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镇江香醋

镇江香醋

镇江香醋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业经济、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2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中外食品工业:贝太厨房、四川烹饪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生物产业发展与文化·民生——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全国理化测试学术研讨会暨《理化检验》创刊50周年大会、2017年全国调味品行业科学技术交流大会等;镇江香醋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劲松、沈志远、许正宏等。

镇江香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48.4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05%

专利文献>

论文:192 占比:50.53%

总计:380篇

镇江香醋—发文趋势图

镇江香醋

-研究学者

  • 史劲松
  • 沈志远
  • 许正宏
  • 陆震鸣
  • 余永建
  • 李国权
  • 邹小波
  • 夏蓉
  • 孙宗保
  • 朱胜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青雯
    • 摘要: 醋产浙江杭绍为最佳,实则以江苏镇江为最。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有着色、香、酸、醇、浓五大特色,色泽清亮而不失醇郁,入口回甘并散发着微酸香气,稍加之能让食物风味达到最佳。苏东坡就曾赞叹其“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生动传神地展现出镇江香醋的独特口感气味。
    • 姬戎斐; 黄腾飞
    • 摘要: 镇江香醋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醋,最为明显的特点是色、香和酸,在国内外享有较好声誉。镇江香醋在陈酿过程中能产生挥发性成分,但成分复杂多变,对其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研究通过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镇江香醋中的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对醋龄为0,5,10,20,40,80个月的镇江香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醋龄为0,5,10,20,40,80个月的镇江香醋中挥发性成分的个数分别为38,40,50,65,68,73种,随着镇江香醋醋龄的增加,镇江香醋中挥发性成分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镇江香醋随着陈酿时间的增长,挥发性成分也逐渐增多,当醋龄达到80个月时,镇江香醋中的挥发性成分数量为73种,分别是杂环类21种、酯类16种、醛类11种、酸类10种、醇类8种和酮类7种。
    • 姚晓立
    • 摘要: 镇江香醋是经过发酵而获得的一种调味品,以香、醇和浓等特点闻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镇江香醋的生产工艺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传统手工生产技术和现代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主要区别是酒精发酵,传统的手工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添加麦曲菌种混合物,现代工业化的发酵技术添加糖化酶、酵母和液化酶。不同的生产工艺,镇江香醋的风味成分差异较大。该研究基于此,对传统手工和现代工艺中镇江香醋的挥发性成分和风味成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手工生产的香醋挥发性成分丰富,口感更加纯正,但现代工业生产的香醋成本更低。
    • 孙双双
    • 摘要: 福建永春老醋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灵醋并称中国四大名醋。永春老醋又叫做乌醋,以优质糯米、红粬、芝麻等原料,用独特配方、精工发酵、陈酿多年而成,味道酸而不涩,酸中带甜,时至今日还保留着传统酿造技艺的有限品种之一。
    • 高干; 李明珠; 黄黎清
    • 摘要: 以镇江醋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交互叙事创新构建文化内容、增强文化体验、加深文化记忆,达到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目的。根据交互叙事的层级结构,对镇江醋文化当中的黑塔造醋传说进行内层下的交互性叙事结构的建立,引导叙事文本和交互逻辑生成。研究得到交互叙事层级下的故事设计要素、交互行为和H5绘本。研究认为,交互叙事理论能够创新文化类资源的数字化应用,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 李信; 陈雯; 熊锋; 张俊红; 杨乐云; 朱杰; 陆荣松; 陆平; 赵顺华; 崔鹏景
