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裂殖壶菌

裂殖壶菌

裂殖壶菌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28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年学术交流大会暨浙江省第十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等;裂殖壶菌的相关文献由61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和、任路静、纪晓俊等。

裂殖壶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23.42%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2.70%

专利文献>

论文:328 占比:73.87%

总计:444篇

裂殖壶菌—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俊; 吴赵梅; 陈志炎
    • 摘要: 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S31)作为典型好氧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微生物,其生产过程中同时维持葡萄糖和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DO)于充足水平有利于细胞快速生长和DHA的大量积累。然而,裂殖壶菌细胞若长期处于DO充足状态时,存在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易发生积累,损害裂殖壶菌生物量和DHA产量的难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葡萄糖充足-DO周期”组合控制策略,即通过脉冲流加葡萄糖方式将其质量浓度维持于40 g/L左右的高浓度水平,与此同时,DO控制模式则是将培养阶段等分为10个10 h阶段,每个阶段的前8 h维持DO于充足水平(>10%),后2 h维持DO于受限水平(接近于零)。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控制策略时:(1)最大胞内ROS浓度从对照的209.37 FI/g DCW降至146.38 FI/g DCW的低水平;(2)维持代谢系数从0.02661/h降至0.02121/h的较低水平;(3)DHA合成所需的关键前体物质乙酰辅酶A和辅因子NADPH合成途径中相关关键酶的活性、细胞比生长速度和葡萄糖消耗速率均得到增强;(4)DHA产量达到了13.69 g/L的最高水平,相比于对照两批次的3.92 g/L(葡萄糖充足-DO受限)和9.76 g/L(葡萄糖充足-DO充足),分别提高了256.1%和40.3%。
    • 赵祥颖; 张华秋; 张家祥; 刘丽萍; 韩墨; 赵晨; 姚明静; 刘建军
    • 摘要: 研究了葡萄糖、甘油双碳源发酵对裂殖壶菌发酵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影响。首先以葡萄糖和甘油为单一碳源,发现以葡萄糖为碳源,菌体增殖速度和底物消耗速度都明显高于以甘油为碳源,以甘油为碳源细胞油脂中DHA的比例显著高于葡萄糖。为了发挥2种碳源各自优势,对葡萄糖和甘油双碳源发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碳源混合或葡萄糖耗尽后补加甘油结果都不如单一碳源好。但若先用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培养,当发酵液中的葡萄糖质量浓度降至10~5 g/L时补加甘油既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又提高了油脂中的DHA比例。采用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过程补加100 g/L甘油的发酵控制策略,5 L罐发酵,发酵周期可缩短至56 h,细胞油脂中DHA比例最高可达45.50%,充分发挥了2种碳源的优势。该研究得到了一种裂殖壶菌生产DHA葡萄糖、甘油分段发酵控制策略,大幅提高菌体细胞油脂中DHA的比例,同时有效缩短了发酵周期,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马湘君; 赵龑; 孙雪; 刘振华
    • 摘要: 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教育至关重要,但为了有效提高高职专业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以"裂殖壶菌的产业化项目"为例,将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参考.
    • 马湘君; 赵龑; 孙雪; 刘振华
    • 摘要: 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教育至关重要,但为了有效提高高职专业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以“裂殖壶菌的产业化项目”为例,将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参考。
    • 郭姝; 何万领; 李晓丽
    • 摘要: 随着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食品和畜牧业上优势的日益体现,人们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技术在其来源及其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方面.本文就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较高的裂殖壶菌的菌种诱变及提取脂肪酸的工艺(破壁和发酵)进行综述,阐述了裂殖壶菌发酵产DHA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微量元素对裂殖壶菌产DHA的影响,以期为裂殖壶菌工业化生产DHA并在饲料中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 张晓丽; 何万领; 李晓丽; 杨龙帮; 郭姝
