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8431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74篇、会议论文546篇、专利文献11763篇;相关期刊2380种,包括产业与科技论坛、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295种,包括第五届中国民族旅游论坛、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等;旅游产业的相关文献由9506位作者贡献,包括尹华光、周霄、王兆峰等。

旅游产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74 占比:39.01%

会议论文>

论文:546 占比:2.71%

专利文献>

论文:11763 占比:58.28%

总计:20183篇

旅游产业—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闻君; 赵欣悦
    • 摘要: 新疆沙漠资源、历史文化与风土民情的结合使沙漠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新发展理念,从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发展优劣势基础上分析新疆沙漠旅游开发问题,通过新理念下对沙漠旅游产业开发的三种模式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 梁永国; 李云
    • 摘要: 在港口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收集2002-2019年港口吞吐量和旅游总收入指标数据,采用VAR模型检验了港口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河北省沿海地区以及沿海各市港口业与旅游业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港口业和旅游业具有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其中,港口业对旅游业的影响大于旅游业对港口业的影响.从产业耦合协调水平看,河北省沿海地区港口和旅游产业目前发展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程度达到优质协调,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耦合机制.但从港口和旅游产业规模看,沿海三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沿海地区应根据区域发展实际,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和港口产业的融合发展.
    • 周平; 王荣良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内蒙古那达慕为个案,对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作用下,那达慕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及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共享经济下市场需求的升级、宏观政策环境的改变、企业间迫于竞争压力的竞合,以及科技的进步等因素作用于那达慕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演化过程,形成的价值依附型融合是一种单向的功能载附,价值集成型融合是一种产业链解构与重构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价值联接型融合是一种双向的要素延伸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既有创新侧的问题,也有产业侧的问题.提出政府的理性构建与产业自发演进结合,构建新型空间竞合关系,构筑创新人力资本等建设性建议.
    • 耿娜娜; 邵秀英
    • 摘要: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09—2018年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与城镇化3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其增幅不同。城镇化系统增长态势明显,波动幅度较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系统小,系统耦合度波状上升,且为高耦合;在协调度时序上呈上升趋势,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五个阶段,总体达初级协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城镇化系统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特征,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的倒"V"型格局。从省域来看,除陕西达中级协调外,其余省(区)都为初级协调。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和山西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值较低,内蒙古、河南、四川和山东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较低。
    • 唐健雄; 蔡超岳
    • 摘要: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运用熵值法对各省市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 10.8软件揭示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各省市间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由时序变化来看,研究期内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其中上海、浙江、江苏耦合协调度较高,变化较为和缓;贵州耦合协调度最低,但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达到69.9%。由空间演化来看,各省市耦合协调类型演化差异显著,四川、贵州耦合协调类型跃迁最为明显,上海、江苏、浙江耦合协调类型变化最小。
    • 何飞; 李婷婷
    • 摘要: 本文分析广西民族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概况,以及二者融合发展的积极影响与不足之处,提出深化民族节庆体育的内涵建设,建立民族节庆体育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机制,构建民族节庆“体育+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新业态等新路径,以期促进广西民族节庆体育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李广宏; 张玉璘
    • 摘要: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共生理论,运用熵值法、引力模型和区位熵等,从旅游能级、对外关联度、外向功能强度的视角,分析旅游产业共生协作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共生协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武汉一枝独秀,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中心城市的主导和辐射作用不强,弱势城市已成为提高整体高质量、高水平共生发展的瓶颈,且城市群旅游产业共生协作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地理邻近距离三大因素的制约.
    • 瞿华; 罗静
    • 摘要: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在国内外日益兴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背景,厘清了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入手,对国内外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融合效应、融合模式、融合路径等方面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1)乡村文旅融合研究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在中西方语境中存在较大差异;(2)乡村文旅融合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实证并行的特点;(3)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还提出了乡村文旅融合的研究展望,以期为乡村文旅产业融合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提供启示。
    • 舒伯阳; 徐其涛
    • 摘要: 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需求总量呈现断崖式下跌,旅游供需失衡,供需总量矛盾迅速放大,从而引发了旅游产业内部不良竞争以及地缘差距下产业发展鸿沟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旅游业演进历程的梳理,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属性逐渐由经济功能向政治功能、社会功能过渡,成为多功能综合属性的民生产业;后疫情时代的旅游需求也由景点观光游览向旅游目的地深度体验升级,而当前的旅游供给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因此,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旅游产业应进行结构升级与融合创新,打造富有人文精神内涵的旅游生态圈,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实现供需匹配,促进社会和谐,确保旅游业健康永续发展。
    • 栾永鑫; 王淑沛; 伊超; 齐春芸
    • 摘要: 对山东省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度测评,能够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两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是实现再融合再发展的大前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示范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山东省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一致性比例CR<0.1,具备满意一致性。(2)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山东省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度进行综合测评,得分为3.0374,总体处于较高融合阶段,各准则因素处于非均衡状态,测评得分分别为:山东省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度(2.8177)、山东省体育旅游产业依存度(3.55908)、山东省体育旅游产业关联度(3.28559)、山东省体育旅游产业贡献度(3.07047)。(3)针对测评结果提出以下融合发展对策:(1)以政策制度为保障,调整滞后产业政策,放宽对新的产业模式的限制;(2)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整合山东省内各项资源,实现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及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形成鲜明特色的整体化品牌形象,打造“全域空间”实现“全时四季”旅游新形势;(3)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开发核心产品吸引物,增加新业态的类型、数量和收入,扩大山东省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的广度和深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