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牙种植

牙种植

牙种植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1813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4438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广东牙病防治、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年第十四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北京口腔医学论坛暨2014北京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第七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等;牙种植的相关文献由3582位作者贡献,包括林野、邸萍、赵保东等。

牙种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4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4438 占比:98.92%

总计:146009篇

牙种植—发文趋势图

牙种植

-研究学者

  • 林野
  • 邸萍
  • 赵保东
  • 叶雷
  • 邱立新
  • 周磊
  • 周延民
  • 柳忠豪
  • 李健慧
  • 陈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齐昱晗; 石前会; 安哲庆; 廖健
    • 摘要: 背景:目前,因牙周炎、创伤等原因导致的牙缺失后骨量缺损较为普遍,各类骨增量技术仅解决了一部分此类难题。目前常用的各类骨增量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改善上述问题,一项改良技术——环状植骨术的提出,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骨增量方案选择。目的:归纳环状植骨术相关研究动态,对环状植骨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维普、知网、CBM数据库,以“dentition defect,bone augmentation,dental implants,bone defect,bone graft material,bone ring technique”为英文关键词,以“牙列缺损,骨增量,牙种植体,骨缺损,骨移植材料,环状植骨术”为中文关键词,检索时限为1986年1月至2022年2月,共搜索到431篇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分析与总结,最终纳入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环状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具有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痛苦等优点,且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更利于软硬组织形态的重建与恢复;②但其也存在固定不牢、自身供骨量无法满足严重骨量缺损、部分患者无法接受开辟第二术区等局限;③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长时间、大样本的随访研究,不断改良环状植骨术,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类牙列缺损伴骨缺损患者的种植治疗。
    • 屈依丽; 满毅
    • 摘要: 良好的缝合能够起到固定、关闭创口的作用,是保证创口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牙缺失种植位点的软硬组织再生术,无张力的对位缝合对于组织的再生十分重要。水平内褥式缝合与常规水平褥式缝合类似,通过两针进针、两针出针形成一个能被切口平分的矩形,水平内褥式缝合在矩形的基础上,强调经过切口的缝线需位于切口下方,因此创缘的外翻为该术式亮点。水平内褥式缝合通过缝合和打结可以紧密贴合受区组织与移植物,实现胶原膜、根向复位瓣、软组织移植替代物的固定,关闭创口还能进一步释放创缘张力。在满足固定、关闭创口的基本需求之外,水平内褥式缝合还能起到应力中断作用,降低周围肌肉牵拉对术区的干扰,搭配常规间断缝合能更精细调节创口张力,因此在种植相关再生性手术中应用潜力大。笔者基于临床经验和文献,阐述水平内褥式缝合在组织增量术区应用的优势,尝试明确进出针位点及缝线与组织和切口的空间关系,提出命名根据,有利于同行交流与实践。
    • 张玉峰; 王宇蓝
    • 摘要: 牙齿缺失伴随着牙槽骨吸收或缺损,导致骨量和软组织量不足。种植治疗除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外,还需恢复牙弓的轮廓和外形,引导骨再生术是骨增量的常用手段。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因其降解时间长、免疫反应低等优点,在临床水平骨增量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操作不便、成骨活性低等问题。血浆基质能有效提高口腔组织再生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固态血浆基质膜、血浆基质骨块),并根据临床常用的骨增量决策方案,即是否能够在理想位置植入种植体以及植入后是否存在骨开裂对水平骨缺损进行重新分类,其中Ⅰ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可供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且种植体周围无骨开裂,但牙槽骨轮廓比非缺牙区凹陷的情况;Ⅱ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根据未来修复体位置确定的种植位点植入理想尺寸种植体后,种植体三侧均有骨,但颊侧骨壁存在骨开裂(骨开裂长度小于种植体长度的50%)的情况;Ⅲ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不足以在理想位置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需要先行植骨恢复骨量以利于种植体植入的情况。本文随后对血浆基质在不同水平骨缺损类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阐述:在Ⅰ类水平骨缺损中主要采用固态血浆基质膜替代胶原膜使用;在Ⅱ类水平骨缺损中使用血浆基质骨块充填种植体植入后的骨缺损区,覆盖胶原膜,并在胶原膜表面覆盖固态血浆基质膜;在Ⅲ类水平骨缺损中采用血浆基质骨块替代自体骨块充填缺损区,并用钛钉进行固定,胶原膜和固态血浆基质膜双重复盖后缝合固定。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师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引导骨再生术操作以及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张玉峰; 王宇蓝
