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羟基磷灰石类

羟基磷灰石类

羟基磷灰石类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4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眼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3944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等;羟基磷灰石类的相关文献由1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全仁夫、靳安民、宋斗等。

羟基磷灰石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6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3944 占比:99.72%

总计:124291篇

羟基磷灰石类—发文趋势图

羟基磷灰石类

-研究学者

  • 全仁夫
  • 靳安民
  • 宋斗
  • 杨迪生
  • 王迎军
  • 高方
  • 吴晓春
  • 尹庆水
  • 高利雅
  • 吴广森

羟基磷灰石类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铭; 张楷乐; 王营; 杨冉星; 刘猛; 王宇晖; 傅强
    • 摘要: 目的评价含有脂肪干细胞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羟基磷灰石(HA)支架用于尿道损伤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雄性4周龄新西兰兔12只,体重2.0~2.5 kg。体外实验进行干细胞的提取和培养;进行水凝胶合成,观察成胶前后水凝胶的性状;分别将0、10%、20%的HA混入水凝胶(BSA组、BSA-10%HA组、BSA-20%HA组3组),以4周龄新西兰兔尿道黏膜作为对照进行力学性能评估,于生物力学测定仪上以10 mm/min的速度测量水凝胶和正常尿道黏膜的应力;细胞增殖实验评估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材料的正常状态下的细胞),以及BSA、BSA-10%HA水凝胶与细胞培养第1、3、7天的细胞数量和活力,以吸光度(A)值表示;测定水凝胶的体外降解率。动物实验,将实验兔分为空白对照组、BSA组和BSA-10%HA组,每组4只。空白对照组在切除兔尿道黏膜后不做任何处理;BSA组、BSA-10%HA组在切除兔尿道黏膜后分别用BSA、BSA-10%HA水凝胶进行修补;修复尿道后第4周取材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巯基化后的BSA加入银离子后置于37°C温箱30 min后呈胶态。正常尿道黏膜和BSA、BSA-10%HA、BSA-20%HA水凝胶的应力分别为26.746、14.487、35.167、29.549 kPa,杨氏模量分别为258.33、292.65、247.11、981.16 kPa,BSA-10%HA水凝胶的杨氏模量与正常尿道黏膜最为接近。空白对照组、BSA组、BAS-10%HA组培养第3、7天的A值均显著高于同组培养第1天(P值均0.05)。BSA、BSA-10%HA水凝胶的体外降解率分别为(33.66±3.97)%、(29.87±1.22)%,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实验兔的伤口愈合不完全,见明显的缺损,伤口中心区域颜色苍白;BSA组见伤口已完全愈合,但损伤部位有明显的瘢痕形成;BSA-10%HA组见伤口愈合好,形成的瘢痕极少,损伤部位表面无明显隆起。BSA组瘢痕区域面积占比为(55.70±9.11)%,显著高于BSA-10%HA组的(10.40±1.87)%(P<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见空白对照组伤口处组织仍未完全被上皮覆盖;BSA组上皮几乎覆盖了伤口表面,但可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沉积;BSA-10%HA组伤口愈合完全,组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胶原纤维沉积。结论BSA-10%HA抗菌水凝胶用于尿道损伤修复,能够有效减少瘢痕形成,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组织工程支架。
    • 潘依雯; 倪昕晔; 王车礼
    • 摘要: 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目前骨组织工程中运用最广泛的生物材料,但是单一的材料往往作用有限。因此利用其特殊的孔隙结构作为药物载体和抗生素、抗骨质疏松药物、抗肿瘤药物、生长因子等结合在骨损伤修复领域发挥更大优势,如降低药物细胞毒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等。本文就多种药物与羟基磷灰石结合的制备方法、优缺点等进行综述,旨为羟基磷灰石载药复合支架修复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 毕晓光; 马蕾; 郭俊旺; 刘晔; 纪云龙; 耿爽; 陈肖华; 吴可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辐照后硅掺杂羟基磷灰石(Si?HAP)的顺磁性变化,研究Si?HAP材料的剂量学特性,为新型电离辐射剂量测量材料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Si?HAP样品,利用不同光子能量射线源照射,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技术分析辐射相关信号的变化.结果 合成的样品为Si?HAP,硅元素以Si?O基团形式嵌入在羟基磷灰石(HAP)晶格中;辐照后样品产生多种顺磁性中心并对应多重ESR波谱成分,以两种主要ESR信号(S3和S4)变化为评价指标,在0~100 Gy范围内剂量响应呈线性(R=0.9999),剂量检测下限分别为0.8 Gy(S3)、0.3 Gy(S4);在67.45~621.07 cGy/min剂量率范围内,S3无明显剂量率依赖性(F=0.250,P>0.05),S4在低剂量率点响应偏低(F=6.525,P<0.05);S3在30 d内衰减约10%并趋于稳定,S4衰减约40%;辐射诱发信号响应在光子能量较高时变化不明显,光子能量降低时敏感度升高.结论 辐照后Si?HAP具有明确的辐照敏感性和剂量相关性,具有进一步深入探索的价值和应用于电离辐射剂量测量方面的潜力.
