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苷
紫丁香苷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003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等;紫丁香苷的相关文献由96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友兰、张崇禧、张俏等。
紫丁香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003篇
占比:97.54%
总计:11280篇
紫丁香苷
-研究学者
- 郑友兰
- 张崇禧
- 张俏
- 曹爱兰
- 刘香萍
- 史文静
- 李国良
- 杜文娟
- 杨智明
- 苑立超
- 蔡恩博
- 丛登立
- 曲善民
- 杨书良
- 杨伟光
- 杨波
- 王伟明
- 罗英花
- 鞠会艳
- 韩玉静
- 齐香君
- 刘向前
- 刘鹏飞
- 吴晓毅
- 孙文
- 崔玉海
- 巢志茂
- 张瑞
- 张雪
- 徐晓婷
- 徐林
- 戴均贵
- 朱爱华
- 李向阳
- 李柯
- 李楠
- 李燕
- 李若存
- 杨文娟
- 杨燕子
- 王军宪
- 王四旺
- 王淳
- 王淼
- 祖元刚
- 肖志强
- 覃洁萍
- 赵威
- 郑春英
- 郑礼胜
-
-
王佳雯;
唐雪;
李双成;
张强;
邓骏;
王燕军;
李冰川
-
-
摘要:
分别对神酒、健身酒、海马酒这3种保健酒中是否含有红景天苷、鲁斯可皂苷元、人参皂苷Rb1、腺苷、紫丁香苷、羟基红花黄色素和山奈素这7种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用LCMS-8050分别对3种保健酒和7种成分标准品进行分析,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总结。结果表明,3种保健酒中均检测出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b1、腺苷和紫丁香苷;3种保健酒中均未检测出鲁斯可皂苷元和山奈素;健身酒和神酒中检测出羟基红花黄色素。
-
-
安琪;
孙红;
武林芝;
刘亮亮;
陈素娥
-
-
摘要:
通过对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党参药材、紫丁香苷和党参苷Ⅰ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高效液相色谱中溶剂效应产生的原因,提出判断和消除溶剂效应的方法。结果表明选择使用流动相或者是与流动相接近的溶剂溶解样品可以避免溶剂效应,若需用强溶剂溶解样品选择小体积进样或流动相稀释样品后加大体积进样,以消除溶剂效应影响。为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开发提供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
-
徐利亚;
魏红立;
侯文欣;
崔潇瑜;
刘运其;
李瑞敏
-
-
摘要: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斑蝥胶囊中马钱苷和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以乙腈-水(8∶92)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马钱苷、紫丁香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760~21.760、2.4980~24.980μg/mL,相关系数r;均为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99.1%,RSD值为3.27%、1.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斑蝥胶囊中马钱苷和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
-
宋惠子;
山宝琴;
张永涛;
杨晓军;
王超
-
-
摘要:
选取子午岭保护区药用植物刺五加,分析其不同部位紫丁香苷、多糖和黄酮的含量。结果发现子午岭保护区刺五加不同部位紫丁香苷、多糖和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紫丁香苷含量为0.0001%~0.0018%,其中茎干中含量最高,为0.0018%;多糖含量为3.43%~7.53%,其中茎干中含量最高,为7.53%;黄酮含量为0.45%~5.12%,其中嫩叶中含量最高,为5.12%。与其他地区相比,子午岭保护区刺五加多糖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黄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紫丁香苷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该地区刺五加茎、枝和叶均具有药用价值,能够进行引种培育,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
-
乔磊;
邸振宇;
乔曼;
吴敬峰;
及超;
杜鑫冲
-
-
摘要:
目的探讨紫丁香苷对前交叉韧带横断(ACLT)诱导的骨关节炎大鼠病理损伤、炎症反应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醋瑞因组、紫丁香苷25 mg/kg组、紫丁香苷50 mg/kg组和紫丁香苷100 mg/kg组,每组12只,构建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并进行Mankin's评分和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ARSI)半定量评分;ELISA检测血清和关节灌洗液中IL-6、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MP-13、Aggrecan、typeⅡcollagen、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损伤,Mankin's评分、OARSI评分较高(P<0.05),血清和关节灌洗液中IL-6、TNF-α、IL-1β水平较高(P<0.05),MMP-13、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Aggrecan、typeⅡcollagen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醋瑞因组、紫丁香苷50 mg/kg组和紫丁香苷100 mg/kg组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Mankin's评分、OARSI评分较低(P<0.05),血清和关节灌洗液中IL-6、TNF-α、IL-1β水平较低(P<0.05),MMP-13、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Aggrecan、typeⅡcollagen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结论紫丁香苷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改善ACLT诱导的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损伤。
-
-
耿春叶;
曹裕旻;
王培;
王雪茹;
刘东;
汤建
-
-
摘要:
目的:发现红藤中Sargentol及其类似物紫丁香苷的抗炎作用靶点。方法:选取26个与炎症密切相关的靶点蛋白(受体),采用软件AutoDockVina将Sargentol和紫丁香苷与这26个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根据结合能预测二者的抗炎作用靶点。结果:Sargentol与4NF5、6EQ9、2Y37、5D3I、2R59等5种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紫丁香苷与6EQ9、2Y37、2R59、3L8P、3KGC等5种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Sargentol及紫丁香苷均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3(JNK-3,PDB ID:6EQ9)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分别为-7.9和-8.3 kcal/mol,提示JNK-3可能是Sargentol和紫丁香苷抗炎的关键靶点。二者对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PDB ID:2Y37)亦有较强的结合能,前者还可能通过调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NR2A)等谷氨酸受体发挥抗炎作用。结论:初步确定Sargentol和紫丁香苷抗炎作用的关键靶点,这将为进一步研究Sargentol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
-
庄岩;
任晓磊;
姚琳;
王伟明;
何翔
-
-
摘要:
目的:建立五加生化胶囊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C,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和254 nm。结果:建立同时测定五加生化胶囊6个成分绿原酸、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甘草酸铵的方法。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为五加生化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
王华玲;
邓霞;
任强;
周金辉