    • 摘要: 牙齿缺失伴随着牙槽骨吸收或缺损,导致骨量和软组织量不足。种植治疗除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外,还需恢复牙弓的轮廓和外形,引导骨再生术是骨增量的常用手段。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因其降解时间长、免疫反应低等优点,在临床水平骨增量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操作不便、成骨活性低等问题。血浆基质能有效提高口腔组织再生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固态血浆基质膜、血浆基质骨块),并根据临床常用的骨增量决策方案,即是否能够在理想位置植入种植体以及植入后是否存在骨开裂对水平骨缺损进行重新分类,其中Ⅰ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可供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且种植体周围无骨开裂,但牙槽骨轮廓比非缺牙区凹陷的情况;Ⅱ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根据未来修复体位置确定的种植位点植入理想尺寸种植体后,种植体三侧均有骨,但颊侧骨壁存在骨开裂(骨开裂长度小于种植体长度的50%)的情况;Ⅲ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不足以在理想位置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需要先行植骨恢复骨量以利于种植体植入的情况。本文随后对血浆基质在不同水平骨缺损类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阐述:在Ⅰ类水平骨缺损中主要采用固态血浆基质膜替代胶原膜使用;在Ⅱ类水平骨缺损中使用血浆基质骨块充填种植体植入后的骨缺损区,覆盖胶原膜,并在胶原膜表面覆盖固态血浆基质膜;在Ⅲ类水平骨缺损中采用血浆基质骨块替代自体骨块充填缺损区,并用钛钉进行固定,胶原膜和固态血浆基质膜双重复盖后缝合固定。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师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引导骨再生术操作以及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李枭; 王连飞; 程刚
    • 摘要: 目的 从临床及组织形态计量学角度评价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联合脱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ated bovine bone mineral,DBBM)在拔牙位点保存中成骨效果。方法 选取需拔除患牙并接受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的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BBM组和CGF+DBBM组,每组13例。DBBM组拔牙后同期植入DBBM,CGF+DBBM组拔牙后同期植入CGF+DBBM,两组均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拍摄CBCT以测量牙槽骨高度、宽度的变化,并于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种植术中钻取骨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影像学结果显示CGF+DBBM组和DBBM组位点保存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均发生吸收,CGF+DBBM组牙槽嵴宽度吸收少于DBBM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CGF+DBBM组和DBBM组新生骨平均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5.30±3.56)%、(26.38±5.04)%,CGF+DBBM组新生骨量优于DBBM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GF联合骨替代材料DBBM可以更有效地维持拔牙后牙槽骨体积、形态,其成骨效果优于DBBM单一材料的应用,可为种植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 肖祎婷; 张劲松; 李雅冬; 程维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随机对照研究下植骨与非植骨2种方式对上颌窦侧壁窦底抬高术后即刻种植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不受限制地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对比植骨与非植骨对上颌窦侧壁窦底抬高术后即刻种植疗效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8月,文章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运用Review Man5.3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的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种植体数共198枚,上颌窦例数170例。种植体脱落率非植骨组与植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RR=1.51,95%CI:0.32~7.81,P=0.610)。骨增量方面,非植骨组临床效果差于植骨组(SMD=-2.28,95%CI:-3.27~-0.85,P=0.002),二者相差2.28 mm。种植体稳定性方面,非植骨组与植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3,95%CI:-0.45~0.38,P=0.870)。结论对于上颌窦侧壁窦底抬高术后即刻种植术中,在骨增量方面植骨组优于非植骨组,在种植体脱落率与种植体稳定性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
    • 柳麟翔; 唐丽琴; 于美娜; 袁月; 董岩
