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氮嗪

二氮嗪

二氮嗪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药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83152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新生儿科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等;二氮嗪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桑艳梅、徐子迪、刘敏等。

二氮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3152 占比:99.95%

总计:483383篇

二氮嗪—发文趋势图

二氮嗪

-研究学者

  • 桑艳梅
  • 徐子迪
  • 刘敏
  • 汪海
  • 叶英
  • 吴玉筠
  • 曾因明
  • 闫洁
  • 喻田
  • 刘荣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俏; 徐子迪; 张琳; 吴玉筠; 刘敏; 闫洁; 桑艳梅; 朱逞; 倪桂臣
    • 摘要: 目的分析ABCC8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儿童ATP敏感钾通道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KATP-HI)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7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治携带ABCC8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9例KATP-HI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致病基因携带情况、治疗与随访资料。结果9例患儿均携带ABCC8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12/18,66.7%)、无义突变(4/18,22.2%)和移码突变(2/18,11.1%)。其中,新生儿期起病6例(66.7%),生后1~6个月内起病2例(22.2%),生后6个月后起病1例(11.1%)。正常出生体质量儿2例(22.2%),巨大儿6例(66.7%),低出生体质量儿1例(11.1%)。9例患儿中,8例曾应用二氮嗪试验性治疗,其中无效5例(62.5%),有效3例(37.5%)。4例曾应用奥曲肽治疗,均有效。经长期随访,3例患儿自行缓解,2例患儿需长期应用奥曲肽治疗,3例患儿通过少量多餐饮食控制血糖,当空腹时间延长时,偶有低血糖发作,失访1例。结论中国KATP-HI儿童的ABCC8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类型多样,以错义突变为主。携带ABCC8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的患儿多为巨大儿,多于新生儿期发病。该型患儿多对二氮嗪治疗不敏感,部分对奥曲肽治疗有效。随着病程进展,部分患儿可获得自行缓解。
    • 杨佳; 李根; 江永贤; 陶婉君; 陈文文; 梁华
    • 摘要: 目的 研究二氮嗪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1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伴脑损伤的1月龄男婴,使用二氮嗪过程中出现尿量减少、双踝关节水肿伴血乳酸升高。在住院期间对症给予利尿剂治疗以改善患儿双踝关节水肿,并动态监测患儿血乳酸。结果 出院后门诊随访患儿4个月,期间未再出现踝关节水肿或其他水钠潴留现象,定期复查血乳酸均未超过4.0 mmol·L-1。患儿停用二氮嗪治疗后,血糖稳定,复查血乳酸2.0 mmol·L-1,恢复正常。结论 小月龄婴幼儿使用二氮嗪时建议预防性使用噻嗪类利尿剂避免水钠潴留。在使用二氮嗪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乳酸,如果血乳酸增高建议动态监控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剂量,但对于乳酸重度升高且伴血气异常,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建议暂停二氮嗪治疗方案。
    • 杨佳; 江永贤; 陈文文; 陶婉君; 李根
    • 摘要: 1例1月龄男婴因患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从国外自购二氮嗪胶囊治疗.为纠正患儿的低血糖状态,计划在静脉补充高浓度葡萄糖的同时,给予口服二氮嗪胶囊,初始剂量为8.72 mg、3次/d[5 mg/(kg-d)],并在密切监测血糖的情况下逐渐减少静脉葡萄糖的补充,增加二氮嗪的剂量,最终停用静脉输注葡萄糖保持血糖稳定(≥3.9 mmol/L).开始治疗后1~7 d,按计划调整静脉葡萄糖和二氮嗪剂量,患儿血糖3.1~5.3 mmol/L,无低血糖发生.第8天,药师查房发现患儿呼之不醒,急查血糖2.2 mmol/L.追问其家属,发现患儿家属自行将二氮嗪剂量减至入院时的初始剂量,导致患儿低血糖发作,属于自备药管理缺失导致的用药错误.药师立即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安全相关科普知识教育,重新调整二氮嗪剂量,患儿血糖恢复正常.随着二氮嗪治疗剂量的增加,患儿出现水钠潴留不良反应,药师查阅以往文献后建议加用氢氯噻嗪,患儿不良反应消失.藉由此次事件,在临床药师的努力下,医院建立了特殊疾病自备药临床管理规范和安全用药数据库,组织了医师和药师联合服务的多学科团队,加强了对患儿住院和出院后治疗的用药安全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 苏畅; 巩纯秀
    • 摘要: 高胰岛素血症-高氨血症综合征(hyperinsulinism-hyperammonemia syndrome,HI/HA syndrome)是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HI)中第二大常见亚型.患有该综合征的儿童有空腹和高蛋白质饮食诱发的低血糖,并伴有持续高氨血症.编码谷氨酸脱氢酶的基因GLUD1致病变异是HI/HA综合征的病因.谷氨酸脱氢酶在肝、肾、脑和胰腺细胞中表达.即使在血糖正常的情况下,HI/HA综合征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较常见.服用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可以很好地控制HI/HA综合征患者的低血糖,但高氨血症无法改善.
    • 娄丽丽; 伏洪玲; 刘瀚旻
    • 摘要: 目的 探讨二氮嗪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患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二氮嗪治疗CHI患儿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纳入研究的文献语种限制为中文及英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分析文献基本特征、CHI患儿临床症状及基因突变情况、二氮嗪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检索策略,共计检索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为24篇,纳入CHI患儿为791例.②文献基本特征:发表时间分别为1998—2007年、2008—2014年、2015—2019年的文献各为6篇(25.0%)、5篇(20.8%)与13篇(54.2%);而文献来源分布于亚洲、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地区各为9篇(37.5%)、4篇(16.7%)、2篇(8.3%)及9篇(37.5%).