    • 邢浩; 张永红; 王栋; 殷海阳; 贺国宇; 秦泗河
    • 摘要: 目的: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时采用"手风琴"技术对延长骨段骨质矿化的影响.方法:自2017 年5 月至2019 年10 月,采用Ilizarov 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患者22 例,在骨搬移结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60(42.6±13.3)岁;骨缺损长度3~13(6.4±2.6)cm;胫骨上段骨缺损2 例,中段3 例,下段6 例;采用"手风琴"技术操作35 d.对照组11 例,男10 例,女1 例;年龄41~60(51.6±6.4)岁;骨缺损长度3.0~10.7(6.6±2.5)cm;胫骨上段骨缺损1例,中段3 例,下段7 例;采用锁定外固定架等待矿化.分别测量两组在骨搬移结束后即刻及结束后35、65、95d延长骨段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lapatite,HAP)含量,比较两组患者的矿化时间及愈合时间,并采用Paley 评分标准评价骨缺损的治疗效果.结果:22 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36(27.0±6.3)个月.骨缺损处伤口均在骨搬移过程中自然愈合,无皮肤感染、皮肤坏死等伤口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搬移结束后35、65、95 d 延长骨段的HAP 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矿化时间和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aley 评价标准对骨缺损治疗结果进行评价:观察组优10 例,良1 例;对照组优9 例,良2 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7,P=0.544).结论:"手风琴"技术与单纯锁定外架矿化对骨搬移结束后延长骨段愈合的疗效相当,但"手风琴"技术能够明显加快HAP 的增长速度,缩短矿化时间及愈合时间.
    • 毕晓光; 马蕾; 郭俊旺; 刘晔; 纪云龙; 耿爽; 陈肖华; 吴可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辐照后硅掺杂羟基磷灰石(Si-HAP)的顺磁性变化,研究Si-HAP材料的剂量学特性,为新型电离辐射剂量测量材料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Si-HAP样品,利用不同光子能量射线源照射,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技术分析辐射相关信号的变化。结果合成的样品为Si-HAP,硅元素以Si-O基团形式嵌入在羟基磷灰石(HAP)晶格中;辐照后样品产生多种顺磁性中心并对应多重ESR波谱成分,以两种主要ESR信号(S3和S4)变化为评价指标,在0~100 Gy范围内剂量响应呈线性(R=0.9999),剂量检测下限分别为0.8 Gy(S3)、0.3 Gy(S4);在67.45~621.07 cGy/min剂量率范围内,S3无明显剂量率依赖性(F=0.250,P>0.05),S4在低剂量率点响应偏低(F=6.525,P<0.05);S3在30 d内衰减约10%并趋于稳定,S4衰减约40%;辐射诱发信号响应在光子能量较高时变化不明显,光子能量降低时敏感度升高。结论辐照后Si-HAP具有明确的辐照敏感性和剂量相关性,具有进一步深入探索的价值和应用于电离辐射剂量测量方面的潜力。
    • 高蓓宁; 喻正文
    • 摘要: 镁合金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特征,成为新一代人体植入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镁合金在体内过快的生物降解速率限制其临床应用,表面改性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优化镁合金降解速率的策略.目前,用于镁合金的生物涂层材料有多种,其中正磷酸钙由于在机体中具有良好的生物耐受性,可作为镁合金涂层以延缓其生物降解.本文旨在总结生物医用镁合金的特点、磷酸钙涂层材料的进展,分析镁合金表面经涂层改性后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应用于临床的发展做一展望.
    • 丁晓明; 张凯三; 刘婷婷; 朱明; 王祥杰; 潘月兴; 刘玉田; 郭振光; 徐开民; 杨彬
    • 摘要: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三维大孔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以SF和HA为原料,采用石蜡微球沥滤技术制备三维大孔支架,以micro-CT扫描重建观察其结构,并测定支架的弹性模量。将兔ADSCs接种到支架上,给予成骨诱导液培养,分别取样本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HE染色、细胞增殖情况测定(CCK8)、VonKossa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及Ⅰ型胶原含量测定(Elisa),评估SF-HA三维大孔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ADSCs在支架上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①SF-HA三维大孔支架性能评估结果。支架内部可见均匀排列的大孔结构,连通性好。支架孔径(365.30±27.10)μm,孔隙率(85.30±1.80)%,弹性模量(54.93±5.44)kPa。②SF-HA三维大孔支架生物相容性评估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细胞能够很好地在支架孔壁上黏附和伸展,细胞通过孔隙之间的连通结构长入孔隙内或在孔隙边缘呈拉网样覆盖,细胞周围可见基质分泌。