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使用
语言使用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8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3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71264篇;相关期刊601种,包括贵州民族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第八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等;语言使用的相关文献由104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远新、姚春林、韩建岗等。
语言使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71264篇
占比:99.79%
总计:472272篇
语言使用
-研究学者
- 王远新
- 姚春林
- 韩建岗
- 夏娜
- 柳元丰
- 邬美丽
- 付维洁
- 古丽米拉·阿不来提
- 康军帅
- 戴庆厦
- 曹红梅
- 李秋萍
- 束定芳
- 梁云
- 段俊霞
- 王浩宇
- 王玲
- 苏晓青
- 袁善来
- 高晓博
- 刘玉屏
- 吴曦
- 尹小荣
- 屈鹏
- 张晓
- 张素杰
- 李丽生
- 李金阳
- 杜秀丽
- 杨丽
- 杨自强
- 熊学亮
- 王佳唯
- 王惠珍
- 盛晖
- 石慧
- 胡炯梅
- 贡贵训
- 赖茂生
- 邱杨
- 陈建伟
- 陈文琪
- Christopher Brumfit
- 严辰松
- 仲晓娟
- 何丽
- 何俊芳
- 刘伯茹
- 刘喜武
- 刘艳
-
-
字绍美;
王燕
-
-
摘要:
语言景观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侧重于探究公共领域语言的使用。照壁题字作为一种语言景观,具有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双重性质,从照壁题字可以看出它是由家庭的语言使用走向公共空间的语言营造的一种现象。本文以云南各地区的照壁题字作为语料,进一步考察照壁题字在云南的分布情况和分析题字究竟有什么样的语言特征及照壁题字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内涵,根据不同地区的题字探究语言的使用特点及规律,并对云南的语言景观规划提一些相关建议。
-
-
-
莫娜
-
-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广西部分高校壮族大学生壮语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在壮族地区长大的壮族大学生绝大多数可以用壮语交流,他们热爱自己的语言;而在非壮族地区长大、在外地上学的壮族大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壮语环境,基本无法顺利用壮语交流;生活区域和教育区域影响壮族语言使用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态度。基于此,提出壮语传承与保护的对策:重视壮族青少年语言态度培育,提高保护壮语的积极性;发挥儿童壮语自然习得的优势,重视壮语的家庭学习;深化壮语在民族地区的教学研究,提高壮语教学水平。
-
-
赵春燕
-
-
摘要:
乡村振兴与乡村语言民生、乡村产业语言和乡村语言教育等有密切的关系。学界当务之急应是了解现状、梳理事实,而非急于给出结论。中扎村的语言,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藏语、汉语和英语。藏语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受方言、宗教因素影响呈现出多种变体。汉语有普通话和方言变体,英语的使用相对简单。村民对语言使用、语言学习两个话题的讨论,隐含着他们的语言态度:前者涉及藏传佛教通用语、藏语方言和普通话,后者涉及汉语、藏语和英语。村民还面临各种语言困境,主要体现在乡村语言民生、乡村产业语言和乡村语言教育3个方面。其中,由语言不通引起的出行难、看病难和维权难让村民最为忧心,反映了他们最实际、最迫切的语言文字需求。中扎村属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攻坚区,根据布尔迪厄的社会理论,可以从两方面做进一步思考:(1)社会是一个语言市场;(2)信息就是力量。从语言规划角度,建议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力度,扫除村民的语言文字障碍。具体来说,一是培养村民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满足日常生活的语言需求。二是培养村民的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能力,优先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语言民生需求。三是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对乡村中的经济或文化精英人物精准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语言能力上的引领示范作用。
-
-
陈国静;
何琴;
陈盈盈
-
-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析喀什市Y村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和经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态度等。结果揭示,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与经济收入水平呈正性关系;调查对象对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持积极态度,但在语言学习效果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据此提出强化语言“红利”认识、建立普及长效机制、营造语言学习氛围、依据年龄特点开展培训等建议。
-
-
刘戈
-
-
摘要: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领域影响深远的两大概念。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其核心是语法规则和语言官能。语言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语言官能运算和处理语法结构的方式。语言能力在语言学习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普遍语法在一语和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并形成三大假说:直接可及说、间接可及说和不可及说。交际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人际交往发展而来的使用语言的技能。这种技能与社会、语境和使用语言的人密不可分。交际能力的研究内容包含对交际能力组成部分的探讨和建立相关交际能力模型和交际语言框架两个方面。交际能力的理念为交际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语言学习者需从语言和交际两个角度来学习语言。
-
-
侯晶茹
-
-
摘要:
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是语言国情调查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依据。该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观察的方法,分析了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萨热拉村塔吉克族的语言使用情况,以期为研究塔吉克族的语言发展提供帮助。
-
-
林琳
-
-
摘要:
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和语言态度的研究有助于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国家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以此为研究目的对广西壮母语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本族语的使用及语言态度均低于国家通用语,对英语则同时具有文化性认同和工具性认同,语言使用和态度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深化对民族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研究对推动民族团结、促进文化生态和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
-
-
成佩敏;
苏倩媚
-
-
摘要:
本研究以贺州市南乡镇作为调查点,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南乡当地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南乡壮话的语言活力总体保持较好,但受到普通话冲击严重,壮、普双语现象是镇内的普遍特征,青少年出现普通话单语化趋向;从代际变化上看,常用词的熟练程度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从语言态度上看,受访者对民族语传承的期望和当前镇内语言发展形势相矛盾。针对以上调查结果,从乡村振兴和语言文字政策两方面对桂东尼族地区的语言规划提出相关建议。
-
-
刘杨;
方帆
-
-
摘要:
在普通话普及、英语作为必修外语的背景下,研究方言的使用者对方言使用、态度与身份认同,这对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混合研究法,本研究调查潮汕地区250名年轻人的潮汕方言能力、使用情况以及态度。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当地年轻人的潮汕话较好,能流畅沟通,但在潮汕话俗语谚语、书面语的理解和表达上存在一定困难;年轻人对潮汕方言总体持积极态度;年龄、性别、城乡因素对其方言态度无显著影响,而潮汕方言能力对其态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潮汕方言是家庭领域的主要交流语言,但人口流动、语言政策、方言口音差异等因素影响其使用频率和方言活力。本研究还揭示了社交媒体对方言身份认同、方言保护的积极作用。
-
-
李金阳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以广西壮族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语言能力方面,当代壮族人熟练使用双语(多语),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日臻熟练.语言使用方面,壮语与普通话、汉语方言有较为明确的功能分配,家庭以母语为主,并且代际差异明显,社会交往以普通话及汉语方言为主.语言态度方面,普通话共同语的地位与作用己深入人心,对年轻一代尤为明显.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语言使用、语言态度有制约作用.
