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结合

骨结合

骨结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60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5605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广东牙病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2017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等;骨结合的相关文献由154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宝林、宋应亮、李慕勤等。

骨结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0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5605 占比:99.36%

总计:86158篇

骨结合—发文趋势图

骨结合

-研究学者

  • 刘宝林
  • 宋应亮
  • 李慕勤
  • 柳忠豪
  • 李德超
  • 许胜
  • 戚孟春
  • 何黎升
  • 周延民
  • 栗兴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静; 陈争晖; 凯迪丽娅·亚力坤; 刘畅; 江思婧; 牟雁东
    • 摘要: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微渠多孔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骨诱导性、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为临床修复颌骨缺损扩大种植适应证提供了新思路。目的:观察微渠多孔羟基磷灰石修复犬下颌骨大面积缺损后与牙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方法:制作微渠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将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拔除犬双侧下颌前磨牙,拔牙3个月后,在双侧前磨牙处各制造2个近远端为8 mm、颊舌侧为10 mm、冠根方向为8 mm的圆柱型骨缺损,实验组植入微渠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对照组植入自体骨;3个月后于骨缺损修复区植入直径4 mm、高度10 mm的Dentium种植体。种植体植入4,12周后取材,进行锥形束CT、Micro-CT、组织学与种植体共振频率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植入4周后,两组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处有部分低密度影;12周后,两组种植体与骨结合的面积增加,种植体与植入材料结合紧密,无明显暗影;②Micro-CT检测:实验组植入4周后的植体表面被覆骨量小于对照组(P0.05);③组织学形态:苏木精-伊红、Masson与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显示,两组植入4周后术区均可见新骨形成,实验组种植体-骨结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④种植体共振频率分析:实验组植入4,12周后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种植体在各时间段均有良好的稳定性;⑤结果表明:微渠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能修复犬颌骨大面积缺损,诱导新生骨形成,与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 陈凯歌; 陈仁吉; 郭思远; 林雨楠
    • 摘要: 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成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59例,根据使用骨修复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为自体骨,共22例;B组为β⁃TCP,共18例;C组为BMP⁃2+β⁃TCP,共19例。将同一患者术前术后CB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通过CBCT三维重建的方法,分别计算术前骨缺损体积及新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评估其成骨效果。结果3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植入材料排出,无感染、裂开、排异等症状。术后12个月,3组患者CB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可见牙槽嵴裂隙区内有新生骨桥形成,新生骨组织在影像密度上与正常骨组织没有明显差别,上颌骨的连续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自体骨组成骨率为65.00%±16.66%,β⁃TCP组及BMP⁃2+β⁃TCP组成骨率分别为69.82%±17.60%、71.35%±17.51%,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244);且β⁃TCP组与BMP⁃2+β⁃TCP组两组成骨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结论β⁃TCP可以替代自体骨用于修复牙槽嵴裂,β⁃TCP中添加BMP⁃2并未明显提高成骨率。
    • 张华英; 赵雨薇; 于海洋
    • 摘要: 钛及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但钛表面的生物活性会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影响其最终的骨结合效能.作为一种有效的表面改性方法,紫外线光功能化技术不改变成品种植体的表面形貌,适合多数品牌的成品种植体表面处理.本文从紫外线光功能化技术对钛表面特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现状等方面对紫外线光功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前研究表明,紫外线光功能化后的钛表面表现为超亲水性,钛表面的生物活性提高,从而加速和增强骨形成,获得更好更快的骨结合,提高种植手术的成功率,适合椅旁操作,是一种有潜力的椅旁临床新技术.
    • 高文波; 马宗民; 李淑娴; 聂秀吉
    • 摘要: 背景:目前还没有就骨质、种植体直径与长度对初期稳定性影响的综合研究.目的:以载荷下种植体-骨界面的微动大小作为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探究骨质、种植体长度与直径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依据Zarb和Lekholm提出的骨质分类方法,建立Ⅰ,Ⅱ,Ⅲ,IV类骨质的下颌骨模型.参照士卓曼种植体参数,建立不同直径与长度的种植体模型,种植体直径分别为3.3,4.1,4.8 mm;长度分别为6,8,10,12 mm.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加载两种载荷(100,250 N),进行垂直和倾斜方向加载.分析比较各组模型中种植体-骨界面的微动分布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对影像资料采集及用途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结果 与结论:①垂直加载下,颌骨骨质较好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微动峰值出现在皮质骨区,颌骨骨质较差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微动峰值出现在松质骨区;倾斜加载下,4类骨质下颌骨中种植体-骨界面产生的微动峰值都在皮质骨区;②在4种加载方式下,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都随骨质的减弱而降低,随种植体直径与长度的增加而升高,且种植体直径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比长度大.
