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钙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61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化学工业、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69512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2011川渝蓉粉末冶金学术交流会暨重庆市粉末冶金年会、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等;磷酸三钙的相关文献由12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龙、徐军民、戴红莲等。

磷酸三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2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9512 占比:99.94%

总计:469809篇

磷酸三钙—发文趋势图

磷酸三钙

-研究学者

  • 张龙
  • 徐军民
  • 戴红莲
  • 储成林
  • 廖吉星
  • 林萍华
  • 浦跃朴
  • 盛晓波
  • 董寅生
  • 郭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芦笛; 万欣宇; 杨金鑫; 丁珂欣; 张成; 段荣泉; 刘宗响
    • 摘要: 背景:人工合成的磷酸钙陶瓷材料与天然骨组织无机成分相似,通过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功能化设计可赋予其优异的骨传导和骨诱导性能,研发具有骨诱导性能的磷酸钙陶瓷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通过材料形貌调控和功能化设计赋予亚微米拓扑结构磷酸三钙陶瓷骨诱导性能,检测其理化性能及骨诱导性能。方法:采用高温烧结法制备亚微米拓扑结构的磷酸三钙陶瓷,以市场可供商品化的骨修复材料Bio-Oss骨粉为对照组,表征两种材料的表面形貌、蛋白吸附能力及体外矿化性能。将第3代人牙周膜干细胞与两种材料浸提液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性能;将第3代人牙周膜干细胞分别接种至两种材料表面,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早期成骨,qR T-PCR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种材料均具有颗粒状纹理的微孔表面,Bio-Oss颗粒明显小于磷酸三钙陶瓷,两种材料的总孔隙度、大孔隙度和微孔隙度相似,磷酸三钙陶瓷主要为亚微米级孔隙,晶粒粒径100 nm-1.0μm,Bio-Oss骨粉主要为纳米级孔隙;体外矿化实验显示,磷酸三钙陶瓷表面诱导骨磷灰石沉积的能力强于Bio-Oss骨粉;与Bio-Oss骨粉相比,磷酸三钙陶瓷可从胎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吸附更多的蛋白质(P0.05);(3)磷酸三钙陶瓷组培养4,7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Bio-Oss组(P<0.05),培养21 d的矿化结节数量多于Bio-Oss组;培养7,14 d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及Runx-2的mRNA表达均高于Bio-Oss组(P<0.05);(4)结果表明,新型磷酸钙陶瓷具有优越的体外骨诱导性能。
    • 张震; 徐云莹; 李开南
    • 摘要: 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疾病或者事故导致的骨缺损修复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生物陶瓷材料如磷酸三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良好的骨诱导及成骨特性,已经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磷酸三钙的力学性能较差、降解速率难以控制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磷酸三钙在骨修复陶瓷材料上的发展。本文综述国内外磷酸三钙人工骨的发展状况及对磷酸三钙理化性能改进研究进展。
    • 徐珊珊; 王林江; 王思婷; 陈令芬; 韦东余; 李联泰
    • 摘要: 我国磷酸三钙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中铅,尚未规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本文建立了直接酸溶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钙中铅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法精密度在2.1%~3.7%之间,回收率104.7%,准确度偏差-10%,检出限为1.1μg/L。且检测结果与ICP-MS法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检出限低,各项技术要素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该法可为磷酸三钙及同类样品检测提供参考。
    • 赵彬彬; 仲维剑; 马国武; 李永奇; 王宁
