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画
风俗画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3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241篇;相关期刊362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故宫博物院院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中国杭州宋茶文化研讨会、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风俗画的相关文献由47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放、施含牧、畏冬等。
风俗画
-研究学者
- 张放
- 施含牧
- 畏冬
- 丁帆
- 刘智利
- 姜艳凤
- 孟玲玲
- 宋歌
- 宫凤华
- 曲鸽
- 程波涛
- 乔珊
- 何镇邦
- 冯晔
- 刘凯
- 刘淑娟
- 华雪
- 吕少卿
- 吴钩
- 周宝珠
- 周晋民
- 夏元明
- 孔明
- 孙昀徽
- 孙熠
- 宋慧平
- 宋春艳
- 宋永毅
- 张康
- 张廷波
- 张志忠
- 张春霞
- 张梦依
- 彭忠富
- 戴旋
- 戴曜
- 朱振民
- 杜翠芳
- 杨晓歌
- 欧丽雯
- 王相生
- 聂亘
- 茅宗祥
- 莫卡
- 许文鹏
- 赵晓燕
- 赵楠
- 赵海凌
- 赵睿才
- 郭光磊
-
-
施含牧
-
-
摘要:
[本刊讯]“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人物画系列展的第三期,于2022年5月下旬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此次展览共选出97件历代风俗画精品,为观众呈现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基本面貌。中国古代人物画最初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随着绘画艺术的推进,人物画的功用逐渐扩大,这与风俗画的发展是一致的。
-
-
施含牧
-
-
摘要:
风俗画与其他画科相较,有其自身发展与创作的特点,其内涵亦较为复杂。农事风俗画是风俗画中的重要分支,《豳风图》是农事风俗画的集中代表,以此为母题又可衍生出其他图式。《流民图》是农事风俗画的一种特殊变体,它所具备的批判性,使其成为风俗画中的闪光点,从而显得格外醒目。
-
-
宋若熙
-
-
摘要: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最伟大的画师之一,一生中创作出数以累计的壁画、蛋彩画、肖像画、宗教画、风俗画,他的作品以优雅的人物姿态,诗意的绘画线条,美妙明丽的色彩蜚声世界。本文通过阐述波提切利的生平以及绘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
-
林霏开
-
-
摘要:
马尔雷迪(1786-1863),扁翻君子也。请看1845年7月12日《伦敦新闻画报》第29版的画像,神采奕奕的马尔雷迪,时年59岁(图1)。这位出生在爱尔兰的风俗画家,因《英格兰村舍内景》一画成名,30岁当上了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
-
-
曾春林
-
-
摘要:
风俗画是宋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题材,《秋庭婴戏图》则成为婴戏主题的顶峰,本文运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三个层次对《秋庭婴戏图》的原始意义、传统意义及本质进行分析。整体从构图、背景、画面构成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剖析此幅图的表象至深层意义,进而揭露画面中的象征意味、人文情趣和审美品格。
-
-
张福贵;
张佳钰
-
-
摘要:
1928年,离京赴哈尔滨教书的冯至写下《北游》组诗中的《哈尔滨》一节,记录他的东北印象:“听那怪兽般的汽车,/在长街短道上肆意地驰跑,/瘦马拉着破烂的车,/高伸着脖子嗷嗷地呼叫。/犹太的银行、希腊的酒馆、/日本的浪人、白俄的妓院,/都聚在这不东不西的地方,/吐露出十二分的心足意满。”~①诗中所呈现的只是有关东北的一个小小样本,但足以提示我们东北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复杂。
-
-
施含牧
-
-
摘要:
《晓关舟挤图》是明代画家袁尚统的代表作之一。作为风俗画,《晓关舟挤图》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对苏州城外一次堵船事件的具体刻画,客观而真实地为我们呈现出明末清初那一段时间苏州地区的风土人情。此图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
-
梁广明
-
-
摘要:
“死亡之舞”题材所代表的欧洲中世纪晚期流行的死亡观念为早期解剖图谱的艺术化提供了文化基础,尚未专业化的医学使图谱艺术持续发展三个多世纪。早期解剖图谱显著包含中世纪晚期抄本插图、风俗画及德国版画艺术特征。绘画作为美术形态的独立出现,是艺用解剖学诞生的历史条件,抽象和具象艺术观念在基督教文化发展中的此消彼长,使艺用解剖学的发生呈厚积薄发之势。
-
-
汪托霞
-
-
摘要:
文章对荷兰画家皮特·德·霍赫作品《庭院中的妇女》进行分析,从构图、色彩、题材等方面展开,通过对表现生活场景等现实题材的描绘,剖析作品表达的真实情感,即倡导美德、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导欣赏者领会画中的审美意蕴。
-
-
穆亚楠
-
-
摘要: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生动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盛况,记录了中国社会历史上城市民俗的生活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极为罕至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中极具代表性意义,是北宋人物画长期发展的结果,从《清明上河图》的绘画风格可以洞悉宋代风俗画的主要特点:洗却铅华、生动写实、气韵闲淡、匠心独具、成熟完备、卓越创新。宋代风俗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追求,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绘画,并为后世风俗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程波涛
-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摘要:
在“郁郁乎文哉”的宋代,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其中,作为世态风物与人文关照相交错辉映下重要艺术镜像之一的风俗画,无疑可视为绘画题材中相对圆融的别样景观.宋代风俗画有文化精致的一面,亦有通俗易识的一面,这与文人参与创作以及当时市民文艺的勃兴局面密切相关.而只有将宋代风俗画与当时的诗、文、词等互补互释,方可更深层次地品读出其中蕴含的诗意与诉求,进而涵咏画中的文士情怀、意境之美与诗性之真,以充分发掘其深层文化意蕴.
-
-
张艾琪
- 《第三届全国影像史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从绘画入手,对唐代以来的绢本、纸本绘画进行搜集,从实用犬和玩赏犬两个方面展示了古代家犬与女性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分析不同时代和题材画作的特点,探究了仕女图和描绘妇女生活的风俗画中犬常常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些画中女性或富贵寂寞或劳累艰苦的形象特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