SF-HA三维大孔支架ADSCs复合体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深染、胞浆红染,均匀黏附在支架孔隙内壁上,随成骨诱导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和基质明显增多。CCK8检测结果显示,培养21d时SF-HA三维大孔支架上的细胞数量较培养7d时增加(1.14±0.08,1.98±0.11,t=13.810,P=0.000)。③ADSCs在SF-HA三维大孔支架上的成骨分化情况评估结果。VonKossa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可观察到钙沉积和Ⅰ型胶原积累,而且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多。成骨诱导培养1d、7d、21d时,SF-HA三维大孔支架ADSCs复合体上Ⅰ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0.24,1.26±0.27,3.89±0.82,F=49.780,P=0.000);成骨诱导培养21d时的Ⅰ型胶原含量高于成骨诱导培养1d、7d时(P=0.000;P=0.000);成骨诱导培养1d、7d时的Ⅰ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SF-HA三维大孔支架复合成骨诱导培养的ADSCs具有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能。
    • 李志鹏; 刘远翔; 黄若萱; 刘成武; 刘润恒; 刘泉; 黄宝鑫; 陈泽涛; 陈卓凡
    • 摘要: 目的 通过显微CT(micro-CT)和组织形态学分析探讨氟化猪骨羟基磷灰石(fluorinated porcine hydroxyapatite,FPHA)修复比格犬下颌种植体颊侧开裂型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两个时间点(骨增量术后4和12周)处理,每个时间点3只.拔除犬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术后12周下颌骨每侧制备4个种植窝洞,在窝洞颊侧骨壁制备开裂型骨缺损.将48个缺损位点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脱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ineral,DBBM)组、猪骨羟基磷灰石(porcine hydroxyapatite,PHA)组和FPHA组(每组每个时间点6个位点).种植体植入后,在缺损区分别植入相应骨替代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放置任何材料,各组均覆盖可吸收胶原膜后无张力缝合创口.分别于骨增量术后4、12周处死动物,获取种植位点标本,通过micro-CT分析获得新生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和骨小梁分离度(bone trabecular separation degree,Tb.Sp),进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评价材料对种植体颊侧开裂型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术后4周DBBM、PHA与FPHA均能成功维持缺损区牙槽骨外形轮廓,空白对照组缺损区牙槽骨轮廓塌陷;FPHA组BV/TV[(24.77±2.20)%]显著大于PHA组[(16.89±1.70)%]和DBBM组[(15.68±3.15)%](P<0.05);FPHA组Tb.Sp(0.70±0.07)显著小于DBBM组(1.03±0.19)(P<0.05).术后12周DBBM、PHA和FPHA组缺损区牙槽骨轮廓维持良好,空白对照组牙槽骨轮廓仍塌陷.DBBM、PHA、FPHA组BV/TV和Tb.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术后4周骨缺损中央区FPHA组材料颗粒周围新生骨含量和成熟度高于PHA和DBBM组,4组骨缺损区均可见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术后12周DBBM、PHA和FPHA组材料颗粒被大量成熟的新生骨包绕.结论 FPHA可在引导骨再生的早期有效促进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
    • 青薇1; 代彦君2; 黄丽娟1; 任静1; 郑佳俊1; 庹嫱2; 任小华2; 牟雁东12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将辛伐他汀缓释微球组装在支架材料上,发现其可完成骨缺损的修复,取得不错的效果。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缓释微球对组织工程成骨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作纳米脂质体辛伐他汀缓释微球,检测其粒径和多分散系数及包封率。采用透析装置检测游离辛伐他汀溶液与辛伐他汀缓释微球溶液的缓释性能。将第3代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支架上,待细胞贴壁生长后分2组培养,实验组加入辛伐他汀缓释微球溶液,空白组加入普通培养基,7,14,21d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成骨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辛伐他汀缓释微球平均粒径为(77.27±6.4)nm,多分散系数为0.131±0.040,包封率为85.6%;②游离辛伐他汀溶液在前3d迅速释放超过了总药量的80%,辛伐他汀缓释微球溶液在前3d的药物释放量仅约40%,此后也一直较缓慢持续释放至14d,14d累计释放量接近80%;③转录组测序显示,实验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成骨相关基因富集表达;④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实验组7,14,21d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⑤结果表明,辛伐他汀缓释微球可促进组织工程成骨性能表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