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73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6篇、会议论文91篇、专利文献499182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2005年北京地区神经内科学术年会等;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由2270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冰、王斓、等等。

神经保护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9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99182 占比:99.88%

总计:499799篇

神经保护作用—发文趋势图

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学者

  • 韩冰
  • 王斓
  • 沈丽霞
  • 胡爽
  • 赵雨薇
  • 阮汉利
  • 么冬爱
  • 刘颖
  • 常轶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博宇; 张世阳; 赵靖楠; 孙国柱; 赵宗茂
    • 摘要: 姜黄素(curcumin)为多年生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根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症、抗肿瘤,抗病毒、降脂、保肝利胆、保护心脑血管等多重功效~([1])。特别是近年来其在脑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和作用靶点有了长足进步,本文就姜黄素在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靶点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胡昊杰; 张玉; 朱振国; 张志锋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方酰胺化合物双过氧(吡啶-2-方酰胺)氧代钒酸钾[bpV(pis)]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dide,MPP^(+)iodide)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H-SY5Y细胞分别给予20、200、2000 nmol/L低中高3个浓度的bpV(pis)预处理12 h,然后与神经毒性药物MPP^(+)(1 mmol/L)共处理24 h复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细胞损伤模型,最后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PKB(Ser^(473))表达水平变化。选择最适bpV(pis)浓度进一步进行作用机制研究,并用1μmol/L的LY294002阻断PI3K/PKB信号通路,然后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PKB(Ser^(473))、Bcl-2及Bax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高浓度bpV(pis)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p-PKB(Ser^(473))水平升高(P<0.05)。使用LY294002将PI3K/PKB阻断后,bpV(pis)对细胞存活率的提高和对Bax/Bcl-2表达比值的升高作用均被抑制(P<0.05)。结论:bpV(pis)可通过激活PKB活性来提高MPP^(+)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并减少细胞凋亡。
    • 张雪卫; 傅强
    • 摘要: 吸入麻醉药已广泛用于临床手术,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具体作用及相关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吸入麻醉药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和后处理均可保护受损的脑神经,且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但在临床研究中吸入麻醉药神经保护作用的数据还相对匮乏。同样地,吸入麻醉药神经毒性作用目前也仅在相关动物研究中得到证实,临床研究也尚未得出吸入麻醉药具有神经毒性的结论。深入了解吸入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为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 崔萌; 张娟丽; 朱丽娜; 杨瑞; 李扬
    • 摘要: 氯胺酮是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作为麻醉药已有很长历史。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氯胺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而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右旋异构体,具有和氯胺酮相似的药理作用,但与氯胺酮相比,其安全性更高,且产生相同药理作用的剂量仅为氯胺酮的一半,不良反应更少。本文就氯胺酮及艾司氯胺酮对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赵雨薇; 戴月英; 甄艳杰; 李炜; 沈丽霞
    • 摘要: 目的考察槲皮素(quercetin,Que)通过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对Aβ_(25-35)致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PC12细胞作为AD细胞毒性损伤模型的对象,采用Aβ_(25-35)(20μmol·L^(-1))毒性损伤的同时加入Que(40、60、80μmol·L^(-1)),同时选取0.1μmol·L^(-1)的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_(2))与50μmol·L^(-1)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作为阳性对照,并设ICI182,780(雌激素受体抑制剂)预处理组(Aβ_(25-35)+1μmol·L^(-1) ICI182,780,Aβ_(25-35)+1μmol·L^(-1) ICI182,780+60μmol·L^(-1) Que)。Rhodamine 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6-二氯苯酚靛酚钠(2,6-DPIP)还原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琥珀酸脱结果与毒性损伤组相比,Aβ_(25-35)+Que组能明显增强线粒体SDH和Na^(+),K^(+)-ATP酶活性,提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上调Bcl-2蛋白表达及下调Bax、caspase-3、Cytochrome C蛋白的表达(P<0.05)。当细胞内雌激素受体受到ICI182,780抑制后,Que对上述指标的作用可被逆转。结论Que通过介导ERα抑制Aβ_(25-35)毒性损伤造成的PC12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效应。
    • 李楚宜; 刘富; 孙裕翔; 胡玄桢; 林虹月; 田华
    • 摘要: 缺血性脑损伤是国内外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备受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会出现缺血级联反应,除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外,还需神经保护治疗。葛根素是中药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调控自噬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葛根素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上显示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抗炎、抗氧化应激和调控自噬有关。本文就葛根素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张楠; 薛美兰; 高海琪; 党凯; 李捷锐; 梁惠
