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天津
  • 出版时间: 2010-05-28

主办单位:中国声学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语言学会

会议文集: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研究借助Praat语音标注及分析软件进行,对23位中国学生英语朗读口语中有关韵律词内的突显和句子语调的突显实现方面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在英语本族语中对突显实现起重要作用的音高、音长、音强三个韵律特征在受试朗读口语中对实现韵律词内的突显重要性有所不同,表现为:音高最重要、音强次之、音长最后;此外,受试朗读口语中出现的音高重音类型误用、调群切分不当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句子语调的突显实现。本研究对认识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突显实现状况、从而改善话语节奏和语调有一定的帮助。
  • 摘要:本文报告的卫拉特蒙古语实验语音学数据和分析表明,在对元音分布和音节 组合有效控制的条件下,在双音节词里, 词重音位于词首音节;重音的主要声学相 关物是音高和元音音质:重读音节呈稳定的较低的平调,元音结构完整。非重读音 节表现为较大的音高变化动程或相对较大的音高值,元音趋于弱化。首末音节在音 强和时长方面的差别主要反映了音节语音 结构的差异,与重音的相关性不明显。
  • 摘要:汉语是声调语言,体现不同声调的基频复杂多变,而对于同声调的基频包络 却有着许多相似。本文针对汉语单音节, 研究汉语的音高模式及其参数化描述。通 过分析汉语语音基频曲线的变化规律,从 基频复杂的变化中归纳汉语四个声调的音 高共性,提出了汉语的音高模式。为更全 面的描述声调特性,区分不同发音人的音 高特点,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频特性参数 化描述的方法。基于该参数化描述方法, 不仅能够体现基频曲线的变化规律,而且 能够直观的反映基频表现的音高特点。
  • 摘要:本文以179 个粤语⒈常用入声字为语 料,以不同普通话水平的A 组B 组粤语背 景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第二语言语音习 得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考察A 组B 组被试 普通话声调偏误的表现、顺序、规律及原因。研究发现声调的总偏误率A组明显低于B组;粤语入声字上阴入、下阴入和阳 入三个水平内,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偏误率 差异极其显著,阳平的偏误率最高。上阴入、下阴入字的普通话阴平的偏误率最低;阳入去声的偏误率最低。A组、B组被试之间声调、声母和韵母偏误率的顺序相同,即:声调>声母>韵母,A组的偏误率比B组低,差异显著。我们用praat、“桌上语音工作室”电脑语音软件测试发现:调型、音高、关键点音高的变化是学习声调的重要因素。
  • 摘要:本文对鄂伦春语白银纳方言双音节词的重音进行实验语音学研究,从时长、音强和音高对该语言的重音表现和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该语言双音节词重音最显著的语音表现是音高方面的变化;2早期提出的该语言存在两种重音模式的说法在本文的研究中得以印证;3两种重音模式的分布与音节结构相关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某些音节结构中这两种重音模式呈现互补分布。
  • 摘要:本文用声学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归纳布里亚特语单词的音长、音高和音强分布模式的同时,探讨了这些模式与词重音之间的关系问题。
  • 摘要:本文讨论汉语语调结构研究问题,旨在促进 语调研究向纵深发展。主要论题:(1)汉语语调结 构研究的难点;(2)相关理论;(3)汉语语调结构 研究中的若干疑问;(4)攻克难点的关键。
  • 摘要:本文对汉语普通话r 声母的个体特 征及其在法庭话者鉴别中的应用进行了分 析。结果表明:r 声母的语图特征可以分为 强摩擦、弱摩擦和无摩擦三类;同一说话 人r的发音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r声母的共振峰频率均值在不同话者之间具有显 著差异;根据语图特征的摩擦类型进行共 振峰频率均值的比较使得话者区分的有效 比率提高;r声母受协同发音影响较大,共 振峰具有较强的动态性,F2 受协同发音影 响最大,但r声母在词中和句中其共振峰 动态特征除F1 外无显著差异。上述特征有 助于法庭话者鉴别。
  • 摘要:在声纹识别研究领域,除了说话人之间差异导致的问题外,说话人自身变化引起的声纹改变,也是影响鉴别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声纹打卡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说话人鉴别率不稳定,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采用打卡系统几年来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对声纹漂移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采用PRAAT工具分析语音基频,能量及共振峰的变化,得出不同特征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声纹的基频范围会随时间推移出现明显的上下波动,而能量均值随着时间推移却趋于稳定。另外,系统鉴别率的下降可能与共振峰的改变有关,因为共振峰与系统采用的MFCC特征有直接的关联。
  • 摘要:本文采用语调音高起伏度的计算方法,对十位 汉语北京话发音人的四组强调焦点句语料进行定量分 析,考察强调焦点在不同位置上的音高表现,并与自 然焦点句的音高表现对照比较。研究表明,强调焦点 所在的调群调域扩展至覆盖语句调域是强调焦点句语 调音高表现的重要特征。同时,语调结构特征在强调 焦点句中得到充分表现。起伏度是进行语调量化分析的重要指标。
