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鱼露

鱼露

鱼露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38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肿瘤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7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福建水产、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第四届第5次委员会议——低碳生活与健康损害论坛、第十六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等;鱼露的相关文献由693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庆孝、朱志伟、江津津等。

鱼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59.7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58%

专利文献>

论文:147 占比:38.68%

总计:380篇

鱼露—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静; 火玉明; 张华丹; 杜希萍; 梁鹏; 陈丽娇; 程文健
    • 摘要: 以大黄鱼鱼卵发酵鱼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发酵过程中接曲量、加盐量、温度等条件对鱼露pH、总酸、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脂肪、硫代巴比妥酸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发酵第30 d时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大黄鱼鱼卵鱼露发酵过程中,pH整体上呈波动现象,且总酸含量的变化与其一致;氨基酸态氮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且15%的加曲量发酵鱼露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高于10%和20%的加曲量;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而且15%加盐量与35°C条件下发酵鱼露的挥发性盐基氮远低于10%加盐量和40°C的发酵条件;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硫代巴比妥酸含量前期有轻微波动,末期呈上升趋势;对比了不同发酵条件下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因此,选择15%加盐量、15%加曲量、35°C为大黄鱼鱼卵鱼露发酵的适宜工艺条件。
    • 郑婷婷; 陈泳斌; 周静; 雷彩玲; 杜希萍; 梁鹏; 程文健; 陈丽娇
    • 摘要: 鱼露是一种以低值鱼类及其加工副产物等为原料经过发酵工艺制备的调味品,不仅滋味鲜美且富含小分子蛋白肽、矿物质元素、牛磺酸等重要的营养物质,广受消费者青睐。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鱼露加工工艺研究现状及其风味品质分析方法及调控技术,该文从鱼露营养价值、发酵方式及风味品质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及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鱼露加工新技术、感官评价新方法、调控风味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 张庆宇; 周宇益; 符姜燕; 杨俊; 侯冶海; 杨哪
    • 摘要: 为探究鱼露酿造的新工艺,以淡水鱼下脚料为原料,粉碎成鱼糜与80 g/L盐、沪酿3.042米曲霉制成的酱油曲混合后,在静磁场环境下培养发酵生产鱼露。在不同静磁场环境下40°C发酵30 d,通过测定鱼露发酵过程中氨基态氮、总氮、挥发性盐基氮、无盐固形物、总酸、pH值和非酶褐变的变化,分析静磁场环境对鱼露发酵工艺及其品质的影响。静磁场环境下,鱼露发酵过程中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 mT静磁场环境下,氨基态氮的质量浓度增加81.9%,总氮为对照组的1.83倍;挥发性盐基氮下降65.1%;无盐固形物提高54.9%;有机酸增加,pH下降;美拉德反应加剧;非酶褐变指数增加,静磁场环境下鱼露发酵性能提升。该研究为促进鱼露的生产及品质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李文静; 李春生; 王悦齐; 陈胜军; 赵永强; 吴燕燕; 李来好
    • 摘要: 为解决传统发酵鱼露发酵时间长、风味难控制的问题,从传统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到一株与传统鱼露风味形成相关的发酵盐厌氧菌(Halanaerobium fermentans)YL9-2。结果显示,发酵盐厌氧菌能够缩短鱼露品质的形成时间并提高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同时,其添加能够显著提升鱼露的食用安全性,组胺、酪胺、腐胺、尸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在发酵末期分别下降了26.4%、27.1%、9.4%、39.8%、69.4%和25.7%。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在发酵末期添加YL9-2发酵后,异戊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2-壬酮和2-十一酮分别提高了79.7%、92.5%、45.3%、41.8%、21.2%、29.4%、20.4%、46.6%、67.7%和47.2%,提升了鱼露的麦芽香、青草味、奶酪味、水果香、蘑菇香、甜香和脂肪香,而三甲胺则下降了61.7%,降低了鱼露的鱼腥味。研究结果为靶向改善传统发酵鱼露的品质、风味和食用安全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 何定芬; 吴宇; 张瑞娟; 方旭波; 杨会成; 陈小娥