    • 摘要: 目的:探讨岩藻多糖对酒精依赖小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神经行为学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岩藻多糖(300 mg/kg)干预组。模型组和岩藻多糖组动物于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时至下午4时自由饮用新鲜自来水,然后自由饮用15%乙醇溶液至第2天上午8时。对照组的小鼠从周一到周五自由饮用自来水。所有小鼠周六切断一切水源,周日全天给予自来水自由饮用。实验持续10周。采用蔗糖偏好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实验和Y迷宫自由交替实验测定小鼠的行为和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大脑皮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和脂肪酸结合蛋白2(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2,FABP2)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定紧密连接蛋白在回肠中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回肠组织超微结构。用生物素示踪实验观察回肠组织通透性。结果:岩藻多糖能显著缓解酒精暴露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样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SPT中显示对蔗糖溶液的偏好降低,Y迷宫实验有效进臂率降低,TST和FST的静止不动时间增加,EPM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时间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岩藻多糖治疗后小鼠对蔗糖溶液偏好度和开放臂进入时间增加,TST的固定时间减少(P<0.05)。岩藻多糖组小鼠脑BDNF和5-HT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岩藻多糖可降低脑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岩藻多糖组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68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均降低。岩藻多糖干预后血清内毒素、FABP2和D-LA水平降低,而细胞连接和通透性改善,ZO-l和claudin 2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口服补充岩藻多糖能有效缓解酒精依赖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岩藻多糖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有关。
    • 武秀权; 吕伟豪; 费晓炜; 吴霜; 何鑫; 豆雅楠; 郇宇; 贾博; 费舟
    •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原代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研究Parkin在创伤性脑损伤后铁死亡信号激活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原代皮层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首先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Parkin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然后采用Parkin过表达慢病毒转染神经元,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损伤组、损伤+Parkin过表达慢病毒组及损伤+对照病毒组。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法检测神经元内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4羟基壬烯醛含量测定评价细胞内脂质过氧化(LPO)水平;Fe^(2+)比色法、总谷胱甘肽(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Fe^(2+)及GSH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GPX4和ACSL4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神经元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发生ROS、LPO及Fe^(2+)积累(P<0.05),GSH合成减少(P<0.05),且GPX4蛋白表达减少、ACSL4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损伤+对照病毒组比较,损伤+Parkin过表达慢病毒组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内ROS、LPO、Fe^(2+)含量明显减少(P<0.05),GSH合成增加(P<0.05),而GPX4蛋白表达增加、ACSL4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Parkin可能是通过GPX4/ACSL4途径抑制铁死亡发生,从而减轻机械性神经元损伤。
    • 栾娜; 王欣; 钟祥键; 周娜; 隽京; 冀麟麟; 李金杰; 尚小雅
    • 摘要: 研究山茱萸乙醇提取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采用正相常压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大孔吸附树脂、闪式低压正反相硅胶和氰基、反相高压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显示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同时结合已知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再采用H2 O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体外神经保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从山茱萸显示神经保护活性的组分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7-β-莫诺苷(1)、7-β-O-甲基莫诺苷(2)、7-α-O-甲基莫诺苷(3)、金吉苷(4)、cornolactones D(5)、pollenfuran A(6)、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7)、5-羟甲基糠醛(8)和3,4-二羟基苯甲酸(9);其中化合物pollenfuran A(6)和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1-ol(7)为首次从山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cornolactones D(5)为首次从山茱萸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β-莫诺苷(1)、7-β-O-甲基莫诺苷(2)、7-α-O-甲基莫诺苷(3)具有神经保护活性.
    • 谢文; 陈华国; 赵超; 龚小见; 周欣
    • 摘要: 枸杞子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和食品补品,枸杞子中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枸杞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枸杞色素、氨基酸类等.大量研究表明,枸杞子中最具有提取利用价值的是枸杞多糖,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炎、降血糖、降血脂、神经保护、生殖保护、保肝、护眼、免疫调节等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枸杞多糖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枸杞多糖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以期为枸杞多糖相关保健品及辅助治疗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