    • 摘要: 背景:牙本质颗粒、磷酸三钙/胶原蛋白复合材料和Bio-oss颗粒均可以修复颌骨缺损,但是其成骨效果的优异并不明确。目的:比较3种不同骨移植材料在比格犬下颌骨缺损中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8只1岁龄比格犬,在双侧下颌外斜线处制备10 mm×8 mm×2 mm的箱状骨缺损区,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未脱矿牙本质颗粒,B组植入磷酸三钙/胶原蛋白复合材料,C组植入Bio-oss颗粒,D组作为空白对照。移植3个月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获得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A组牙本质颗粒略有吸收,材料周围有新生骨组织包绕,可见新生骨小梁和毛细血管,植骨区中心区域可见牙本质颗粒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包绕;B组可见少量的新生骨小梁和成骨细胞,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大量粉末状β-磷酸三钙颗粒和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部分β-磷酸三钙颗粒被新生骨组织包绕,新生骨中可见骨髓腔;C组可见部分Bio-oss颗粒被新生骨组织包绕,部分Bio-oss颗粒被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纤维、颗粒和新生骨交织在一起;D组并未见新骨形成,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许多毛细血管;②A、B、C组的新骨生成率均高于D组(P <0.05),A、C组高于B组(P <0.05);③结果表明3种骨移植材料都能促进新骨的形成,未脱钙异种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颗粒的短期成骨效果无差异,均优于磷酸三钙/胶原蛋白复合材料,但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 赵彬彬; 仲维剑; 马国武; 李永奇; 王宁
    • 摘要: 背景:牙本质颗粒、磷酸三钙/胶原蛋白复合材料和Bio-oss颗粒均可以修复颌骨缺损,但是其成骨效果的优异并不明确.目的:比较3种不同骨移植材料在比格犬下颌骨缺损中的成骨效果.方法:选取8只1岁龄比格犬,在双侧下颌外斜线处制备10 mmx8 mmx2 mm的箱状骨缺损区,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未脱矿牙本质颗粒,B组植入磷酸三钙/胶原蛋白复合材料,C组植入Bio-oss颗粒,D组作为空白对照.移植3个月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获得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A组牙本质颗粒略有吸收,材料周围有新生骨组织包绕,可见新生骨小梁和毛细血管,植骨区中心区域可见牙本质颗粒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包绕;B组可见少量的新生骨小梁和成骨细胞,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大量粉末状β-磷酸三钙颗粒和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部分β-磷酸三钙颗粒被新生骨组织包绕,新生骨中可见骨髓腔;C组可见部分Bio-oss颗粒被新生骨组织包绕,部分Bio-oss颗粒被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纤维、颗粒和新生骨交织在一起;D组并未见新骨形成,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可见许多毛细血管;②A、B、C组的新骨生成率均高于D组(P<0.05),A、C组高于B组(P<0.05);③结果表明3种骨移植材料都能促进新骨的形成,未脱钙异种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颗粒的短期成骨效果无差异,均优于磷酸三钙/胶原蛋白复合材料,但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 于小迪; 李小康; 薛丹; 伍苏华; 刘文文; 郭硕; 吴昊; 郭征
    • 摘要: 目的:研究以质量配比为5∶5的聚己内酯(PCL)与磷酸三钙(β-TCP)为原材料,应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的可降解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在体外的降解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制备好的融合器浸泡于模拟体液中,置于37°C温箱,每2周更换浸泡液,按浸泡时间的不同分为六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周、4周、12周、26周、52周组.每组浸泡前后经室温真空干燥后用同一天平测量质量,计算失重质量及失重率,应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各组融合器中PCL的分子量变化,并应用INSTRON万能试验机进行抗压强度力学测试.空白对照组为样本室温密闭容器放置,在初始称重并检测分子量及抗压强度测试,52周后计算失重率、检测分子量及抗压强度.结果:该种可降解椎间融合器初始抗压强度达到(23.21± 2.28)MPa,在体外降解52周后其抗压强度下降不明显,为(18.99± 0.49)MPa(P>0.05);其在体外可缓慢降解,52周后失重率约9.23%(P<0.05),其中PCL分子量从初始的10万左右降至7万左右(P<.05).结论:该种可降解椎间融合器抗压力学强度适中且能长时间维持,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其在体外可缓慢降解,评估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吸收特性较好,在人体椎阃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较高.
    • 许刚; 何纯青; 张飞; 克里木; 尹东峰; 吾木尔; 刘剑; 贾勇