    • 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在蛋鸡饲粮中添加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原料可以生产富含DHA的鸡蛋.DHA是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之一,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裂殖壶菌作为初级生产者,富含DHA,成为开发DHA鸡蛋的最佳来源.目前,我国对裂殖壶菌在蛋鸡上的应用研究开发相对较少,文章就裂殖壶菌产DHA的优势以及蛋鸡上的应用和前景等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更加深入地开发利用裂殖壶菌提供参考.
    • 杨瑞雄; 郑鑫; 陆涛; 赵誉泽; 杨庆华; 卢英华; 何宁; 凌雪萍
    • 摘要: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因具有调节血脂、降低纤维蛋白、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抗炎抗过敏的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妆品以及饲料添加等领域.目前,EPA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的鱼油等自然资源逐渐匮乏,利用改造的微生物菌种发酵生产EPA的方式成为主要趋势.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Shewanella sp.SCRC2738的烯酰还原酶基因(enoyl-reductase,sh-ER)分别敲入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SR21的ORFB-ER和ORFC-ER基因中,调控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偏好性以提高EPA的产量.研究表明,sh-ER替换ORFB-ER基因的重组菌株(B-sh-ER)中EPA含量提高了85.7%,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s,PKS)途径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而sh-ER替换ORFC-ER基因的重组菌株(C-sh-ER)中PUFAs合成基本不变.在5 L发酵罐中放大培养后,B-sh-ER重组菌株总油脂提高28.7%,达到73.2 g/L;EPA产量提高71.6%,达到732.4 mg/L.本研究为促进裂殖壶菌PUFAs高产提供了新的策略,同时也为调控裂殖壶菌合成EPA提供了新的视角.
    • 王永华; 莫舒欣; 肖正; 雷长梅
    • 摘要: 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保健食品、药品、饲料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传统的鱼油来源难以满足EPA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文中以裂殖壶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摇瓶水平优化了发酵温度,在5 L发酵罐中进一步研究变温时间和溶氧对裂殖壶菌产EPA发酵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两阶段控温和低溶氧发酵策略,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脂肪酸各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裂殖壶菌在阶段控温(28°C(0~24 h)→34°C(24~120 h))培养时,EPA含量最高,达到8.35%;在5 L发酵罐中确定了最佳变温时间为24 h,不同溶氧研究表明,中高溶氧(10%DO和25%DO)有利于裂殖壶菌的生长和油脂积累,但低溶氧(2%DO)更利于EPA的积累,EPA含量分别是中、高溶氧水平的2.05倍和4.98倍;建立了一种两阶段控温和低溶氧发酵策略,发酵至96 h时生物量、油脂产量、EPA含量和EPA产量分别达到56.60 g/L、9.62 g/L、12.50%和1.14 g/L,与优化前相比,EPA的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4.5倍和6.1倍.
    • 李华; 夏伟; 冷敦鹏; 臧学运; 王友娟; 刘思喜
    • 摘要: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属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改善免疫作用、促进动物生长等生理功能.裂殖壶菌是一类海洋真菌,富含DHA,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的畜禽饵料添加剂.本文综述了裂殖壶菌中DHA在抗炎、免疫调节、改善脂类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功能,以及裂殖壶菌在家禽生产、反刍动物生产、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为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参考.
    • 王孟杰; 楼乔明; 张茹; 黄涛; 张进杰; 杨文鸽
    • 摘要: 为研究裂殖壶菌油脂成分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对裂殖壶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油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裂殖壶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简单,主要为C14:0(13.22%)、C16:0(26.78%)、C22:5n-6(DPA,13.66%)和C22:6n-3(DHA,42.04%);其脂质成分以甘油三酯为主,含有少量游离脂肪酸,且C22:6n-3和C22:5n-6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结合于甘油三酯的sn-2位.同时,裂殖壶菌油脂具有较好的DPPH、ABTS+和羟基等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且在10~50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显著的量效关系(P<0.05).裂殖壶菌油脂富含C22:6n-3和C22:5n-6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油脂开发潜力.本研究为裂殖壶菌油脂成分分析、抗氧化活性评价以及功能性油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