一分殊”关系密切,根源于黄宗羲重视“心之万殊”的哲学倾向,具体落实在《明儒学案》的史料、史例、史法中。理解“一本万殊”的关键不在“一本”,也不在“万殊”,而在于“一本”和“万殊”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学术史编纂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本万殊”的学术史观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 陈畅
    • 摘要: 黄宗羲在其名著《明儒学案》中将泰州学派的学风概括为“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狂禅化和异端化。但是,《明儒学案·泰州学案》所收人物并非全部都能归入此类学风,甚至有些思想家是以反对狂禅学风著称的,方学渐即为其中典型。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史书写方式,其实蕴涵着黄宗羲深刻的哲学洞见。通过将方学渐心学置于中晚明阳明学核心问题中考察其思想定位、背景与困境,在揭示出《泰州学案》思想主旨及哲学洞见的同时,亦能厘清方学渐心学何以展现“朱王调和”形象的理论根源。这种双重视角研究,在推进学术界对于阳明后学复杂的理论形态及其思想史出路的认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 陈军
    • 摘要: 介绍了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新锐精神和王夫之的辩证思维,阐述了他们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的质疑胆略和“证验与类推”的思维特征。通过《柳敬亭传》《论梁元帝读书》的写作实例揭示了他们的批判思想给我们的当代启示。
    • 刘文鹏
    • 摘要: 黄宗羲对经济制度的设计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改革土地分配方式,将对土地的占有分为“均平”的基础项与“兼并”的发展项,在保障作为天下之人总体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发展个人之私利并肯认土地的“私有性”;其次,痛斥赋税制度,重点关注“赋税三害”,旨在将税收标准由国家的量出为入转向人民的现实状况;最后,倡导“工商皆本”,否弃过去“重农轻商”的国家政策,盘活民间经济活力,以实现富裕天下的目的。三项设计皆体现了黄宗羲意图转化国家在经济市场中的身份与地位并为其权力划定界限的努力。
    • 李宜春
    • 摘要: 历史政治制度学可谓历史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当下政治制度。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范式是其兴起的一个背景渊源。会通政制、引古筹今,既是历史政治制度学的核心内涵、主要特征,也是中国古代史学、政治学的鲜明特征。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杜佑的《通典》都是古代历史政治制度学的典范。熔铸义理、经制和事功于一炉,"言史必以制度为重心"的南宋浙东史学派是古代最早的一个历史政治制度学流派。在近现代政治变迁的过程中,历史政治制度学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政治学、历史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法学、文化学、组织学等多学科融合,是当下历史政治制度学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它既有扎实丰厚的学科史基础与充足的合理性,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 王楠
    • 摘要: 商贾云集经贸繁盛千年的宁波,坐落于浪奔潮涌的长江经济带上。在这片土地上,天一阁书藏古今,王守仁开创的"阳明学派"广为流传,黄宗羲的"浙东史学"影响深远。近代,开女学先声,兴办学堂。城市的文脉由教育传承,宁波教育已有蔚然成风之势。大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宁波大学卓然而立三十四载。建校之年,也恰是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正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之时。
    • 润声
    • 摘要: 自明朝正德三年龙场悟道以来的数百年间,王阳明被认为是史上少有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圣人。《传习录》也被认为是融儒释道各家思想精髓的大成之学,然而在实际阅读中,常因究其字句之意而疏略学说的完整要义,犹如瀚海拾贝,最终读后忘前,难获一二。为此在重读这一国学经典时,对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以时间轴作简要摘录,对阳明学说的脉络有个整体印象,以便于能对其思想有更多的领会。按黄宗羲《明儒学案》的说法,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 蔡纪风
    • 摘要: 在清代文化政策的高压之下,《明夷待访录》始终处在思想潜流之中。道咸之际,《明夷待访录》在广东和江南重新刊刻,这些刊本的背后代表着抄本的积累以及学者思想旨趣的转移。新见薛福成和袁昶的抄本以及其他《明夷待访录》抄校本,不仅体现了抄本与刻本的接力,更展示出咸丰以降士人群体转相传抄《明夷待访录》的盛况。同治年间以金陵书局为中心,士林形成了抄录、阅读和讨论《明夷待访录》的新风尚。然而学人对《明夷待访录》中的制度设计充满了困惑和异议,对其的否定和批评构成了时代的一般看法。撰成于清初而到晚清大放异彩的《明夷待访录》并非百年无闻,而是以抄本形式隐隐流传,士林对其的认识亦曲折多变。借由多部新见《明夷待访录》抄本,不仅可以一窥抄本文化中展现的思想活力,同时可见清代中后期士人政治理念的分裂与变异。
    • 赵敏; 袁伟达
    • 摘要: 黄宗羲哲学思想集中国传统哲学之大成,以理气一元论、心性一元论、“心即理”说名扬天下。不仅对清初哲学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新时代大学生亦有教育作用。因此,要准确理解黄宗羲哲学思想的内涵,把握其教育价值,探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使之真正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