    • 摘要: 为了开发风味品质较好的低盐鱼露,文章以远东拟沙丁鱼酶解液为原料,以长孢洛德酵母为风味发酵剂,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和风味感官值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风味鱼露的工艺参数,并对其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味鱼露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种曲接种量4%、蔗糖添加量3%、食盐添加量6%、发酵温度35°C以及发酵时间25 d,此条件下风味鱼露中总氮含量为1.53 g/d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87 g/dL,食盐含量为7.37 g/dL,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6.94%,组胺含量远低于市售鱼露。此时,风味鱼露咸淡适中,具有浓郁的鲜味,且略带水果香味,营养均衡,食用安全性高。而其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依次为醇类和酸类化合物,明显区别于市售鱼露中的酸类及酚类物质。文章为一种新型低盐风味鱼露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 林威; 章文贤; 黄祖新; 蒋咏梅
    • 摘要: 挥发性成分是鱼露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决定鱼露品质的关键因素。该文介绍了鱼露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形成过程,重点归纳和总结了影响鱼露挥发性成分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发酵原料、制作工艺、微生物种类与发酵时间,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鱼露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有助于发酵工艺的改良和成品风味和品质的提升。
    • 张琦梦; 顾华蓉; 穆洪涛; 赵孟斌; 陈瑜珠; 高向阳
    • 摘要: 该实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不同发酵时期的鳀鱼鱼露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并结合感觉阈值评价了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总体风味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探讨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酸类(2.99%~30.02%)、醇类(13.97%~41.77%)、醛类(8.67%~51.61%)总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挥发性化合物;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逐渐增加。发酵0、3、6、9、12、15个月鱼露的主体风味物质分别有9、11、8、9、9和10种。发酵过程中筛选出9种关键性风味物质,包括丁酸、(Z)-4-庚烯醛、癸醛、壬醛、3-甲硫基丙醛、(E,Z)-2,6-壬二烯醛、3-乙基苯酚、丁酸乙酯和苯酚。
    • 蒋林惠; 石敏; 袁琛凯; 丁红梅
    • 摘要: 本实验基于QuECHERS前处理技术高效处理样品,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鱼露中氯丙醇的方法。结果表明:鱼露中氯丙醇的测定结果良好,其线性范围0.001~1.0 mg/L,相关系数均能达到99.5%;目标化合物检出限1,3-DCP、2,3-DCP为0.005 mg/kg,3-MCPD、2-MCPD为0.002 mg/kg;鱼露基质样品氯丙醇类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65%~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5%~8.80%。该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鱼露中氯丙醇的快速测定。
    • 赵帅东; 刘婷; 季旭; 杨梓璐; 尹轩威; 施文正; 汪立平; 宁喜斌
    • 摘要: 该研究旨在利用外源蛋白酶和曲霉菌YL001缩短沙丁鱼鱼露的发酵周期.将沙丁鱼鱼肉分为2组,一组仅用外源蛋白酶发酵(鱼露A),另一组用外源蛋白酶和曲霉菌YL001复合发酵(鱼露B).2组样品先在35°C下发酵30 d,然后在室温下继续发酵150 d.结果表明,发酵180 d后,鱼露A、B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7.6和10.6 g/L,鱼露A和B的可溶性总氮含量分别为14.2和16.3 g/L.根据鱼露的行业标准SB/T 10324—1999,只有鱼露B达到了一级鱼露的标准.与鱼露A相比,鱼露B中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总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9.5%和14.8%.另外,鱼露B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谷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鱼露A.同时,GC-MS分析显示,只在鱼露B中检测到了3-甲基丁醛和2-甲基丁醛等鱼露的特征性风味物质;而且感官评价也表明鱼露B具有较好的风味.因此,利用外源蛋白酶与曲霉菌YL001复合发酵不仅可以缩短鱼露的发酵时间,还可以改善其风味.
    • 白妞妞; 白锴凯; 何建林; 洪碧红; 张怡
    • 摘要: 分别阐述了鱼露传统发酵技术和快速发酵技术,对鱼露传统发酵技术周期长、风味不佳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快速发酵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明确研究鱼露快速发酵技术和风味改良技术势在必行.针对鱼露的风味及作用,对鱼露发酵过程及风味形成机理进行了介绍,探讨了不同微生物对鱼露发酵的影响,简述了鱼露风味改良的未来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