-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HPLC-QAMS)同时定量分析归芪补血口服液中党参炔苷、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25°C。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54 nm(检测党参炔苷、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和210 nm(检测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进样量为10μL。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内参物,建立党参炔苷、紫丁香苷、芒柄花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ESM)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的HPLC-QAMS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党参炔苷、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分别在1.91~47.75、0.64~16.00、1.57~39.25、0.98~24.50、1.40~35.00、0.76~19.00、0.58~14.50、1.16~29.00μg/mL(r≥0.999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8.2%(0.97%)、97.0%(1.05%)、100.1%(0.76%)、98.7%(1.32%)、99.1%(1.43%)、97.2%(0.89%)、97.3%(1.38%)和98.4%(1.69%)。HPLC-QAMS法计算结果与ESM实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所建立的HPLC-QAMS法为归芪补血口服液现有质量标准提供了补充和完善。
-
-
张智远;
丁洁;
曹桂云;
李媛媛;
耿绍轩;
孟兆青;
刘玉红
-
-
摘要: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建立槲寄生配方颗粒(槲寄生)质量标准。方法UPLC法测定药材、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中紫丁香苷含量,并计算其转移率。HPLC法建立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15批标准汤剂HPLC特征图谱中有6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除S1外),并被聚为2类,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3.542%。3批配方颗粒中紫丁香苷含量为1.57~1.77 mg/g,符合相关要求;转移率为75.64%~85.28%,与标准汤剂(S5)接近;HPLC特征图谱中也有6个共有峰,其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与标准汤剂(S5)接近,相似度大于0.98。结论该方法合理可靠,可为槲寄生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现行生产工艺能使槲寄生特征图谱量值得到稳定传递,保证所得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的一致性。
-
-
周杨;
刘会佳;
王晓蕾
-
-
摘要:
目的: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补虚通瘀颗粒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方法提取样品,提取溶剂为甲醇,分析用色谱柱是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以水-甲醇为流动相,采用不同比例洗脱,流速为每分钟1毫升,265纳米为检测波长。结果:紫丁香苷的线性良好,重复性试验中紫丁香苷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回收率为0.9%。结论:本方法适用于补虚通瘀颗粒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
-
-
黄炳昌;
殷金龙;
徐德辉;
郭英侠;
贺阳;
王艳娟;
张红岩
- 《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暴贝止咳口服液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pollo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22∶7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5nm.结果:紫丁香苷在0.2004~1.002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1.91%(n=6).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
-
陈日道;
辽宁省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邹建华;
贾景明;
戴均贵
- 《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
| 2008年
-
摘要:
目的 研究天山雪莲组织细胞培养物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细胞培养手段 生产活性成分紫丁香苷。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对天山雪莲组织细胞培养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分析,根据现代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 鉴定。采用天山雪莲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丁香苷,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碳源、 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对紫丁香苷产量的影响。通过考察紫丁香苷对戊巴比妥钠阈 下睡眠的影响以及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对紫丁香苷的镇静、镇痛效 果进行药理评价。结果 从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15 个化合物,其中以紫丁香苷的得率最高(约0.3%)。采用MS + 0.5 mg ·L-1 NAA + 0.5 mg ·L-1 6- BA + 0.2 mg ·L-1 2,4-D 的培养基结果较好,细胞生物量及紫丁香苷产量同时在培 养第12 天达到最大,添加50 g·L-1的蔗糖、500 mg·L-1 的L-苯丙氨酸对紫丁香苷产量影响较大,最大产量达到61.8 mg·L-1 ,紫丁香苷含量为0.317%(野生药 材中含量仅为0.02%)。另外,经药理活性评价,发现紫丁香苷具有较强的镇静、镇痛效果,毒性实验表明其毒性很小。结论 天山雪莲组织细胞培养物的化 学成分具有多样性,与野生天山雪莲化学成分相比具有相似性。开发组织细胞培养物用于缓解野生资源缺乏的问题及利用细胞培养手段生产天山雪莲药用活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前景。
-
-
-
-
-
王洋;
武晓丹;
金哲雄
- 《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刺五加脑灵液样品中紫丁香苷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YMC-Pack ODS-A C18 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C.结果:紫丁香苷在0.0124 mg~0.0496 mg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0.67%,RSD 为0.96%.结论:经方法学考察试验,此方法可以作为刺五加脑灵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
-
黄端华;
张兰;
陈国南
- 《第七届全国毛细管电泳及相关微纳分离分析学术报告会》
| 2006年
-
摘要:
研究了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同时分离祖师麻中紫丁香苷(SR)、7-甲氧基香豆素(7-MC)、瑞香苷(DN)、瑞香素(DP)和7-羟基香豆素(7-HC)等五种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离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用于五种成分的定量分析.以熔融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在硼酸盐缓冲溶液,五种待测物质在7分钟内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1.0-100μg/mL、1.5-100μg/mL、5.0-75μg/mL、5.0-75μg/mL和1.0-75μg/mL;检测限分别为0.3μg/mL、0.5μg/mL、1.7μg/mL、1.7μg/mL和0.3μg/mL.本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祖师麻片中SR、7-MC、DN、DP和7-HC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