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氢氧化镁

氢氧化镁

氢氧化镁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317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8篇、会议论文223篇、专利文献271607篇;相关期刊457种,包括盐湖研究、化工科技市场、阻燃材料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45种,包括2012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镁化合物分会成立大会、2011年全国镁盐行业年会暨环保·阻燃·镁肥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等;氢氧化镁的相关文献由531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如新、李丽娟、刘志启等。

氢氧化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8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22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71607 占比:99.33%

总计:273438篇

氢氧化镁—发文趋势图

氢氧化镁

-研究学者

  • 郭如新
  • 李丽娟
  • 刘志启
  • 刘云义
  • 郑水林
  • 刘润静
  • 李雪
  • 胡永琪
  • 姬连敏
  • 曾忠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丽莉; 李振; 王晓民; 王耀武; 于林辉; 王有为
    • 摘要: 氢氧化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如何低成本制备高品质氢氧化镁引起广泛关注。以水氯镁石和高钙菱镁石为原料,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制取氢氧化镁,探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水氯镁石浓度、煅烧后物料的粒度等对氢氧化镁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C恒温水浴、反应时间6 h、水氯镁石浓度5%、煅后菱镁石粒度-45μm条件下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纯度可达94.89%,主要物相为Mg(OH)_(2)和CaO。
    • 贾炎涛; 陈杭; 孙玉柱; 宋兴福
    • 摘要: 以某煤化工高盐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反应结晶制备氢氧化镁产品。研究加料方式、搅拌速率、NaOH浓度、反应计量比、加料反应时间对结晶过程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同时探究连续反应结晶过程的可行性以及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向加料方式、室温25°C、搅拌速率300 r/min、NaOH浓度0.1 mol/L、[Mg^(2+)]/[OH^(-)]反应计量摩尔比1∶2的连续反应条件下,可得到纯度约95%符合工业氢氧化镁Ⅱ类标准的产品,且脱硬废水符合预处理要求。典型有机物L-脯氨醇的添加会降低镁收率,但对结晶过程存在促进作用,实际废水体系中产品里残留有机物,纯度仍可达92%以上。实验表明高盐废水中镁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可行性。
    • 申红艳; 刘有智; 朱海林; 赵凌波
    • 摘要: 针对现有氢氧化镁阻燃剂在制备过程中存在氢氧化镁浆料过滤性能差的问题,采用正向沉淀法,以六水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制备氢氧化镁的过程中加入硅藻土和油酸,制备出了硅藻土基表面有机化氢氧化镁。通过过滤性能测试考察了硅藻土添加量对氢氧化镁浆料过滤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同步热分析仪(STA)等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过滤性能和BET分析表明,添加硅藻土后,氢氧化镁浆料的过滤速率明显提高,当硅藻土与氢氧化镁质量比为0.10∶1时,所制备的硅藻土基表面有机化氢氧化镁的孔容最大,且氢氧化镁浆料的过滤性能提高了61.9%;FESEM分析表明,硅藻土的表面负载了分散性较好的片状氢氧化镁;FTIR分析表明,油酸成功地结合在氢氧化镁和硅藻土表面,提高了硅藻土基氢氧化镁的疏水性;热重(TG)分析表明,硅藻土对氢氧化镁具有协同阻燃效应,少量硅藻土的加入可以提高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提高残重率,降低热释放速率,延长热分解时间。
    • 曹笑宁; 马亚丽; 岳岩; 邓晓阳; 衣思敏; 刘伟强; 李雪
    • 摘要: 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通过蒸氨-沉镁改性-水热过程制备改性氢氧化镁[KH570-Mg(OH)_(2)],改性剂在Mg(OH)_(2)生成体系中加入。采用吸油值、活化指数、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改性结果进行表征,在改性时间为60min,改性剂用量为2%,并进行水热处理工艺制备的Mg(OH)_(2)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Mg(OH)_(2)活化指数达到了98.75%,吸油值为53.05 mL/100g,接触角为149°。整个工艺连续且可循环,为制备疏水性Mg(OH)_(2)工业生产提供实验基础。并将改性前后的Mg(OH)2应用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测试其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KH570-Mg(OH)_(2)添加量为40%时,HDPE/KH570-Mg(OH)_(2)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为29.5%,达到阻燃级别,拉伸强度为18.40 MPa,断裂伸长率为217.11%,验证了改性后的Mg(OH)2与HDPE有较好的相容性。
