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乳酸-羟基乙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3307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四届全国生物复合材料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直属单位药学学术研讨会等;聚乳酸-羟基乙酸的相关文献由846位作者贡献,包括董勤、李凤华、杜晶等。

聚乳酸-羟基乙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3307 占比:99.68%

总计:53479篇

聚乳酸-羟基乙酸—发文趋势图

聚乳酸-羟基乙酸

-研究学者

  • 董勤
  • 李凤华
  • 杜晶
  • 蔡洪培
  • 刘阳
  • 廖红兵
  • 张兴荣
  • 张忠兵
  • 李琦
  • 段友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圣敏; 曹长红; 王宁宁; 王静; 李章一
    • 摘要: 背景:3D打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支架因其个性化的外型、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被广泛应用于临界骨缺损修复,然而由于支架内部缺乏早期的血管供应,植入后对骨组织再生会产生不利影响.目的:验证负载去铁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成骨与成血管作用.方法:采用低温3D打印技术分别构建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支架)与负载去铁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实验支架),表征支架的微观形貌与体外降解性能,同时检测负载去铁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去铁胺缓释性能.将大鼠脂肪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组支架上,以接种培养板的细胞为对照,分别进行细胞骨架观察、细胞增殖实验、活死细胞染色、qRT-PCR检测与免疫荧光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种支架具有均匀分布的大孔结构,表观形貌无明显差异,支架孔径约510 μm;②体外降解实验显示,两组支架均缓慢稳定的降解,第8周时的降解率均小于10%;两种支架周围的pH值稳定在7.1-7.4;③体外缓释实验显示,实验支架浸泡在PBS中前2周时去铁胺释放较快,后期释放较为平缓,在8周内释放了75%左右;④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两种支架上的脂肪干细胞均呈纺锤形,铺展较大;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组支架上均有很多细胞伪足,细胞在材料表面有较大的铺展;⑤CCK-8实验显示,3组细胞增殖无差异(P > 0.05);⑥qRT-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及对照支架组比较,实验组支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钙素基因表达升高(P < 0.01);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与对照组及对照支架组比较,实验支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钙素蛋白表达升高(P < 0.01);⑦结果表明,3D打印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去铁胺支架有望发挥良好的成骨和血管化双重作用.
    • 季航宇; 顾军; 谢凌寒; 鲍军平; 彭鑫; 吴小涛
    • 摘要: 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元的存活、分化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神经生长因子半衰期短,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可持续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上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可持续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不含有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在两种支架表面,采用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N2和B27神经细胞生长添加剂的诱导方案进行成神经诱导分化.诱导18 d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和巢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TrkA和p-ERK蛋白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经过连续18 d的诱导,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在空白支架组约为30%,可持续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组约为70%,而巢蛋白阳性细胞在空白支架组为40%,可持续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组约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可持续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组的p-TrkA和p-ERK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支架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结果 表明,在持续性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更好地向神经元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rkA/ERK通路来实现的.
    • 杨馥妃; 李皇锦; 程子轩; 吴婧瑶; 高金爽; 牟立婷
    • 摘要: 目的:制备柚皮苷-PLGA缓释微球,并对其性能进行体外评价。为促骨生长类药物的长效制剂的设计与研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聚乙烯醇(PV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复合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柚皮苷-PLGA微球,以微球外观形态、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单因素投料比(1︰5、1︰10、1︰15)、转速(1500 r/min、2000 r/min、3000 r/min)以及PVA(1%、2%、3%)考察法筛选处方。扫描电镜(SEM)观察外观形态,对最佳处方制备所得微球进行物相表征。结果:投药比为1︰10、转速为1500 r/min、1%PVA浓度制备的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较好,载药量为4.56%~12.54%,包封率为34.66%~95.30%。结论:该制备方法获得柚皮苷-PLGA微球,制备方法准确可靠。
    • 吴焕岭; 谢周良; 汪阳; 孙万超; 康正芳; 徐国华
    • 摘要: 为改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基药物载体的降解性能和释药性能,以PLGA为基材,以胶原蛋白(Col)为改性材料,以阿霉素(DOX)为药物模型,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PLGA/Col/DOX纳米纤维膜,探究了胶原蛋白对其亲疏水性、体外降解性、释药性能及细胞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LGA与Col以31的质量比复合制得的纳米纤维膜性能最佳;经胶原蛋白复合改性后,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由未改性的93.5°降至51.5°,亲水性显著提高;胶原蛋白改性可大幅提高PLGA的降解性,改性后纳米纤维膜30 d的质量损失速率由未改性的3.5%增加至19%,且改性后纳米载药纤维膜的药物释放速率和细胞相容性明显提高,有利于细胞黏附增殖。
