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齐鲁学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首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国际儒学论坛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阳明心学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常威、张明、王璟等。

阳明心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9 占比:96.7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1.36%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1.87%

总计:588篇

阳明心学—发文趋势图

阳明心学

-研究学者

  • 常威
  • 张明
  • 王璟
  • 丁芳
  • 何静
  • 张思懿
  • 彭治国
  • 李敬峰
  • 李燕
  • 王慧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cqvip:《崇仁学派与阳明心学的兴起》为国家社科基金(19BBZS007)阶段性成果,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邹建锋教授与研究生程维维合作完成,分为上中下三卷,60余万字,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2月出版。该著立足于文献史料与学术思想史,对崇仁学派、江门学派与姚江学派学术思想变迁的内在理路与学术空间,进行多学科、多方法与多维角度透视,挖掘明代初期崇仁理学与中期阳明心学隐秘学人的学术思想,呈现崇仁学派如何自觉与白沙心学互动,如何与阳明心学抗争,姚江学派如何繁荣昌盛,最后又如何合流归一的历史事实。
    • 李承贵
    • 摘要: 阳明心学的主要势力之一,就是江右王学;江右王学的核心代表,就是邹守益。邹守益在学术梯队建设、建造书院、刊刻语录、传播心学等方面,对阳明心学做了杰出贡献。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王阳明与邹守益无话不谈,将自己的心思与学术主张经常与邹守益分享,并敦促邹守益讲学必须坚守“致良知”路线,从而进一步表明邹守益之于阳明心学的重要地位。邹守益这个案例亦提示我们地域性传播和发展对扩大阳明心学的影响具有特殊且重大意义。
    • 李辉
    • 摘要: 阳明心学倡“良知”,贵“践履”,主“知行合一”,这些宝贵的主张对于当下人们面临的道德困境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绍兴作为阳明心学的发端地和阳明思想的成熟地,同时绍兴又作为王阳明的归葬地,如何依托好阳明文化来塑造绍兴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迫切意义。心学作为道德进履的法门,在明代兴起之后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价值。面对绍兴阳明文化发扬与传承方面目前所存在的困境,需要从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学者研究和公民践履四个维度协同推进,才能使绍兴阳明文化在时代坐标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 王永昌; 王磊
    • 摘要: 阳明心学受到企业界广泛关注,并且参与塑造现代企业家精神,有其原因与内在机理。人文思想与工商伦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是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汇通的理论前提。阳明心学曾经参与塑造中国传统工商伦理与日本工商伦理,并且在中国现代工商伦理的转型过程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这为阳明心学与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汇通提供了实践基础。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所需要的实践精神、创新精神、主体精神等与阳明心学本有的精神正相一致,构成了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汇通的思想契合点。
    • 叶超杨; 李烨坤; 毛丽玉
    • 摘要: 中国茶道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茶道的形成和发展与传统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阳明心学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思想也深深融入了中国茶道文化之中。现尝试从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三个方面说明阳明心学在中国茶道文化中的体现,以此反映中国茶道文化在认识论、修养论和境界论方面的独特见解。
    • 李萍
    • 摘要: 阳明心学处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延长线上,一方面它继承了孔孟身心性命之学和程朱开创的理学,另一方面它又提出了向内反省的致知路线。阳明后学予以推进,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主张普及民间,出现了“新民”运动。尽管阳明心学包含了革命性内容,但总体上属于意图伦理,它不关注后果,缺少来自经验观察、可计算知识的支撑,这使得阳明心学仍然无法直接构成现代社会的伦理精神。我们必须做出“创造性转换”,才能将阳明心学发展出能为现代社会个体提供合理的行动意义的新说。
    • 张小琴
    • 摘要: 借鉴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剖析阳明心学方法,可以看到:第一,阳明从人的自身意识(自知)探索真己和良知的精神本质,通过致良知工夫实践最终回溯到真己。这个思路类似海氏现象学建构。第二,将“万物一体”作为人与万物的存在境域,探索真己的存在建制,以真己的伦理存在彰显天道。这个思路类似海氏现象学还原。第三,探索自身个性和存在方式的差异性。这个思路类似海氏现象学解构。
    • 焦堃
    • 摘要: 万历朝鲜之役爆发之后,信奉阳明心学的宋应昌被明廷任命为经略,作为明军的最高指挥官前赴朝鲜。在朝鲜期间,除指挥明军作战外,宋应昌还曾与朝鲜官员李廷龟等人讲学长达数月,并通过公文与当时的朝鲜国王宣祖论学。宋应昌在朝鲜的讲学活动除了学术目的外,还有着很强的政治意图。通过向宣祖讲论“明德”“亲民”,宋应昌试图劝阻朝鲜方面处死投降日本的本国民众的做法,并促使朝鲜方面妥善安置这些降民。而将朝鲜世子光海君的讲官李廷龟等人召至幕下讲学的目的,则是希望他们以自己的心学思想教育光海君,以期其将来能够带领朝鲜实现中兴。不过,由于宋应昌与朝鲜君臣在粮草供应、和战方针等问题上的激烈矛盾,加之朝鲜方面尊奉程朱的学术宗尚,使得宋应昌在朝鲜传播阳明心学的努力归于失败,其学说始终未被朝鲜方面接受。
    • 云龙
    • 摘要: 以解决时代问题为基本理念,以批判明初的辞章知识之学为基本指向,王阳明通过重塑道统以重铸儒学认同之根基、激活经典以复明儒学传承之依据、会通释老以重启儒学对异质文化的包容能力等三方面的努力,完成了"拔本塞源"、重建儒家传统的历史使命。阳明心学以解决时代问题、批判辞章知识之学的弊端作为重建儒学的基本思路,对当前以知识性的研究方式来重建传统的思维误区具有警示意义:唯有真正走进传统之中,才能找到真实的时代问题,才能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杨道宇
    • 摘要: 阳明心学在与朱熹理学的争辩中逐渐沉淀为中国两大古典教学传统之一,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教学文化的基因与血脉,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以保国救亡为特色的近代教学改革和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现代教学改革,从而使近现代教学改革呈现为“以中华心学为本体,以西方文化为功用”的基本格局。然而,阳明心学却在现代中国教学研究中遭受主观唯心主义的误解,从而使中国学者对阳明教学思想的研究谨慎而稀少。现在的问题是,阳明心学的“心即理”“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思想在当今社会所显现的巨大教学价值,使得我们必须正视阳明教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反思过去的误解,端正研究的态度,完成对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