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的相关文献在2015年到2020年内共计1454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政治、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9篇、会议论文5篇、相关期刊780种,包括前线、人民论坛、江淮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9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学术论坛、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6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等;新发展理念的相关文献由1538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本刊评论员、吴传清等。
新发展理念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评论员
- 吴传清
- 周明星
- 梁慧超
- 董旭
- 余永跃
- 刘伟
- 双艳珍
- 周璇
- 宁吉喆
- 巫德富
- 张建
- 王瑶
- 王立胜
- 罗俊梅
- 肖亚庆
- 范锐平
- 赵永春
- 郝鹏
- 金本能
- 陈润卿
- 雒丽
- 严文波
- 习近平1
- 任铃
- 伏菲凌
- 何建功
- 余茂辉
- 依绍华
- 全胜跃
- 关凯
- 冯兴振
- 冯凯
- 冯开甫
- 冯彦明
- 刘丽
- 刘卫红
- 刘志云
- 刘志强
- 史丁元
- 叶敬忠
- 叶飞文
- 吴俊珺
- 吴松
- 吴玲
- 周佑勇
- 周跃辉
- 周铁根
- 姚金海
-
-
赵德芳;
张艳伟
- 《广西社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美好生活需要"需求侧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供给侧之间的矛盾.因此,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现有经济结构体系改革,大力提升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路径.
-
-
-
-
-
-
-
-
-
-
韩康宁
-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乡村兴则国家兴,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乡村生态宜居,乡村生态宜居建设需要经济、文化、环境多方面支持,将绿色思维融入乡村建设之中,充分挖掘乡村生态宜居的当代价值,深刻剖析乡村生态宜居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为乡村生态宜居提供路径指引.必须使用乡村功能分区框定生态宜居范围,树立绿色观念指导乡村生产生活,坚持绿色标准评价乡村社会发展,完善绿色法制保障乡村生态文明.使广大农民生活在"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下和美好生活之中享受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态幸福.
-
-
周媛媛
- 《2019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学术论坛》
| 2019年
-
摘要:
新形势下档案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发展理念所阐释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核心思想,对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内涵作出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全方位拓展,深刻揭示了档案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新形势下档案馆进一步转换发展方式、转变思维方式,优化馆藏结构、提升服务功能、推动档案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优化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
-
黄丽云
- 《2016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加快法治经济建设已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得以正式确认和使用.在新发展理念下,法治经济建设表现为在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的制度变革,还仰赖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所营造的良好法治环境.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市场化的内在规律性要求,坚持法治精神和培育法治经济的社会基础.
-
-
许军涛
- 《2016年中国公共管理博士后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理论结晶,是社会各领域谋求新发展与新突破的重要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作引导,地方政府的精准扶贫实践将迈进一场更为深刻的机制创新变革之中,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以补齐扶贫工作中最为突出的短板.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精准脱贫过程中的新实践进行个案分析,探讨基层脱贫实验如何瞄准贫困人群,因地制宜地优化产业布局,实施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并阐释甘肃省脱贫攻坚行动对于内陆连片特困地区创新精准扶贫机制的类型学意义.
-
-
孙红霞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呈现出诸多方面发展的不协调性问题,这需要理论总结.未来的民族复兴大业虽已预见和实施,但具体的民族复兴实践更需要理论指引.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远没有达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这表现为理论的供给不足.为了解决现实需求和理论供给不足的矛盾,就需要在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但现今很多人对哲学的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解决既要理论坚持又要理论创新的矛盾.而且很多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温良性和科学性认识不足,只追随和崇尚西方尖端冰冷的现代高科技,这就造成了中华文明的失落和民族文化的认同缺失.基于此,有人疑惑民族复兴复兴什么?中华文化何以引领世界?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更是为了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使未来的民族复兴大业有序进行,现今必须使用辩证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起来,把它创新成当今更加符合中国发展进程的新的科学的哲学理论.针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现状,科学地回应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使之在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贯彻实施中,有效地指导和引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世界的建设和发展.
-
-
Dong Xu;
董旭;
Wu Chuanqing;
吴传清
- 《首届全国区域经济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
-
摘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指引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全局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国区域经济学科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基础理论和实践热点两个层面创新完善研究内容体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要加强容纳空间维度的区域创新理论、创新型区域和区域创新绩效空间外溢等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同时关注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等实践热点问题;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要加强经济轴或经济带、区际利益平衡、城市群或城市圈和“新四化”同步发展等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同时关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等实践热点问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加强主体功能区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和区域绿色发展路径与绩效等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同时关注“大城市病”、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等实践热点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一方面要从学科开放融合的角度推进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关注内陆开放高地、“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等热点问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要加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基础理论研究,同时重点关注区域精准脱贫这一实践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