    • 许刚; 何纯青; 张飞; 克里木; 尹东峰; 吾木尔; 刘剑; 贾勇
    • 摘要: 目的:采用低温3D打印技术制备复合万古霉素的PLGA/TCP多孔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和抑菌效果进行检测,旨在使支架材料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同时,兼具局部抗感染的能力.方法:按15%PLGA+1.5%TCP+1.5%万古霉素的比例,应用低温快速3D打印技术制备了40%、60%和80%三种不同孔隙率的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表面形态观察和测量、细胞毒性检测、万古霉素缓释能力实验和抑菌效果检测.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材料见其互连通性好,大孔直径在550μm左右,孔连通率在90%以上.三种不同孔隙率的支架材料均无细胞毒性,孔隙率为80%的支架材料在万古霉素缓释能力和抑菌效应方面要显著优于孔隙率为40%和60%的支架材料.结论:应用低温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在生物墨水中加入注射用万古霉素粉剂,制备出具有良好三维结构的复万古霉素/PLGA/TCP的多孔支架材料,该支架孔通率高,互连通性好,而且当孔隙率为80%的支架材料在万古霉素缓释能力及抑菌效应方面有着更优的表现,可视为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支架材料,尤其适用于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
    • 金鑫; 孙永海
    • 摘要: 背景磁性微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靶向给药技术,可局部给药,达到控释或缓释效果,减少药物对注射部位的刺激反应,在医学诊断、成像和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的制备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磁性微球,观察其外观、质量、生物相容性及体外释放等特征。方法制备方法为乳化-溶剂挥发法。质量评价是通过相应方法评估该自制载药微球的外观、跨距、产率、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磁响应性等参数来完成;生物相容性评价则通过检测该自制空白微球的血液及组织相容性来实现。结果该自制微球外观圆整,跨距为(29.66±10.02)μm,产率为(87.25±3.14)%,载药量为(30.33±2.01)%,包封率为(78.89±2.42)%。体外释药模型为Q=4.0844t^(1/2)+6.6602(R^(2)=0.977),其过程无明显突释,第14天的累计释放率为66.99%;磁响应性尚佳。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该自制PLGA磁性微球质量较好,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刘琳琳; 秦娟; 曾楚慧; 杜瑞杰; 陆骊工; 陈磊; 滕皋军; 朱海东; 何仕诚
    • 摘要: 目的:探索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材料作为制备生物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PLGA与紫杉醇(PTX)混溶于二氯甲烷中,制备生物可降解载药PTX-PLGA膜.将制备的膜片置入磷酸盐缓冲液(pH=7.4/4.0)中进行体外降解及药物释放测试.用PTX-PLGA膜的浸提液培养提取的兔食管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结果:PTX-PLGA膜成功制备,PTX均匀溶解于PLGA膜中.膜片前4周质量损失分别为(23.76±1.62)%(pH=4.0)和(17.35±0.55)%(pH=7.4),不同载药量(10%、20%)的累积药物释放量分别为(137.26±11.35)μg·ml-1(pH=4.0)、(102.73±6.94)μg·ml-1(pH=7.4),(296.33±9.57)μg·ml-1(pH=4.0)、(245.64±16.24)μg·ml-1(pH=7.4).用不同载药量(0、10%、20%)的膜片浸提液培养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8±0.64)%、(18.62±1.19)%和(29.50±1.93)%(P<0.05).结论: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可在缓慢降解过程中稳定释放装载的PTX,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可作为生物可降解载药支架的制备材料.
    • 金鑫; 孙永海
    • 摘要: 背景 磁性微球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靶向给药技术,可局部给药,达到控释或缓释效果,减少药物对注射部位的刺激反应,在医学诊断、成像和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的 制备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磁性微球,观察其外观、质量、生物相容性及体外释放等特征.方法 制备方法为乳化-溶剂挥发法.质量评价是通过相应方法评估该自制载药微球的外观、跨距、产率、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磁响应性等参数来完成;生物相容性评价则通过检测该自制空白微球的血液及组织相容性来实现.结果 该自制微球外观圆整,跨距为(29.66±10.02)μm,产率为(87.25±3.14)%,载药量为(30.33±2.01)%,包封率为(78.89±2.42)%.体外释药模型为Q=4.0844t1/2+6.6602(R2=0.977),其过程无明显突释,第14天的累计释放率为66.99%;磁响应性尚佳.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结论 该自制PLGA磁性微球质量较好,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李梦娟; 韩荣; 张静雅; 许永正; 黄梦媛; 贡浩天; 吴采芩
    • 摘要: 以纳米四氧化三铁(Fe3 O4 )催化剂为芯材,水溶性聚乙烯醇(PVA)为壳材,制备以溶解为触发条件的 Fe3 O4@PVA微胶囊催化剂,并将此微胶囊催化剂负载于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中,制备淡水/海水可降解的 Fe3 O4@PVA/PLGA复合膜.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粒径分布对 Fe3 O4@PVA核壳结构粒子的形态进行表征,其壳层厚度为 2~3 nm.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磁滞回线测试(VSM)、电子万能材料实验等手段明确 Fe3 O4@PVA核壳结构粒子和 Fe3 O4@PVA/PLGA复合膜的结构特征、磁学及力学性能.讨论 Fe3 O4@PVA/PLGA复合膜在淡水、海水、空气、黑暗和低温环境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Fe3 O4@PVA/PLGA复合膜在海水中 120 天的最大降解率为 97.79%,在淡水中 120 天的最大降解率为 99.75%.Fe3 O4@PVA/PLGA复合膜在海水中被降解,质均分子量由 28440 降为 1396.
    • 黄丽; 官伟康; 朱家怡; 杨朝鲜
    • 摘要: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 cacid),PLGA)支架是组织工程中较常用的三维支架材料。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向神经谱系细胞分化并能朝受损部位迁移,在治疗脑创伤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本实验拟探讨PLGA支架联合MSCs移植在脑创伤模型中对神经功能修复及受损区域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实验分组如下:假手术组、对照组、PLGA组、PLGA+MSCs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