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2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地理、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03篇;相关期刊717种,包括今日民族、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云南省首届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全国“乡土建筑的评估与保护”学术研讨会暨2009建筑史年会等;丽江古城的相关文献由1191位作者贡献,包括段松廷、和仕勇、马霁鸿等。

丽江古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7 占比:91.0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1.13%

专利文献>

论文:103 占比:7.77%

总计:1325篇

丽江古城—发文趋势图

丽江古城

-研究学者

  • 段松廷
  • 和仕勇
  • 马霁鸿
  • 丁立梅
  • 杨福泉
  • 李立坚
  • 徐怀谦
  • 朱良文
  • 李娟
  • 李庆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秋云; 李雪松; 郭弯弯; 寇方译; 陈秀珍
    • 摘要: 旅游目的地品牌可以增加目的地的无形资产,提升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目的地品牌像人一样具有性格已被国外学者研究和证实,然而国内相关研究鲜少。以丽江古城为例开发旅游目的地品牌性格量表,研究发现:一,艾克(Aaker)的品牌性格量表具有跨文化适应性,但用于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时需要调适;二,人们能够清晰的感知到并表达出旅游目的地的性格特征,以丽江古城为案例地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性格有兴奋、淳朴、势利三个维度。文章贡献在于提供了开发旅游目的地品牌性格量表的可行办法,同时所开发的量表为旅游目的地品牌性格测量和品牌一致性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 张雷; 马杰璋
    • 摘要: 近年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丽江市支队古城区中队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作为建队育人的重要工作,在屣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中厚实底蕴、创新发展。古城中队的历史可追溯至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15军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抵御联合国军的进攻,血战23天,以誓死坚守赢得赫赫军威,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I960年2月,第15军驻开封的空降师122名官兵转业,来到黑龙江嫩江组建为空降扑火大队,由林业部直管,后改为直属机降支队。
    • 黄清燕; 白凯; 杜涛
    • 摘要: 健康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旅游和健康本源上存在密切联系,近年来已成为旅游学及其交叉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旅游地如何促进旅游者健康体验、幸福感甚至社会福祉,是亟待回答的学理和实践命题。基于此,文章将旅游地日常生活与旅游者健康体验联系起来,以丽江古城客栈主与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明晰旅游情境中日常生活对于旅游者主观健康体验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1)旅游地从空间、时间、社会实践3个维度营造了特定时空中的生活新范式与典范形态,建构了环境、日常生活与健康交互新面向;(2)旅游地日常生活为旅游者提供了物质、社会和心理多重资源,形成了生理、心理和精神、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三维康复性意义结构;(3)旅游地日常生活的康复性意义是在旅游者与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关联中建构的,并从生产与消费两端对康复性意义进行共同塑造与整合。研究从微观层面的日常生活出发,以实证分析回应了旅游、日常生活、健康体验之间的互动关联,为深入理解旅游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考,也为旅游业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现实指导。
    • 赵敏; 李鹏; 陈长春; 边志伟
    • 摘要: 活态遗产地演变发展是连续性空间生产过程,揭示其特征与逻辑对于活态遗产地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将表达遗产地活态性的3个要素——传统、地点、生活与“空间三元辩证法”相耦合构建TSL(Tradition-Site-Living)模型,并以丽江古城为例,探讨活态遗产地持续变化的一般规律。结果发现:1)古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空间生产,即政治功能主导下的“空间中的消费”,工商功能主导下的“空间中的生产”,旅游功能主导下的“空间的生产和消费”;2)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促使古城核心使用功能演替,引发生活、地点、传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各个阶段的空间生产过程;3)活态遗产地连续性空间生产是外部因素驱动内生机制运行的结果,遵循时空延续变化、外部环境因素驱动、内部活态要素运作三大逻辑。活态遗产地是由时间、环境、空间叠合而成的时空连续体,TSL模型为揭示活态遗产地持续变化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理论框架。
    • 苏枫
    • 摘要: 作为春节的发源地,阆中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春节文化的无限魅力,这座千年古城也因此成为游客争相前来打卡的网红旅游目的地。细数全国出名的古城,许多人想到的是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可是,在四川省东部,还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至今保存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阆中古城。它是中国春节的发源地。
    • 赵敏; 李鹏; 李楠楠; 张俊
    • 摘要: 活态遗产地空间的消费决定了生产,而生产又创造了消费。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是活态性要素的消费化表征,具体表现为传统建构、地点塑造和生活重构3种活动。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丽江古城为例,研究历史城镇型活态遗产地空间消费中的利益网络变迁,结果发现:当地政府机构始终占据利益网络的主导地位,并与旅游企业结为联盟;在开发阶段,国有企业和原住民处于利益网络的重要位置,旅游者则处于最边缘;在运营阶段,外来民企和外来务工者取代了国有企业和原住民的位置,旅游者的地位明显提高;3种空间消费活动促成两个阶段的不同网络关系,两种利益网络反过来推动两个阶段空间消费活动的循环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整个空间消费过程。
    • 许林玉
    • 摘要: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始建于宋末元初。丽江拥有古老的城市供水系统,这一系统依山就势、纵横交错,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座高原之上的古城呈现出一派家家淌清泉、户户垂青柳的水乡景观。作为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1997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甘耀宗; 马婕
    • 摘要: 本文就丽江古城在全域旅游的开发中,对社区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并提出提高社区参与的层次,规范参与的行为;打造全民共享的旅游空间;加强培训和宣传,主客共建旅游和谐氛围;出台奖罚条例,提升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四点建议,希望可以为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和丽江市古城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 杨杰宏
    • 摘要: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扬弃、沉淀生成的,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多元性、开放性等特征。东巴文化本身融合了本教、藏传佛教、儒释道文化而得以发展,构成了丽江古城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而明清以来以儒释道为内核的汉文化长期在丽江传播过程中,与纳西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新型的民族文化。从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价值,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这既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王长山; 字强
    • 摘要: 时光不老,岁月如歌。始建于宋末元初,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犹如一颗绚丽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大地上。历史的烟云拂过古城,积累起厚重的文化底蕴。如今,丽江古城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四张“金名片”于一身,享誉中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