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戒毒人员

戒毒人员

戒毒人员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法律、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7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15880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法律与生活、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2015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九届内地与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等;戒毒人员的相关文献由1131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志强、袁荣亲、邓平等。

戒毒人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7 占比:4.42%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5880 占比:95.16%

总计:16688篇

戒毒人员—发文趋势图

戒毒人员

-研究学者

  • 董志强
  • 袁荣亲
  • 邓平
  • 马元兵
  • 丁增辉
  • 冯国荣
  • 刘健鹏
  • 刘大德
  • 刘晓光
  • 周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赫欣
    • 摘要: 戒毒康复工作是我国毒品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目前我国戒毒人员复吸率居高不下,以强制隔离戒毒所相关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结构化访谈法,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戒毒人员复吸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经济因素、朋辈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并提出了强化在戒人员信念教育、提升戒毒康复工作专业化水平、净化戒毒人员社交圈、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发挥家庭关爱作用等对策建议,以期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提高戒毒康复成效,帮助戒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
    • 胡冬梅; 赵璐; 邹潜丽; 郭胜洁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禁毒工作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当代女性由于工作、社会压力增大,也开始受到毒品的侵害。因此,研究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情况和影响女性强戒人员EPQ特征差异的因素,从而为强制戒毒人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更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治疗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基本信息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基本信息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采取不同的沟通干预方式,并为其制定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心理矫治方案。
    • 黎远州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戒毒人员睡眠障碍治疗中右佐匹克隆片与艾司唑仑片对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在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汕尾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对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SR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S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SQ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右佐匹克隆片应用于戒毒人员睡眠障碍患者中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 陈星岚
    • 摘要: 陈雪松曾经问过戒毒人员:“在戒毒所想吸吗?”大多数戒毒人员的回答都是“不想”或者“从没想起来过”。可如果问他们“出去之后会不会想吸”,他们则会变得摇摆不定“警察阿姨,这是什么?”在河南省濮阳市某小学门口,一群七八岁的小学生围在被玻璃罩罩住的“神仙水”和“糖果”旁。
    • 王丹; 沈彬
    • 摘要: 以325名强制戒毒人员为被试,采用戒毒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复吸倾向问卷,调查探讨了领悟社会支持对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影响及心理复原力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 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复吸倾向,且正向预测心理复原力。2) 放入中介变量心理复原力后,领悟社会支持仍然显著负向预测复吸倾向(t = −1.99, P 0.05),且心理复原力显著负向预测复吸倾向(t = −3.37, P 0.001)。3) 心理复原力在领悟社会支持对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3%。研究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既能够对复吸倾向产生直接影响,又能够通过心理复原力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影响,这有助于揭示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形成机制,对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 戴孟丝
    • 摘要: 作为一种半自愿半约束性质的戒毒措施,社区戒毒改变了以惩戒为主的做法,可避免强制隔离戒毒限制人身自由的缺陷,不影响戒毒人员正常的工作、生活,充分尊重其人格,强调教育和挽救的作用,能提高毒品戒断率。但社工在实际跟进走访中了解到,社区戒毒人员普遍反映在工作生活中易遭歧视,得不到他人的接纳和包容,缺乏朋友和兴趣爱好,业余生活比较枯燥无聊。在日常的宣传普及活动中,社工也发现很多居民并没有接受过禁毒相关教育,社区禁毒志愿者缺乏。动员鼓励戒毒人员和其他社区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不但能壮大禁毒工作力量,更好地发挥社区戒毒的作用,并且能帮助戒毒人员得到社会的接纳,重新回归社会。
    • 邓平; 王新兰; 李龙辉
    • 摘要: 目的:探讨修订版甲基苯丙胺渴求量表(MA craving scale)在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毒人员中的适用性.方法:以460名甲基苯丙胺类成瘾的戒毒人员为施测对象,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修订版甲基苯丙胺渴求量表共包含5个因子,总量表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62~0.73之间,重测信度为0.72.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为χ2/df=2.93,GFI=0.76,CFI=0.95,IFI=0.93,NFI=0.93,NNFI=0.95,RMSEA=0.056.结论:修订版甲基苯丙胺渴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测量结果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适用于评估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毒人员的渴求程度.
    • 朴香淑
    • 摘要: 目的:通过入所常规检查心电图(ECG)与B型超声(肝、胆、脾、肾),分析了解戒毒人员的健康情况.以便教育戒毒人员和广大市民,关爱生命,远离毒品.方法:对吉林省某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观察组)352例进行入所常规检查心电图和B型超声,并与226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52例中,有疾病者306例,异常率达87%.观察组心电图、B型超声检查的异常率分别为38.9%、67.3%,对照组为21.7%、43.3%.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健康情况比较差,长期滥用毒品对人体多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 张美珍; 史冬博; 武强胜; 李丽中; 杨克胜; 沈兆华; 佟永清; 蔡宁; 陈曦; 吉丽慧
    •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运动训练,探究运动干预对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毒品渴求度等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市新店强制隔离戒毒所107例海洛因戒毒人员为受试者,进行10周运动干预.通过身高、体成分测试评价身体形态,采用肺活量、两公里走反映心肺功能,单脚闭眼和睁眼站立确定平衡素质,一分钟俯卧撑、握力和叉腰纵跳评价力量素质,5×5米往返跑反映灵敏和速度素质.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CL-90、VAS毒品渴求度量表了解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干预对不同组别戒毒人员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戒毒人员的体重、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优于训练前(P<0.001).此外,其心肺功能提升,表现为肺活量(P<0.001)提高、两公里总时间(P=0.018)减小.平衡素质特别是单脚闭眼站立时间(P=0.002)增加.力量、灵敏素质增强(P<0.001).另外,训练后戒毒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表现为SAS(P=0.01)、SCL-90(P<0.05)、VAS毒品渴求度得分减少(P=0.029).结论:心肺功能训练后,受试对象身体形态、机能趋于好转.特别是心肺耐力、速度、灵敏素质有明显提升.此外,运动干预也提高了戒毒人员心理素质,其中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得到缓解.未来训练方案将有氧耐力训练作为训练重点内容,以期探索身体素质如何通过中介效应调节海洛因成瘾者的毒品渴求度.
    • 陈欣
    • 摘要: 2010年10月,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强制隔离戒毒执行职能由公安机关整体移交司法行政戒毒部门的改革任务,截至目前累计收治24.6万余名戒毒人员。云南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和实践云南戒毒模式,为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提供了云南经验。2018年以来,按照司法部部署,云南省全面推广实施了统一戒毒模式,在“塑形”基础上全力推进“铸魂”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云南特色的戒毒工作新路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