    • 摘要: 目的:采用低温3D打印技术制备复合万古霉素的PLGA/TCP多孔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和抑菌效果进行检测,旨在使支架材料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同时,兼具局部抗感染的能力.方法:按15%PLGA+1.5%TCP+1.5%万古霉素的比例,应用低温快速3D打印技术制备了40%、60%和80%三种不同孔隙率的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表面形态观察和测量、细胞毒性检测、万古霉素缓释能力实验和抑菌效果检测.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材料见其互连通性好,大孔直径在550μm左右,孔连通率在90%以上.三种不同孔隙率的支架材料均无细胞毒性,孔隙率为80%的支架材料在万古霉素缓释能力和抑菌效应方面要显著优于孔隙率为40%和60%的支架材料.结论:应用低温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在生物墨水中加入注射用万古霉素粉剂,制备出具有良好三维结构的复万古霉素/PLGA/TCP的多孔支架材料,该支架孔通率高,互连通性好,而且当孔隙率为80%的支架材料在万古霉素缓释能力及抑菌效应方面有着更优的表现,可视为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支架材料,尤其适用于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
    • 唐华; 万锐杰; 刘伟; 陈倩
    • 摘要: 目的:制备葛根素/磷酸三钙支架材料,观察其细胞相容性,并检测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骨修复的作用.方法:以葛根素与磷酸三钙为材料,根据负压吸附的原理制备葛根素/磷酸三钙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形貌,检测抗压强度和孔隙度,以及不同浓度葛根素/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对骨细胞MLO-Y4活性和生长的影响.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复合支架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复合支架组尾静脉注射2mg/kg LPS,1次/d,持续2d,最后一次注射LPS后接着腹腔注射20mg/kg甲基强的松龙,1次/d,持续3d,构建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复合支架组大鼠植入葛根素/磷酸三钙支架材料,12周后采集大鼠血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钙、磷含量,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含量,Micro-CT扫描仪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矿物质密度(BMD)、小梁骨体积分数(Tb.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目(Tb.N),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股骨组织中VEGF与Runχ2表达.结果:制备的葛根素/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具有多孔网状结构,抗压性强度增加,孔隙率减小;葛根素/磷酸三钙支架材料浸提液可增加MLO-Y4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组织出现明显的坏死现象,BMD降低,Tb.BV/TV、Tb.Th和Tb.N均减少,血清中血钙、血磷水平下降,BALP水平升高,BGP水平下降,股骨组织中VEGF与Runχ2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复合支架组大鼠骨组织坏死病变得到明显改善,BMD升高,同时Tb.BV/TV、Tb.Th和Tb.N均增加,血清中血钙、血磷水平增加,BALP水平下降且BGP水平升高,股骨组织中VEGF与Runχ2表达升高.结论:葛根素/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的坏死股骨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 刘德宽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N,O-羧甲基壳聚糖(N,O-CMCS)/磷酸三钙(TCP)修复兔下颌骨骨缺损的实验效果.方法 选用16只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白兔,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空白对照+HBO处理,C组为N,O-CMCS/TCP处理,D组为N,O-CMCS/TCP+HBO处理.在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制备1.2 cm×1.0 cm矩形节段性骨缺损,将N,O-CMCS/TCP复合体置入骨缺损区,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HBO治疗,12周后处死动物,取兔下颌骨行X线检查,HE染色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下颌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其他3组比较,D组的新西兰白兔成骨性能和骨缺损修复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N,O-CMCS/TCP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理化性能和骨传导性,HBO处理能促进新骨形成,两者联合产生满意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 高蓓宁; 喻正文
    • 摘要: 镁合金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特征,成为新一代人体植入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镁合金在体内过快的生物降解速率限制其临床应用,表面改性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优化镁合金降解速率的策略.目前,用于镁合金的生物涂层材料有多种,其中正磷酸钙由于在机体中具有良好的生物耐受性,可作为镁合金涂层以延缓其生物降解.本文旨在总结生物医用镁合金的特点、磷酸钙涂层材料的进展,分析镁合金表面经涂层改性后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应用于临床的发展做一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