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抄本

抄本

抄本的相关文献在1933年到2022年内共计801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浙江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医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等;抄本的相关文献由77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翔、刘海学、段逸山等。

抄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5 占比:96.7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22 占比:2.75%

总计:801篇

抄本—发文趋势图

抄本

-研究学者

  • 朱翔
  • 刘海学
  • 段逸山
  • 吴光
  • 欧阳健
  • 乔吉
  • 陈静
  • 魏子云
  • 鲁歌
  • 任宏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宪荣
    • 摘要: 《说文解字六书论正》是明末清初太仓学者王育所撰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存世共三个版本。文章从版面、批校语及具体内容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了西南大学图书馆所藏之本的版本问题,认为其并不具备稿本的特征,而是一部抄本,版本应该著录为“清初抄本,清宋宾王校”。它是上海图书馆所藏宋宾王抄本的底本,但抄录并不精审,讹字、脱文随处可见。
    • 姚文杰
    • 摘要: 在《清钞大兴县志校订本》一书出版付梓之际,笔者从一名图书编辑的视角,以出版札记的形式简要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和校勘整理出版过程。《清钞大兴县志校订本》包括按原书大小的影印部分和天头处的校勘记部分。其校勘整理及编校出版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广泛查找资料,确定参校本;二是遇到问题,积极设法解决;三是撰写校勘记,整理出版。
    • 潘培忠; 蒋思婷
    • 摘要: 作为明清舞台上的演出经典剧目,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有多种抄本传世,而这些抄本之间的关系,学界迄今未予厘清。经考察发现,此剧现存至少有六种手抄全本文献,可归为梨园演出本及曲家改订本两类,其中梨园演出本又包括“三十三出本”及“三十四出本”,曲家改订本则有“饮流斋本”及“古吴莲勺庐”过录本。梨园演出本无论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是极为经典的“场上之曲”;而“饮流斋本”则从关目及曲词等方面,对梨园演出本做了大量改订,使之在艺术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反映了曲学家许之衡的治曲趣味及曲学观念。
    • 蔡纪风
    • 摘要: 在清代文化政策的高压之下,《明夷待访录》始终处在思想潜流之中。道咸之际,《明夷待访录》在广东和江南重新刊刻,这些刊本的背后代表着抄本的积累以及学者思想旨趣的转移。新见薛福成和袁昶的抄本以及其他《明夷待访录》抄校本,不仅体现了抄本与刻本的接力,更展示出咸丰以降士人群体转相传抄《明夷待访录》的盛况。同治年间以金陵书局为中心,士林形成了抄录、阅读和讨论《明夷待访录》的新风尚。然而学人对《明夷待访录》中的制度设计充满了困惑和异议,对其的否定和批评构成了时代的一般看法。撰成于清初而到晚清大放异彩的《明夷待访录》并非百年无闻,而是以抄本形式隐隐流传,士林对其的认识亦曲折多变。借由多部新见《明夷待访录》抄本,不仅可以一窥抄本文化中展现的思想活力,同时可见清代中后期士人政治理念的分裂与变异。
    • 王圣琳
    • 摘要: 论文探讨了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三种《五代会要》抄本。从避讳、书印等推断,三种抄本可能抄于明末清初甚至更早,且保留了一些宋本原书式,能够为探讨清人整理《五代会要》存在的问题提供线索,对校勘通行点校本《五代会要》也有一定价值。
    • 蒋小平; 徐钊
    • 摘要: 《八阵图》是徽昆武戏代表性剧目,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其并无专门研究,《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中国徽班》对其剧情介绍出现错误。通过梳理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省图书馆和安徽省博物院收藏的晚清民国15种徽戏《八阵图》抄本,叙考其抄本形态、纠正其内容差误,探讨演出繁盛与编创观之关联,对不同抄本间情节与音乐细微差别做出阐释。
    • 梁广明
    • 摘要: “死亡之舞”题材所代表的欧洲中世纪晚期流行的死亡观念为早期解剖图谱的艺术化提供了文化基础,尚未专业化的医学使图谱艺术持续发展三个多世纪。早期解剖图谱显著包含中世纪晚期抄本插图、风俗画及德国版画艺术特征。绘画作为美术形态的独立出现,是艺用解剖学诞生的历史条件,抽象和具象艺术观念在基督教文化发展中的此消彼长,使艺用解剖学的发生呈厚积薄发之势。
    • 黄婷玉
    • 摘要: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着西夏文《宫廷诗集》的两个抄本,是12世纪末众文臣在一次聚会上的即兴作品汇录。相同的作品在两个抄本中多有异文,这说明二者来自不同的底本,且未经过精心排校。两种抄本的抄写情况不同,甲种本表现出初步的以类相从的特征;乙种本或为随手抄录,并没有特定的编辑思想和体例。
    • 杨莹莹
    • 摘要: 从回目到正文,程甲本与《红楼梦》现存抄本大体一致,然亦有独属于自身的文字。通过程甲本前八十回“补遗订讹”与后四十回“略为修辑”文字呈现出的一致性特征,可辨析出程伟元和高鹗对《红楼梦》的“改订”文字。程甲本的独有文字在小说艺术上呈现出某些共同特征:语言表达倾向通俗,人物性格趋于单一,主题思想“不谬名教”。
    • 陈晴; 刘义杰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初,海南岛渔民独创的航海指南被“发现”。随后,韩振华先生率领他的团队到海南岛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经过他及其团队整理和校勘的四种抄本被命名为《更路簿》并被刊发,开启了《更路簿》研究的先河。韩振华先生不仅是《更路簿》研究的奠基人,还是该研究的先行者,由他及其团队开拓的《更路簿》研究至今硕果累累,为南海维权提供了牢靠的证据。2021年,韩先生诞辰100周年,敬以此文为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