  • 摘要:《闽音研究》是汉语方言调查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本文分析《闽音研究》标音法的特点,指出早期的方言语音研究过于崇尚审音,标音过细、对音位系统性的认识不足。
  • 摘要:越来越多的录音资料出现在各类诉讼案件里,法庭话者语音识别成为法庭物证鉴识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简单介绍了 贝叶斯的似然率理论,给出马德里 Politécnica 研究院(UPM)开发的法庭语音 识别系统BATVOX的概貌。利用 BATVOX 系统处理了几个真实案件语音, 并对结果做了讨论。
  • 摘要:京味吆喝声属于乐语的一种,本文 对京味吆喝声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 析与探索,主要包括:声调语调、语速、 节奏、重音四个要素。整理归纳了乐语的 四种韵律特征的一些特点,期望对乐语及 乐语的韵味研究能够有一定的启发。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基于人耳听辨结果的电 视新闻播音停顿边界的时长特性。实验方法为人耳听辨实验与标注相结合进行 停顿边界时长研究。被试者要求将听到的 《新闻联播》的停顿和重音位置标出;标注 工作则是笔者在无文字版播读稿件的状态下 进行的。最后综合两实验的结果对时长进行 分析。实验表明:①句内停顿无声段的时长相当于 新闻播音中普通音节时长的67%,分句间停 顿无声段相当于1.5 个普通音节的时长,句子间停顿无声段相当于3个普通音节的时长。②停顿边界音节时长:在不含轻音的音节组合模式中,其停顿前尾音节时长大于停顿后首音节的时长,含轻音的音节组合模式的时长统计结果相反;在停顿前的三个音节中,普通模式与重音模式下的尾音节时长最大,轻音模式下的停顿前尾音节时长最短; 在停顿后的三个音节中,首音节的时长最 小;重音模式下的音节时长都普遍大于相应 字位上的普通音节时长。
  • 摘要:提取能表达语音性质的特征参数是语音识别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听觉系统使用频域和时域两类信息识别语音,但目前的语音特征参数主要提取自声音的频谱,那么由频谱能提供多少语音分类的信息呢?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文中首先通过响度密度谱、MFCC参数和PLP参数的欧氏距离比较,研究谱信息在单元音静态识别中的表现。然后通过构建HMM,在不同参数维数下对所有能独立发音的汉语韵母进行识别,测试这些谱表达式在加入时域变化信息后在元音动态识别中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频谱可以提供元音分类的信息最少是93.3%,加入时间信息后,总识别率提高了3.5%,识别效果最好的元音是/I/,效果不佳的是/γ/。
  • 摘要:本研究以语调格局为基础,对四位发 音人三种调群四种语气上百种句子的语句 调域、调群调域以及各语句内韵律单位之间的起伏进行细致而深入地分析,得到了语调 格局框架下四种语气的语调分布格局模式, 以及上线、中线和下线各自所起到的语调作 用,通过实验得到了英语语调的类型特征。
  • 摘要:语音信号的频谱分布在语言感知中 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基于汉语韵母的频域 特征,提出了一种韵母感知差异的度量方法。首先选取韵母的三个关键帧,然后计 算三帧附近的平均LPC 谱,进而计算特定 频率段上的积分,以此作为每个韵母的特 征向量。最后定义韵母之间距离的计算方 式,并算出了韵母的感知距离矩阵。通过 对比韵母的视位混淆树、单韵母共振峰分 布图,看出基于LPC 谱的汉语韵母距离分 布与两者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通过对汉语 言语听辨实测数据中的韵母进行混淆度计 算,并将混淆度与基于LPC 谱的距离矩阵 相对比,发现两者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表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LPC 谱的汉语韵母 感知度量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摘要:本研究采用语音实验和音系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考察了普通话重音的层级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普通话重音存在层级性的差异,表现为“核心重音”和“核心前重音”的对立,具体地说,“核心重音”和“核心前重音”的语音表现差异不大,但这两类重音的音系实质不同,“核心重音”具有“必要性”和“唯一性”的特征,而“核心前重音”则具有“选择性”特征。基于语音分析,研究进一步指出,普通话焦点与重音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从焦点到重音的实现,受韵律结构的制约,制约表层重音实现的底层原因是节律上的“相对强弱”关系,节律“强”的位置可以实现为核心重音或核心前重音,节律“弱”的位置在句子表层没有重音实现。
  • 摘要:本文将不同语速下句子的音高 表现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语速是影响语调 音高的重要因素,慢速使音高降低,主要体 现在调域下线的下降。四个调类中阴平调的 音高表现最稳定,受语速影响最小,其他调 类均不同程度受语速影响,比如因语速变慢 而降低音阶。音高下倾在这三个调类的句子 中体现比由阴平构成的句子要强烈。语速快 到一定程度会改变句中阳、上、去调类的音 高走势,使基频曲线趋平,但因为边界调的 作用,这种趋平走势往往影响不了句末音节。
