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言调查

语言调查

语言调查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987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等;语言调查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武小军、侯敏、张天伟等。

语言调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8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4987 占比:99.11%

总计:15122篇

语言调查—发文趋势图

语言调查

-研究学者

  • 武小军
  • 侯敏
  • 张天伟
  • 任可心
  • 刘丹青
  • 刘祥柏
  • 周玉洁
  • 张彦群
  • 戴庆厦
  • 戴庆厦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李佳; 赵亚先
    • 摘要: 瑶族语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知识、实践技能和生态信仰,而许多传统生态知识正随着瑶语的濒危而流失。以传统生态知识为中心进行瑶语调查,能够深入挖掘和研究瑶语的传统语言表达和生态智慧。基于对五岭地区瑶族语言文化概况的调查和对鹅塘土瑶传统生态知识语汇的调查,探讨了以构建反映瑶语社区传统生态知识的框架和具体条目进行语言调查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瑶语传统生态知识语汇调查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 袁咏
    • 摘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语音学方法,对所选方言区内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方言、普通话、英语中介语的自评及实际语音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普通话水平整体较好,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方言水平以初中生为分界点,存在显著“年龄层”差异,初中生方言呈现显著弱化,其他组群保持良好;英语水平整体偏低,存在显著“年龄层”差异,中年组受母语负迁移现象最严重。本研究旨在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语言规划的制定和语言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数据。
    • 吕军伟; 胡梦夏
    • 摘要: 调查框架是语言田野调查的纲领,其直接影响着调查之执行及效果。目前,国内语言调查框架主要有针对传统方言和民族语两种,两者各有所长但皆难以满足民族多语地区语言接触问题调查需要。民族多语地区语言接触调查的核心对象是语言因接触而产生的变化,尤其是语言各子系统的变项,兼顾语言特征的横向传递和由此产生的变异。现有针对民族多语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的语言调查框架系统性不足,且针对性不强,更缺乏对历史层次的重视。民族多语地区语言接触调查应以接触各方语言语素音形的对比分析为基点,充分重视调查之系统性及针对性,兼顾结构因素与社会因素,分析语言接触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层次,此为当前民族多语地区语言接触现象调查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 施今语; 戴庆厦
    • 摘要: 文章是对著名语言学家戴庆厦教授的访谈录。戴庆厦教授介绍了当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说明了民族语言研究的根本路径。戴庆厦教授指出,田野调查是民族语言研究的基本途径,进行田野调查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包括记音能力、对语言的敏感性及文字能力。戴庆厦教授通过讲述自己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经历及自己对景颇语的研究,讨论了语言政策对于语言活力、语言和谐、语言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讲述自己在不同国家进行语言调查的经历,探讨跨境语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并建议研究者从当地的体系出发来认识语言的特点。在谈及汉藏语言对比研究时,戴庆厦教授说明了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戴庆厦教授指出,从分析性的眼光看待语言现象可以引发新的思考,也可以为语言研究带来新的角度,学生在研究的道路上应求实、勤奋,成为有实力、有本事的学者。
    • 李尔康; 焦蓉; 温自强; 陈迅雷; 杨思琪; 吴梦怡
    • 摘要: 基于面向丛木村村民的语言调查,对当地语言基本情况和语言扶贫工作成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包括:留守儿童群体中推普工作成效显著;散居五保户群体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技能水平普遍较差;两个群体都不能使用外语;两个群体在新语言的需求、态度和期望上普遍较为积极;家乡方言有较高的亲切度;散居五保户群体对当地方言的态度和期望比较消极,留守儿童群体相对中立;可以将散居五保户群体推普、留守儿童外语能力提升作为语言扶贫的未来工作重点;实际工作中要适当使用当地方言;要注重引导正确的方言观念,构建良好语言生态。
    • 丁存越
    • 摘要: 采用局外观察法,对张家港、江阴、溧阳三个县级市的社区语言使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在县级市社区,普通话使用日趋普遍,地域方言的使用人口、使用空间都在缩小,活力下降。同时,社区语言使用存在着年龄差异和空间差异。社区语言的使用现状影响到地方语言的代际传承,这也是人们建构与再建构新城市身份的一种主动选择。
    • 赵学清; 黄爽
    • 摘要: 语言是打开社会大门的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看清社会发展的点滴变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具有不同语言和方言背景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语言的使用状况变得愈加复杂多元。李琼副教授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典型产物一城中村的语言状况,在大量语言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专著《西安市城中村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并于201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岀版。研究语言的动态变化不仅可以了解语言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共变关系,预测语言变化的发展趋势,更可以为新时代背景下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具有语言研究服务城市发展的重大应用价值。
    • 武小军; 王艳
    • 摘要: 文章基于四川省甘孜藏区三县幼儿园、小学教师省级普通话测试结果,对其普通话水平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藏区幼儿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总体偏低,区域普通话水平发展不均衡,并受到经济发展、地理位置、语言环境、语言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 徐林; 黄雨
    • 摘要: 党郎村曾是贵州省从江县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面临着乡村振兴的巨大挑战.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党郎村村民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及家庭语言态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党郎村民族语言生态良好、普通话使用范围小、民族文化价值转化不充分;就语言态度而言,相较于留守村民,外出务工村民更加认同普通话的价值及其与家庭经济收入的关联.受语言制约,党郎村面临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培育意识不足、产业发展受限等困境.基于此,党郎村等民族地区要从"语言扶贫"转向"语言服务",通过"语言服务"支持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
    • 高雪松
    • 摘要: 经过语言学人15年来的不懈努力,语言生活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在中国语言研究的语境中,李宇明《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3期)提出了“语言生活”的9个范畴,即“语言运用、语言知识的运用、语言技术的运用、语言学习、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术的学习、语言研究、语言知识的研究、语言技术的研究”。这个理论体系不仅包括社会语言学研究所关注的议题,如语言接触、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语言调查等,也包含语言规划、语言学习、语言技术的应用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