-
-
-
王封霞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龙里县湾滩河镇翠微村是布依族聚居村,是20世纪50年代布依文推行试验点之一.目前村内掌握使用本民族语的主要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青年以下主要使用汉语方言.汉语方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际用语.在语言态度方面,人们对目前的双语现象普遍接受,情感上对本民族语有一定倾向但不显著,造成目前语言态度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其中主要的因素.
-
-
文珍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1956年7月15日,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会同中央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组成的第一工作队海南分队一行41人到达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7月30日-8月14日完成了黎语调查第一阶段工作的通什试点.8月15日开始,海南分队连同海南行署和黎族语文研究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一共50几人编成三个小组,分赴自治州各市县,进行黎语方言、土语的全面普查工作,并于10月20日胜利完成第二阶段工作.两个月时间,一共记录了词4万多例,语法例句5千多句,长篇故事材料约8万多字,并收集了各个调查点的人文材料.作为一名地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试析黎文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首先,立于非遗保护、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的角度,结合《国家民委“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的文件精神,提出完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语言文字工作方案》的意见,如学校应加大党和国家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党和国家民族语文政策的贯彻落实,具体如在校园内有自由使用黎语黎文的权力,再如学校广播站应设置黎语栏目等。其次,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依托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加大对黎语调查研究;加大对黎族地区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要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如通过友好合作,建立校内外的黎语黎文研究队伍。第三,应在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推动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少数民族双语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和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从基础教育至大学阶段的黎文教材。海南热带学院还要大力支持各相关行业、领域加强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比如利用三亚南山动漫产业园开发更多的优秀产品,利用产品提高黎文活力。
-
-
侯爵
- 《201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俐侎语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一个民族的母语是民族文化传承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族际交往频繁,族际通婚增多,现代文明持续发展,民族语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主流语言对少数民族语言冲击日益强烈的今天,民族语的保持和发展面临危机.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永德县乌木龙乡彝族支系俐侎人的母语保持情况,母语态度的相关特征做了探讨研究,希望能引起各民族语言研究者和语言工作者的关注,为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乌木龙乡彝族俐侎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周围的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心态。对其他民族持接纳和包容态度,对族际通婚并不排斥。但这种开放的姿态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母语的传承和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通常在族际通婚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学习母方或者父方的母语难度增大,极易受到另一种语言的影响,导致母语的弱化,从而给民族语言的保持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
-
徐世璇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统一国家,众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呈现中国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形成了语言同社会、语言自身内部、不同的语言之间等等多种维度的复杂关系.错综复杂的多维关系对语言及其文字的使用、传承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客观地分析同语言有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对当前民族语文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
-
-
徐世璇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统一国家,众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呈现中国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形成了语言同社会、语言自身内部、不同的语言之间等等多种维度的复杂关系.错综复杂的多维关系对语言及其文字的使用、传承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客观地分析同语言有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对当前民族语文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
-
-
徐世璇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统一国家,众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呈现中国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形成了语言同社会、语言自身内部、不同的语言之间等等多种维度的复杂关系.错综复杂的多维关系对语言及其文字的使用、传承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客观地分析同语言有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对当前民族语文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
-
-
徐世璇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统一国家,众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在呈现中国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形成了语言同社会、语言自身内部、不同的语言之间等等多种维度的复杂关系.错综复杂的多维关系对语言及其文字的使用、传承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客观地分析同语言有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对当前民族语文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
-
-
王丽梅
-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纳西族除了东巴文和哥巴文两种传统文字以外,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创制并试行的拼音文字.纳西拼音文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音位表音文字.关于纳西拼音文的创制理据,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文字方针选择上,基于纳西族语言文字实际,顺应文字发展基本规律而选择新创文字而非在原有文字基础上改革;二是在具体方案设计上,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及通用性考量而选择拉丁字母式音位文字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