    • 摘要: 目的探究数字化导板引导下全口种植即刻负荷的可行性,根据影像学数据评价导板引导的种植精准度,探讨可能影响植体位置精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按照准入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至2019年使用数字化导板引导下的全口种植即刻负重固定修复患者16例(98枚植体),跟踪随访患者评价长期的临床修复效果。利用CBCT数据测量30颗植体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在三维空间上的偏差,评估植入精准度。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精准度相关因素。结果种植体1年留存率98.98%(97/98),红色美学评分(PES)(9.53±1.68)分,白色美学评分(WES)(7.05±1.10)分,患者满意度为(9.15±0.84)分。种植体颈部偏差量为(1.40±1.07)mm,根部偏差量为(1.54±1.13)mm,深度偏差量为(1.10±1.09)mm,角度偏差量为4.41°±2.68°。不同品牌植体的偏差值存在显著差异,种植时机、手术导板支持方式、放射导板制作方式、牙位未对植入精准度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数字化全口种植固定修复是一种临床效果好、可重复性高的牙列缺失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和推广。
    • 胡植乔; 刘显; 刘世锋; 包崇云
    • 摘要: 目的:针对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且伴上颌窦假性囊肿的患者,种植标准程序尚未确定。本试验拟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评估囊肿减压同期内提升及种植的手术疗效。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囊肿减压后结合内提升或外提升手法上颌窦增量同期行种植手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与肿胀情况,种植成功率,囊肿复发率。结果:共34例患者纳入本试验,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7.88±3.0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34.94±3.50)min,P<0.001],同时术后反应包括疼痛(P<0.05)与肿胀(P<0.001)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种植早期成功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囊肿复发。结论:上颌窦高位开窗囊肿减压合并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的术式,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且种植成功率高,显著减轻患者术后反应,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詹璐; 杨雨菲; 罗依麟; 满毅; 屈依丽
    • 摘要: 目的:探究牵张成骨重建下颌节段性缺损术后进行数字化种植修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共纳入2016年10月—2021年8月间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收治的4例(共8个种植位点)应用输送盘牵张成骨术(transport disc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TDDO)进行颌骨重建术的患者,记录颌骨重建长度、种植位点牙槽嵴高度与宽度。种植前采用虚拟排牙进行以修复为引导的种植方案设计,对于对颌牙伸长的病例采用正畸压低的治疗方案。运用数字化种植外科技术于缺牙位点植入种植体。修复前对种植位点进行角化黏膜增量。每年复查,测量边缘骨吸收、探诊深度及角化黏膜宽度。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36~50个月。种植前,进行TDDO后颌骨重建长度为(23.65±61.11)mm;在理想种植位点,骨高度为(22.37±4.30)mm,可用骨高度为(21.25±3.78)mm,牙槽嵴顶宽度在牙槽嵴顶下1、2和3 mm处分别为(7.14±1.78)mm、(9.00±1.77)mm和(10.47±2.34)mm;随访3年,种植存活率为100%,种植成功率为87.5%。修复后3年,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探诊深度与角化黏膜宽度分别为(1.38±0.74)mm、(2.50±1.08)mm与(2.50±1.08)mm。结论:TDDO是重建下颌骨外形与功能的可行方案。以修复为导向的数字化种植外科与多学科治疗可实现种植修复的成功,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可维持健康。
    • 郭丽; 吴国锋; 石安源; 顾春宁; 姜小维; 秦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后早期失败情况,为临床牙种植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损行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的725例患者(男性353例,女性372例)植入的1001颗窄直径种植体的早期失败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年龄、性别、种植位点、植体材料、表面处理、长度、骨增量与否、愈合方式等因素与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性。结果725例患者中早期失败34例,共计38颗窄直径种植体,窄直径种植体的早期失败率在患者水平为4.69%,种植体水平为3.80%。不同年龄、性别、植体材料、表面处理、长度、愈合方式之间的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水平,上颌前牙区失败率为2.16%,显著低于下颌前牙区的失败率8.64%(P0.05)。此外,在前牙区,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同期行骨增量组的早期失败率显著低于未进行骨增量组(P<0.05)。然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仅与下颌前牙区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早期总体存活率大于95%,在下颌前牙区的早期失败率显著高于上颌前牙区及后牙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