    • 高文波; 马宗民; 李淑娴; 聂秀吉
    • 摘要: 背景:目前还没有就骨质、种植体直径与长度对初期稳定性影响的综合研究。目的:以载荷下种植体-骨界面的微动大小作为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探究骨质、种植体长度与直径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依据Zarb和Lekholm提出的骨质分类方法,建立Ⅰ,Ⅱ,Ⅲ,IV类骨质的下颌骨模型。参照士卓曼种植体参数,建立不同直径与长度的种植体模型,种植体直径分别为3.3,4.1,4.8 mm;长度分别为6,8,10,12 mm。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加载两种载荷(100,250 N),进行垂直和倾斜方向加载。分析比较各组模型中种植体-骨界面的微动分布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对影像资料采集及用途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垂直加载下,颌骨骨质较好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微动峰值出现在皮质骨区,颌骨骨质较差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微动峰值出现在松质骨区;倾斜加载下,4类骨质下颌骨中种植体-骨界面产生的微动峰值都在皮质骨区;②在4种加载方式下,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都随骨质的减弱而降低,随种植体直径与长度的增加而升高,且种植体直径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比长度大。
    • 严佳慧; 郎欣蕊; 章燕珍
    • 摘要: 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完善和发展,种植牙成功率已经越来越高。然而,种植失败仍有发生,早期失败则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异物反应是宿主识别外来植入物发生的免疫反应,然而过度异物反应引起的纤维包封以及种植体表面的腐蚀则会阻碍骨结合,导致种植体早期失败。作为参与异物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可以在不同的刺激下被诱导分化成M1型和M2型,调节异物反应和新骨的形成。本文将对巨噬细胞在骨结合、纤维化、异物巨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展开综述,指导临床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行为减少早期失败的发生。
    • 郭雅彤; 陈溯; 王新
    • 摘要: 随着现代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口腔种植修复已成为恢复缺失牙功能的首选治疗方案。种植体植入后的长期临床效果不仅取决于良好的骨结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软组织愈合形成的良好封闭作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中的两种主要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种植体穿龈部位的早期粘附和增殖与钛种植体颈部的表面粗糙度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近年来钛种植体颈部粗糙度对周围软组织附着形成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今后口腔钛种植体表面改性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文才; 周黄君; 叶思娴; 冯浩
    • 摘要: 目的:评价分形分析在评估牙种植体骨愈合期内骨小梁生长情况,并预测骨结合上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种植治疗患者,对种植手术后(T0)、种植手术3个月后(T1)的根尖片进行分形分析研究:在根尖片上裁剪种植体近远中两个区域的影像作为感兴趣的区域(ROI),然后通过ImageJ软件执行图像模糊、相减、标准化、二维化、骨骼化等操作,获得骨小梁的二维数据,通过计盒法获得ROI内的分形指数。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在T0和T1时间点上,种植体周围显示出的分形维度(FD)指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共有14名患者的16颗种植体纳入了本研究,纳入人员的性别和年龄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从T0到T1时间点,种植体近中、远中和整体的分形维度指数均有升高,同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骨愈合过程中,种植体周围区域的FD值升高不受种植体品牌、患者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分形分析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经济的,描绘骨小梁生长情况,预测牙种植体的骨整合情况的分析工具。现有证据表明种植骨愈合期内,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的分形维数指数增加,分形分析对种植体骨结合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分析。
    • 周辰; 石晶
    • 摘要: 在20只SD大鼠右侧胫骨干骺端植入纯钛种植体作为实验组,在左侧制备相同深度的骨缺损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发现种植体骨结合部位在术后第4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最高,第7天开始降低,第21天明显降低。
    • 孙雨辰; 顾永佳; 郑荣裕
    • 摘要: 目的:探究葛根异黄酮对骨质疏松状态下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2周后,测量种植体周围骨体积分数、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最大拉拔力。结果:12周时,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植体周围骨体积分数、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最大拉拔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剂量组的植体周围骨体积分数、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最大拉拔力均大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葛根异黄酮灌胃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结合,高剂量葛根异黄酮灌胃时可以达到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似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