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习录》

《传习录》

《传习录》的相关文献在193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教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954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中国哲学史、人民司法、船山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第三届学术年会、2012国际儒学论坛等;《传习录》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武宝生、徐仪明等。

《传习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3.9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954 占比:96.01%

总计:5160篇

《传习录》—发文趋势图

《传习录》

-研究学者

  • 佚名
  • 武宝生
  • 徐仪明
  • 汪学群
  • 任文利
  • 卢慧彬
  • 吴雁南
  • 张菁洲
  • 方尔加
  • 杨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吕经纬
    • 摘要: “诚”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在复杂的时代环境中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从生命现象学的视域来看,对象性的观察不是生命现象自身,生命现象是自行感发的。生命不被外界所规定,按照生命自身的显现方式去显现自身并体认自身。阳明的“诚”以一种非意向性的视角来感受生命,“诚”沟通生命和世界,“诚己”是本真生命自身对自身的体会,没有被局限在意向性所构造出的“我”的思辨性形象,是一种在日常践履中培养的自行感发的情感性生命。阳明思想中的“诚”对于解蔽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促进本真生命的回归具有积极的意义。
    • 润声
    • 摘要: 自明朝正德三年龙场悟道以来的数百年间,王阳明被认为是史上少有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圣人。《传习录》也被认为是融儒释道各家思想精髓的大成之学,然而在实际阅读中,常因究其字句之意而疏略学说的完整要义,犹如瀚海拾贝,最终读后忘前,难获一二。为此在重读这一国学经典时,对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以时间轴作简要摘录,对阳明学说的脉络有个整体印象,以便于能对其思想有更多的领会。按黄宗羲《明儒学案》的说法,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 高海迪
    • 摘要: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阳明先生这段论述简易平常,明白如话,却深刻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左右不安、无法安身立命的现状。
    • 董玉婷; 文炳
    • 摘要: 旅美学者陈荣捷致力于将中国哲学著作介绍到西方,其中《传习录》的翻译尤有意义。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陈荣捷作为译者,很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在“三维转换”原则指导下,成功实现了适应性选择转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龚永柱
    • 摘要: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传习录》中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精辟地道出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笔者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提炼出“知行生物”教学理念。所谓“知”,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所谓“行”,就是通过实验、实践、实地观察等方式巩固、迁移、运用生物学知识。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强调“知”“行”合一,学生才能将生物学抽象的概念、原理、结论内化为真正的生物学知识。如何将“知”“行”有机结合起来呢?
    • 石新卉; 罗琬莹
    • 摘要: 《传习录》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阳明学派的"教典",在其东渡日本传播之时,各家翻译者或多或少会受限于学识储备、时代背景等因素,导致所编译本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理解偏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不同译本,探究《传习录》的在日传播历史和译介发展状况,分析阳明学所经历的日本本土化过程,为译介学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提供宝贵经验.
    • 摘要: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阳明《传习录》知足者常乐,随遇而安。如果你不能做你所爱的,就必须爱你所做的。□艾利克斯•希尔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 武宝生
    • 摘要: 王阳明在其《传习录》中写道:“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家痛痒自家知得,这叫“自知者明”。自家痛痒自家搔摩得,这叫“自胜者强”。有人曾问弘一法师:“你是如何对待高兴与痛苦的呢?”
    • 陈恒舒
    • 摘要: 阳明先生这篇文章,乍一看像是著名学者给地方官吏的“站台文”“背书文”。这南大吉是阳明先生的弟子,在绍兴知府任上修整了稽山书院,请阳明先生来讲学,亲自听课、提问、记笔记,还将先生的讲课语录《传习录》刊刻出版。
    • 于丹
    • 摘要: 我曾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文敬先生一行,来到北极、赤道和南极。途中,我们要经过"魔鬼西风带"的德雷克海峡。距离海峡还有四小时航程的时候,领队就拿了一大堆晕船药铺在我的桌子上。"如果不吃会怎么样?"我决定试试。穿越这条传说中的"死亡海峡",单程37小时,往返一共74小时。漫漫长路,我什么也干不了,只能躺在床上看王阳明的《传习录》——从小便读过,却一直不甚明白的书。船剧烈地晃动,领队铁青着脸:"你中奖了。我来过五次,这是颠簸最厉害的一回。"我不去看晕船药,继续啃书,还拿笔去画,留出一串心电图似的痕迹。头痛欲裂,恶心干呕,我突然翻到陆澄的故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