    • 包庆山; 李生廷; 张勇
    • 摘要: 为低成本制备无水氯化镁,实验采用半固相法,分别向Mg(OH)_(2)-H_(2)O体系和Mg(OH)_(2)-无水乙醇体系中通入无水氯化氢进行氯化反应制备氯化镁。研究了反应温度与溶剂质量对不同体系下Mg(OH)_(2)氯化效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氯化效率的检测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Mg(OH)_(2)-H_(2)O体系具有更好的氯化效率:水加入质量为60 g,反应温度为200°C时,氯化效率为90%。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样品表面形成了疏松的氯化镁晶须且晶须生长完整,提高了氯化效率,对无水氯化镁的工业化生产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 岳岩; 马亚丽; 邢润; 刘越; 李雪
    • 摘要: 实验采用工业级高纯Mg(OH)_(2)为原料,通过酸溶、除杂、氟化步骤成功制备了纯度在99%以上的高纯度MgF_(2)。其中,HNO_(3)溶解能够对Mg(OH)_(2)原料进行难溶除杂,随后通过草酸-双氧水法除去大部分金属离子杂质,最后与分析纯NH_(4)F制备高纯度MgF_(2)。实验结果表明,在_(2)5°C氟镁比为_(2)∶1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MgF_(2)纯度最高,其中杂质离子含量均符合MF-_(2)MgF_(2)对于杂质有色金属离子含量的国家标准要求,因此,该工艺方法在循环条件下制备高纯度MgF_(2)是可行的。
    • 邱文福; 吴维冰; 邓克文; 彭鹤松; 冯才敏
    • 摘要: 采用SEM、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仪等测试了三种型号超细氢氧化镁(MH)的表面形貌和物理性能指标,并将其应用在PVC中制备成薄膜,研究了细度对PVC膜的阻燃性能、抑烟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OH)_(2)粒径的减小,氧指数随着提升,阻燃性能可达到要求;最大烟释放和烟释放等级都明显下降,其抑烟效果较好,其中GY-6000效果最好;氢氧化镁的细度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 孔会民; 邹来禧; 刘远; 曹雨微; 林彦军; 罗仙平
    • 摘要: 以盐湖产不同粒径轻烧氧化镁为原料,通过水化水热法制备六角片状氢氧化镁。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固液比对氧化镁水化率、制得氢氧化镁形貌、粒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对所制得的氢氧化镁颗粒的物相、形貌和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把不同原料所得氢氧化镁用在聚乙烯(PE)中检测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固液比,氧化镁原粉的水化率可以达到95%,氧化镁细磨粉的水化率可达到100%,得到的氢氧化镁均呈现六角片状,但粒径尺寸存在差异。用在PE中,细粒径的氢氧化镁分散性更好,阻燃效果更明显。
    • 薛建英; 雷昊; 徐开玉
    • 摘要: 针对建筑保温材料所使用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易燃的问题,对硬质聚氨酯泡沫进行化学接枝改性,使三聚氰胺基团均匀分散在阻燃材料体系中,通过对材料进行阻燃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燃烧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考察其在氢氧化镁/聚磷酸铵体系中的阻燃性能、压缩性能和抑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结构改性在对材料的压缩性能削弱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纯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性能,不添加任何阻燃剂极限氧指数便可达26.4%,在氢氧化镁和聚磷酸铵协同阻燃体系中,极限氧指数可达28.4%,同时达到UL-94的V0等级。改性复合材料热释放速率最小可达到101.9 kW/m^(2),相较纯聚氨酯材料最大可下降35.3%,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释放速率相较纯聚氨酯最大可下降56.6%,并且形成致密的炭层,具有十分良好的阻燃效果。
    • 邓克文; 彭鹤松; 吴维冰; 邱文福; 李晓丹
    • 摘要: 利用物理研磨法制备了3000目的氢氧化镁(MH)(GY-3000)、6000目的MH(GY-6000),通过硅烷偶联剂R-903对GY-3000进行改性,得到活性MH GY-3000,并对它们的物理性能进行对比。用这三种不同牌号的MH来替代Sb_(2)O_(3),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抑烟性能。将三种粉体按照4份MH代替1份Sb2O3的比例,制备了一系列的聚氯乙烯(PVC)/MH复合材料,并对其热性能、极限氧指数、烟密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用12份GY-6000代替3份Sb_(2)O_(3)制备的PVC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该种MH具备可替代部分Sb_(2)O_(3)的潜力,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上升明显,可达到47.0%,烟密度下降显著,其复合材料的最大烟密度为74.64%,还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最终残炭率,其800°C残炭率最高达到37.3%,没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反而具有最佳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28.9MPa和5.42kJ/m^(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