③CHI患儿临床症状及基因检测结果 :这24篇文献中,18篇(75.0%)报道309例CHI患儿的临床症状,其中147例(47.6%)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的惊厥发作症状,其余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包括面色苍白、拒乳、易激惹等.13篇(54.2%)报道627例CHI患儿的基因突变情况,发生ABCC8和(或)KCNJ 11等ATP敏感的K+通道(KATP)相关基因突变者为123例(19.6%),GLUD1基因突变者为44例(7.0%),GCK基因突变者为10例(1.6%),H NF4A基因突变者为3例(0.5%),其他基因突变者为10例(1.6%),而未发生基因突变患儿为437例(69.7%).④二氮嗪治疗结果 及CHI患儿预后:24篇文献纳入的791例CHI患儿中,207例(26.2%)治疗有效,548例(69.3%)无效,36例(4.5%)未知(6例放弃治疗,12例未采用二氮嗪治疗,18例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二氮嗪治疗).11篇报道196例患儿经二氮嗪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58例(29.6%)血糖恢复正常,其余138例(70.4%)血糖未被控制.10篇报道110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发生情况,42例(38.2%)发生精神运动发育迟缓,2例(1.8%)患儿死亡(未说明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其余66例(60.0%)未发生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症状.⑤ 二氮嗪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24篇文献纳入的791例CHI患儿中,162例(20.5%)CHI患儿发生多毛症、118例(14.9%)发生心血管系统相关不良反应、53例(6.7%)发生胃肠道反应,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高钾血症各为48例(6.1%)、16例(2.0%)、3例(0.4%),其他不良反应,如高尿酸血症、酮症性酸中毒伴高渗性昏迷等为22例(2.8%).结论 部分CHI患儿由于基因突变,而对二氮嗪治疗不敏感.二氮嗪治疗CHI患儿疗效各异,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目前,有关二氮嗪治疗CHI患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文献,数据尚不完整、报道偏倚较高,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该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 张亚男; 张会丰
    • 摘要: 低血糖惊厥常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首发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癫痫进行治疗.患儿反复持续低血糖发作会造成大脑不可逆损伤,导致继发性癫痫和智力发育落后等.其生化表现为与低血糖不相符、过高的胰岛素分泌,约50%患儿可明确其致病基因.二氮嗪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一线用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低血糖发作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徐子迪; 惠培培; 张琳; 曾俏; 吴玉筠; 桑艳梅
    • 摘要: 目的 对1例肝细胞核因子4α型高胰岛素血症(HNF4α-H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加深对HNF4α-HI的了解和认识.方法 选取2008年2至12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通过遗传学分析证实为HNF4α-HI的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和后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MEDLINE数据库中HNF4α基因突变导致HNF4α-HI的报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HNF4α-HI患儿出生为巨大儿,生后1d起病,对二氮嗪治疗有效,携带HNF4α基因c.157T>C(p.C53R)突变,父母均未携带此突变,为新生突变,用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标准对该突变进行综合分析鉴定显示该突变可能是致病的.该患儿于2岁余停用二氮嗪治疗,低血糖症状可自行缓解,目前智体力发育与同龄儿无异.共检索到HNF4α-HI病例23例,共19种突变类型;起病年龄为0~2.3岁;出生体重3 500~5 900 g;对二氮嗪治疗均有效;根据病例资料显示11例患儿在随访期内低血糖症状可自行缓解,最大缓解年龄为6.9岁;随访部分患儿后期发现3例患儿患有糖尿病.结论 HNF4α-HI患儿出生多为巨大儿,起病年龄早,多数患儿对二氮嗪治疗有效,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行缓解倾向;该型患儿有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在10岁以后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
    • 周雯静; 李进; 张琳; 喻田; 王海英
    • 摘要: 目的 评价活性氧(ROS)在二氮嗪后处理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 280 g.制备成功的离体心脏模型7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对照组(C组)、心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二氮嗪后处理组(DPO组)和ROS清除剂N-(2-巯基丙酰)-甘氨酸+二氮嗪后处理组(MPO组).C组采用K-H液持续灌注120 min;I/R组采用K-H液灌注20 min,随后灌注4°C的ST.Thomas心脏停跳液40 min,再灌注K-H液60 min;DPO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含二氮嗪50μmol/L的K-H液5 min,继续灌注K-H液55 min;MPO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含MPG 2 mmol/L的K-H液3min,随后灌注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继续灌注K-H液52 min.于平衡灌注20 min和再灌注120min时分别记录HR、LVEDP、LVDP和+dp/dtmax.于灌注120 min时取心肌组织,TTC法检测左心室心肌梗死体积;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行线粒体Flameng评分;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HR、LVDP、+dp/dtmax降低,LVEDP、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线粒体Flameng评分增加,VEGF、HO-1、iNOS及其mRNA和HIF-1α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DPO组HR、LVDP和+dp/dtmax升高,LVEDP、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线粒体Flameng评分减少,VEGF、HO-1和iNOS及其mRNA和HIF-1α表达上调(P<0.05);与DPO组比较,MPO组HR、LVDP和+dp/dtmax降低,LVEDP、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线粒体Flameng评分增加,VEGF、HO-1、iNOS及其mRNA和HIF-1α表达下调(P<0.05).结论 ROS参与了二氮嗪后处理上调HIF-1α表达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