    • 摘要: 本文对镇江香醋不同封醅时间(0、3、7、15、30 d)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控制镇江香醋品质。以不同封醅时间的镇江香醋为研究对象,对总酸、还原糖、不挥发酸、氨基酸态氮、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性物质等指标含量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封醅工艺可显著(P<0.05)增加醋卤中总酸、不挥发酸和乳酸的含量,封醅15 d以上总酸达到7.30±0.06 g/100 mL,不挥发酸达到2.36±0.03 g/100 mL,乳酸达到1133.57±1.47 mg/100 mL;游离氨基酸含量也随着封醅处理而增加,封醅30 d后增加了101.16 mg/L;成品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也随着封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封醅15 d以上的醋醅所酿造的香醋具有较佳的品质。说明采用封醅工艺对镇江香醋风味物质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封醅工艺的镇江香醋品质优于不封醅镇江香醋
    • 毕静
    • 摘要: 本实验研究了酸性蛋白酶的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对醋醅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阶段添加15 U/g糯米的酸性蛋白酶,醋醅酸度提高了1.33%,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了40%.该方法方便实用,为镇江香醋的生产提供了一种优化方法.
    • 郑梦林; 田争福; 徐沁怡; 周涛; 王超; 祁勇刚; 余永健; 吕文平; 胡勇
    •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物质口感活性分析镇江香醋陈酿0~8年过程有机酸与核苷酸含量变化,评价镇江香醋的有机酸和核苷酸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醋样中总有机酸含量为95~114 g/L,乳酸和乙酸为主体有机酸(占总有机酸65%以上).核苷酸总含量为367~532 mg/L;胞嘧啶核苷酸(CMP)、鸟嘌呤核苷酸(GMP)为主要核苷酸(占总核苷酸75%以上).蛋白质与氨基酸总量在陈酿过程基本稳定,蛋白质含量为20~27 g/L,氨基酸含量为1.5~2.5 g/L.TAV分析表明,酸感呈味中乙酸呈味最强,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呈味效果稍次.核苷酸中,仅GMP有明显呈鲜作用,但弱于琥珀酸.主成分分析表明,陈酿时间与香醋品质密切相关.
    • 孙红; 柴丽娟; 陆震鸣; 张晓娟; 吉晋波; 史劲松; 许正宏
    • 摘要: [目的]研究镇江香醋酿造过程核心功能微生物醋酸杆菌属与乳酸杆菌属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本文以分离到的镇江香醋酿造中的核心微生物2株醋酸杆菌和8株孔酸杆菌为研究对象,构建醋酸杆菌和乳酸杆菌共培养发酵体系,比较异位与原位条件下,纯培养及共培养中菌株的生长和代谢(包括还原糖、乙醇和总酸等含量)差异;采用GC-MS检测原位共培养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分析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镇江香醋主要风味物质形成的潜在影响.[结果]醋酸杆菌和乳酸杆菌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种间特异性和环境特异性,A.pasteurianus G3-2和L.helveticus M3-1、L.plantarum M10-1、L.pontis M17-5及L.reuteri GE7-1在异位及原位模拟共培养中整体的生长和代谢优于纯培养;A.pomorum G15-6和L.paracasei E1-1在异位和原位共培养下还原糖利用率和总酸的产生率都低于纯培养,和L.helveticus M3-1、L.reuteri GE7-1、L.plantarum M10-1、L.fermentum M10-3、L.casei E10-1、L.pontis M17-5、L.hilgardii M3-4共培养在异位和原位模拟中代谢不一致.根据GC-MS分析显示,A.pasteurianus G3-2和L.helveticus M3-1及L.reuteri GE7-1原位模拟共培养时异戊酸、乙酸乙酯、甲酸辛酯等风味物质的含量明显优于纯培养,其中一种重要风味物质2,3-丁二酮只在共培养时被检出,其含量分别达到了9.87 mg/L及14.28 mg/L.[结论]镇江香醋醋醅中的醋酸杆菌和乳酸杆菌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够影响菌株生长和主要代谢产物生成,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镇江香醋风味形成的酿造机理,为理性调控酿造菌群以改善镇江香醋风味品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 邓亚运(文/图); 谢道韫; 夏立鹏
    • 摘要: 提起镇江,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镇江香醋”,尤其是去年被授予“中国醋都”的称号后,“香醋”已经成为慎江的城市名片,就连缜江的城市推介语也透着浓浓的酸味:一座美得让您吃“醋”的城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