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觉

知觉

知觉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1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中国文学、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93篇;相关期刊862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探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3第四届中国睡眠大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五届救生学术交流会、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等;知觉的相关文献由207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逸峰、阎丽、张雨东等。

知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0 占比:80.8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51%

专利文献>

论文:293 占比:18.65%

总计:1571篇

知觉—发文趋势图

知觉

-研究学者

  • 周逸峰
  • 阎丽
  • 张雨东
  • 戴云
  • 樊舒非
  • 沈克强
  • 赵豪欣
  • 颜少明
  • 吴殿鹏
  • 朱敏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孟少杰
    • 摘要: 朱子有道心、人心之辨,又有“心统性情”之论,道心人心是否等同于性情便成为历来聚讼之处。事实上,朱子以四端论道心,因此道心和情在同一层次;若以《中庸章句序》中的道心人心说为定论,那么道心作为知觉之心,既有主体思维的功能性面向,又有源于性命之正的自然生发面向,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之归属于形气。朱子所说的道心虽在概念上不同于天理,但道心的主宰源于性理,因此,从本体论.上说,道心并不以人心为基础,道心人心说的理论意义基本等同于天理人欲之辨。
    • 齐伟民; 雍楠
    • 摘要: 设计心理学是在设计中研究人的心理因素,从而引导设计结果更加科学化、有效化。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心理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文章就设计心理认知中知觉的恒常性特征为研究依据,探讨已有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知觉恒常性概念的应用、知觉恒常性对建筑设计的意义以及知觉恒常性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 丁素红; 凌嘉敏
    • 摘要: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需要满足日渐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及目标不完全明确的需求。该文以磁器口街区为实证研究案例,通过对磁器口传统街道空间场所特征吸引力的实地考查,以观察者明确节点的发现点与目标点的距离反映节点对游客吸引力的强弱。将吸引力作为空间“认同性”的评价指标,与空间形态特征、界面的美学特征、其他知觉体验等做关联性研究。以此挖掘面对吸引力目标所需要应对的内容和方法,从而为今后更为广泛的传统街区改造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张唐宁
    • 摘要: 荀子的“知”,不仅打通了“能知之人”与“被知之物”之间的关系,而且包含着动词与名词两层含义。前者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知觉能力”,又分为感知与考量权衡两个方面;后者指的是认识的内容与结果——知识,二者有着时间与逻辑的先后。而在认识过程中,“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则造成了对事物与心灵的遮蔽,对“知”这一含义进行现象学还原,可以从中还原出对生活的好奇心、与个体共在的他者、个体共存的经验世界。
    • 丁明
    • 摘要: 认知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实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汉字是汉民族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其产生、发展和演变势必带有着汉民族的认知特点,汉字在使用过程中趋简的演变倾向也势必受到使用者深层次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认知心理学的视域下,结合注意、知觉、思维等认知心理学理论,进一步讨论汉字简化问题,可为汉字简化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理论支撑。
    • 陈衡潇
    • 摘要: 视觉传达是信息传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提高受众对视觉传达信息传递的感知效果,帮助传播者更好地构建视觉语言,该文从视觉符号、信息识别、知觉等方面入手,从视觉感知的角度浅析视觉传达。
    • 陈星彤; 安逸群; 罗娜; 丁淑贞
    • 摘要: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知觉压力、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知觉压力在病耻感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79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知觉压力得分分别为(60.20±14.57)分、(47.51±12.27)分,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2.18±0.64)分、(2.24±0.67)分、(2.40±0.67)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知觉压力在病耻感与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维度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9.88%、17.10%、35.28%。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耻感、知觉压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可通过帮助患者降低病耻感水平、改善知觉压力,以促进患者选择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 宋荣; 张慧妮
    • 摘要: 自我及其同一性影响着认知理论的发展,现有的物质实体论的生物实体自我观、非实体理论的心理模式自我观和非物质实体论的笛卡儿二元论自我观都有其局限性。洛尔结合了三种观点的优势,建构了以亚里士多德实体观为基础的新二元论心理实体自我,突破了三者的局限。在简单的自我实体基础上,洛尔用经验的主体构建了自我的同一性,自我意向心理状态延伸到非我外部世界的作用在与经验相关的知觉、行为、思维以及自我认知四种核心能力中体现。洛尔的心理实体自我及其核心能力的设定展示了经验的两个层次,突出了亲知、自我指称的认知重要性,赋予了指称对象客观实在性,为意向指称主体研究做出了贡献。
    • 陈蕾; 袁丙坤; 李文源
    • 摘要: 目的探讨压力知觉在健康关注度与生活习惯间的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国3省的414名研究生进行调查,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压力知觉对健康关注度与生活习惯关系的中介和调节效应,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健康关注度得分越高,各项生活习惯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压力知觉越高,各项生活习惯得分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知觉在健康关注度与早餐习惯、熬夜习惯之间起到调节效应(P<0.05)。压力知觉在健康关注度与早餐习惯、饮酒习惯、运动习惯和总习惯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标准化直接效应及95%CI分别为0.422(0.332~0.511)、0.199(0.108~0.290)、0.481(0.395~0.567)、0.645(0.572~0.718)。结论健康关注度较低、压力知觉较高的研究生易出现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压力知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关注度对部分生活习惯的效应。
    • 于锦江
    • 摘要: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是当代瑞典的著名诗人,也是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诗歌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意象与凝练的语言呈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世界。这一深邃而隐秘的世界,诗意地与现实个体的生存境遇遥相呼应,构成了一个展现可见与不可见之边缘的文学舞台。在这些诗歌中,知觉的主体如何进入这一世界,与这一世界的关系何在;通过法国学者莫里斯·梅洛-庞蒂的哲学,从知觉的身体出发去探求特氏诗歌何以将自我、世界中晦暗的部分主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