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顾炎武

顾炎武

顾炎武的相关文献在194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7篇、会议论文7篇、相关期刊669种,包括晋阳学刊、齐鲁学刊、文史哲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首届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国际论坛、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傅山医学专业委员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等;顾炎武的相关文献由101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可真、张京华、周文玖等。

顾炎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7 占比:99.4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58%

总计:1214篇

顾炎武—发文趋势图

顾炎武

-研究学者

  • 周可真
  • 张京华
  • 周文玖
  • 陈益
  • 张民权
  • 赵旸
  • 陈友乔
  • 赵俪生
  • 陈祖武
  • 佚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为文人,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便绝应酬文字,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盖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于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清]顾炎武《与人书十八》活着是如此非同寻常,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把它局限于财富、骄傲、安全——这些只是生活所赖的基础。
    • 赵宇姗
    • 摘要: 清初学者顾炎武热衷于访碑之事,对所见金石进行考辨,以考证文字,补正史书,开启了清代金石学研究之先河。本文拟从金石考证的视角看待顾炎武的访碑活动,并以其《山东考古录》中《辨景相公墓》一节为例,阐述顾氏如何辨别此墓为后周景范之墓还是后晋景延广之墓,兼及其中的几点存疑。
    • 周文玖
    • 摘要: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开风气的史学家,史学贡献和学术影响举世公认。他的重要史学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山东肇域记》《历代宅京记》《求古录》《金石文字记》等。其史学特色是强调史学的经世功能,提出"引古筹今""鉴往训今"的史学价值论,并对如何撰史提出自己的见解。顾炎武的史学思想突出地表现为对历史盛衰的思考,他通过总结历史,认为"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主张应顺势进行社会变革。
    • 范金民
    • 摘要: 时当明清鼎革、天崩地坼,熟悉江南地方社会的顾炎武,特意撰写上中下三篇《生员论》,列举生员的种种劣行,主张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梳理材料和时人的看法,生员的群体社会形象确如顾炎武所论,并不光彩,明后期的江南生员,利用免役的特权和高于普通平民的社会地位,或买富差贫,诡寄钱粮,或出入公门,勾结胥吏,干预行政,或行为乖张,武断乡里,操持舆论,不少人甚至混迹社会,无恶不作,成为把持地方的邪恶势力。
    • 赵宇姗
    • 摘要: 顾炎武(1613-1682),本名顾绛,字宁人,号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他精通哲学、经史、音韵和金石考据,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代晚期哲学思潮转向多元化,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而顾炎武始终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宗旨,在抨击空洞的晚明学术氛围的同时,萌生出“学必实用”的思想。身为明代遗民的顾炎武带着浓烈的政治意愿,先后加入复社和惊隐诗社,借以结交一大批有复国理想的文人志士。自1651年至1656年,顾炎武在江南江北地区活动频繁,结交了万寿祺、王略、张弨等人,且六次前往南京拜谒孝陵,以诉国家覆亡之苦。
    • 林昊
    • 摘要: 《书传会选》和《四书五经大全》是明代科举的官方参考书。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从编纂缘起、编纂特色、价值评判等方面对《书传会选》进行反思和评判,对该书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顾炎武认为《四书五经大全》多抄袭旧书,这一看法是从《四书五经大全》造成了晚明的空虚学风的视角而提出的。为了总结明朝覆亡的历史教训,身为遗民的顾炎武,力图建立以经学为特征的道统谱系,并以是否有利于经学道统的传承为标准,对《书传会选》和《四书五经大全》进行了褒贬。这是顾炎武“明道救世”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 赵斌
    • 摘要: 船山学的发生与“顾黄王”并称密切相关。近代文人日记中涉及很多复杂的“顾黄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并称问题。“顾黄王”并称是很重要的近代思想史问题,而近代是一个思想动荡、文化转型的时代,“顾黄王”并称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动。“顾黄”“顾王”“黄王”三种并称依次出现而又相互交织,直到“顾黄王”形成,“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合称才最终完成。顾、黄都处于江南,由于地缘关系,他们很快形成了“并称”。到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王夫之思想大放异彩,“顾王”并称成了主流,“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称谓也逐渐形成,船山学也自然被建构起来。可以说,船山学的发生是在“顾黄”并称与“顾王”并称之争议中形成的。
    • 苏露锋
    • 摘要: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集学者、诗人、古文家和诗论家于一身,对经、史、释、道都有深入研究。在学术上,他可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家并列,但受政治污点所累,后人很少提及。
    • 何俊
    • 摘要: 顾炎武的思想着重经世,强调有助于“经世致用”的实用性学问,他不仅反对宋明理学家探讨心性的学风,并且主张以经世致用的“实学”取代“理学”,认为圣人之道在于拨乱反正,移风易俗。宋学构成顾炎武学术思想的重要基础,其对宋学的取舍直接体现于《五经同异》一书,在论学旨趣、论学的内容、论学方法等方面均提出自己的创见。在顾炎武看来,经学的落处在于敏以求之,以畜其德,并提出金石之文可证经史、考文自知音始的研究方法。
    • 索浩然
    • 摘要: 明清之际,顾炎武寓居山东期间,前后创作六十余首纪事咏物等题材的诗歌。整理解读这些诗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顾炎武来鲁去鲁在于抗清形势所需;诗歌前后阶段比重悬殊体现出顾炎武思想由立志抗清到致力学术的转变;旅居章丘期间,顾炎武除置地于大桑家庄之外,于他处另有田产。由此,进一步还原顾炎武在山东的活动轨迹,揭示其寓居于此的心路历程,进而丰富学界对顾炎武的相关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