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纳西族

纳西族

纳西族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9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0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13633篇;相关期刊852种,包括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今日民族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三届旅游高峰论坛暨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14学术年会、“云时代学习与民族教育发展”学术论坛等;纳西族的相关文献由18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福泉、杨杰宏、木基元等。

纳西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0 占比:12.74%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13633 占比:86.83%

总计:15700篇

纳西族—发文趋势图

纳西族

-研究学者

  • 杨福泉
  • 杨杰宏
  • 木基元
  • 郭大烈
  • 丁立梅
  • 冯兆丽
  • 和锡健
  • 和力民
  • 戈阿干
  • 沙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华
    • 摘要: “白沙细乐”是一部风俗性歌舞乐套曲,原用于丧葬仪式,流传至今仍是云南丽江纳西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关于白沙细乐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传统8首曲目。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结合田野考察搜集传承人和茂根新创作的6首附加乐曲,进而分析60年代、90年代和现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版本特点,探寻其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旋律发展手法、新旧音乐材料运用方面的变化,挖掘白沙细乐民族文化中的即兴性与变异性。
    • 和智利; 习建勋
    • 摘要: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日树湾汝卡人的语言文字生活呈现出“母语+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普通话”及“汉字+汝卡东巴文”共生共融、和谐健康的模式。其共生共融的语言文字生活主要与各民族交错杂居、垂直分布的居住环境,高度的文化自信心、责任心和包容心,友好往来、共享共融的民族关系以及交融共生的多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 周红海; 陆庆旺; 李季霖; 李东阳; 何心愉; 曾禹铭
    •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纳西族、布依族骨伤用药规律。方法 摘录相关民族医药专著中纳西族、布依族骨伤的用药验方,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 收集纳西族骨伤验方111条,涉及256味药物,频次≥6次的药物35味;布依族骨伤验方96条,涉及150味药物,频次≥3次的药物24味。纳西族高频药物以补益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多见;布依族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多见。两族高频药物的药性以温(含微温)为主,药味以辛、苦(含微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肾经为主。纳西族获得7种聚类组合和33组关联规则;布依族获得6种聚类组合和36组关联规则。结论 纳西族、布依族骨伤用药均善用辛、苦、甘,性温,归肝、肾二经的药物,纳西族骨伤用药以补肝肾为主,其次为祛风湿、活血化瘀,而布依族骨伤用药以祛风湿、活血化瘀为主,兼顾补益肝肾。
    • 刘琪; 高维嘉; 付瑜; 沙小龙; 文晓斐
    • 摘要: 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乡大村的民居建筑被称为纳西族建筑的"活化石"。俄亚大村纳西族源于丽江纳西族,是纳西族发展的典型代表。大村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新的建筑建设思想萌芽,使建筑部分结构发生了改变,但大村的总体布局、聚落结构和建筑风貌仍得以很好的保留下来。研究俄亚大村的建筑发展演变,不仅可以丰富纳西族建筑研究内涵,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融合和建筑遗产的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 王晓燕; 杨根林; 李庆华; 高云贵
    • 摘要: ‘臭参’作为丽江地区的药膳类民族药用植物,纳西族民间认为具有补气、通络效果,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野外资源明显不足。为探索‘臭参’在丽江高山冷凉地区林下栽培关键技术,开展了花椒幼树林下栽培‘臭参’试验,并总结出从育苗、种植、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全程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花椒幼树林下开展‘臭参’栽培的操作技术简单、易于推广,且经济效益较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 赵庆莲
    • 摘要: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丽江市古城区申报的“童谣”(纳西族童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6年和2017年,“纳西族童谣”先后被丽江市政府、云南省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杨杰宏
    • 摘要: 清代时期的大理地区已成为云南洞经音乐的传播中心,大理洞经音乐不仅对其境内的巍山、鹤庆、剑川等地深受影响,同时,也传播到邻近的丽江纳西族地区。其中,永胜、鹤庆、剑川三地因与丽江在政治、地理、经济、文化上来往密切,对丽江洞经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极大。这种影响从洞经音乐的曲目、音乐风格、经文内容、乐器等方面得以体现。
    • 肖霄; 潘曦; 索靖轩
    • 摘要: 文章以乡土社群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民居看作社群自发性集体建造活动的产物,研究社群对民居建造做法的认知偏好。首先通过建造做法调查梳理出纳西族民居的建造流程及做法选项,接着以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设计组织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对一个典型的纳西社群进行建造偏好调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社群成员尽管普遍偏好华丽的建筑形式,但对自然材料和建造做法的民族特性更为重视。将社会调查方法运用到民居研究中的尝试,是对既有定性研究的验证和补充,也可为该地区乡村保护与建设实践提供数据支撑。
    • 杨锐
    • 摘要: 学界已有纳西族信仰研究侧重共时性,忽略了其的历时性变迁,资料利用方面,侧重官方文献,忽略民间文献。《丽江竹枝词》为光绪时丽江纳西族诗人杨品硕亲闻所见题咏。歌咏清代丽江纳西族经济生活、岁时节日、民族信仰以及娱乐生活等,是研究清代丽江纳西族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民间史料。学界对于竹枝词中所反映的纳西族信仰习俗记载尚未充分利用起来,故从历史学的角度,以《丽江竹枝词》为研究文本,参考地方志、民族志及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以诗证史,论述清代丽江纳西族的信仰及其变迁。
    • 田军娜
    • 摘要: 作为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古朴的纳西族服饰则是纳西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纳西族妇女的羊皮披肩是其服饰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论述了纳西族服饰,研究了羊皮披肩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阐明了羊皮披肩图案的象征意义和制作工艺,以期深入了解纳西族文化,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良好的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