  • 摘要:英语语音学习中,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 异会对语音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学生常常 将方言的发音特点迁移到英语发音中来,影 响英语语音的学习和运用。本文探讨了胶东 方言对胶东人学习英语的影响,并针对不同 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
  • 摘要:视频和音频两个模态的信息在交际过程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是 情感表达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发音人和听者对情 感的表达(编码)、感知(解码)与这两个模 态(面部表情和情感声音)的关系,以及文化 背景对情感表达和感知的影响。分析了40位中 国听辨人(其中20位为日语学习者)以及40位日本听辨人(其中20位为汉语学习者), 对2位中国发音人和2位日本发音人的7 情感 表达在三种模态(即只有面部表情、只有情感 声音和面部表情与声音同时存)情况下的情感 感知模式,比较了不同模态下情感感知模式的 异同,通过感知模式相似度的考察,发现语言 文化背景在不同模态下对情感感知的影响不 同,对声音模态的影响大于面部表情的影响。
  • 摘要:本文工作的背景是对晋方言普通话的研究,通过对山西长治地区年龄在16 至 19 岁发音人的双音节词语的20种声调组合 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到了该地区普通话双 音节词语声调的语音特点及其参考普通话 测试评分标准,从统计意义上对易犯错的 声调类型进行了简单归纳。从声调角度研 究地方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的区别,可以 为普通话测试中关于方音语调的评判提供 参考,也可以帮助提高该地人讲普通话的 水平。
  • 摘要:重庆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由于所辖范围很大,各地方言有差异。本研究关注的是通过于通行于重庆市区的方言,对老中青总共30位重庆市主城区人的语音材料进行语音实验,统计分析,考察了重庆方言单字声调的音高与音长统计特性。通过主体分析、极限分部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到每一个声调调位内部声调变体的分部趋势,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重庆方言新变化的发展。
  • 摘要:汉语的声调和语调共存于语句音高模式之中。汉语单字本身就具有音高升降变化的声调,这就存在一个声调与语调共存并互相作用的问题。汉语的句调和声调是分离的,句调是不受声调支配的自主超音段。当一个音高曲线呈下降趋势的去声字出现在表现为上升模式的疑问语调的句尾时,仍然能够看出这个去声字还是一个降的声调。在疑问句中,句子的最后会加上一个表达疑问的升调。但疑问信息并不主要依赖于疑问句句末出现的上扬尾巴,这是因为它在寄生在最后一个字调后面的同时,整体体现在了最后一个音节上。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声调与句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前面字的声调音高曲线的提升只是受到最后一个字提升趋势的影响,这种现象或可叫做预升。
  • 摘要:语音具有相对稳定的音节节律的现象,最近的研究[1]利用一种十分巧妙的行为实验方法将这种基本的语音特征与其可能的大脑机制联系起来。本研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以寻找受试者感知普通话的大脑窗口,并进一步探讨音节节律现象可能的大脑机制。本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感知语音的窗口时位于较宽范围内的窗口,而且音节节律在5-8HZ范围内时听辨效果最佳;第二,大脑辨识语音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语音段长度作为基本单位会具有不同的效果。
  • 摘要:玉山方言及其下镇腔属于吴语处衢 片。本文通过声学分析和合成听辨两个实验,对玉山县下镇方言的单字调进行了研 究。研究发现下镇方言八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阴平[432]、阳平[335]、阴上[555]、阳上[321]、阴去[552]、阳去[441]、阴入[55]、阳入[33]。实验结果还表明:被有的 学者感知为低平调的玉山方言阳上调实际 是一个低降平调。
  • 摘要:由于蒙古语标准音测评工作的每个环 节均由人工来完成,因此无论在工作效率上 还是在确保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公开性、公 正性方面均存较大的缺陷。研制和开发蒙古 语标准音水平测试系统成为当前标准音水平 测试工作中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为此,我 们初步提出了基于语音声学特征的蒙古语标准音机器辅助测试系统的思路。对蒙古语标准音语音进行声学分析, 建立“蒙古语标准音声学参数数据库”。根 据此数据库确定各等级语音“框架”并通过 语音分析控件开发蒙古语标准音水平测试辅助系统。
  • 摘要:本文应用元音格局理论和实验方法,考察了斯瓦希里语的元音格局,并对斯语学生汉语一级元音的习得进行了偏误分析。研究发现,斯语元音格局是以/ I 、u 、a/为顶点的锐角三角形,/ε、(c)/在垂直方向位置居中并分布在三角形之外,各元音在水平方向上的排列次序为/I、ε、a、(c)、u/。斯语学生习得的顶点元音都呈反弹模式。斯语学生对于/γ/的习得效果最好,而/ y/和/ l/的发音准确度较低,对于元音/I/,女性发音较男性好许多。
  • 摘要:满城话的连读变调分后字非轻声和后字轻声两大类,后字非轻声的变调基本上是共时变调,可以用同化、异化、弱化等语流音变现象来解释;后字轻声的变调有的是共时的音变,有的用共时音变难以解释,可能是早期读音的遗留,还有一些是临近方言的影响,满城话的后字轻声变调不是一个层次。
  • 摘要:本文提供了有关蒙古语土尔扈特土语1元音固有特性的基础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基频值的高低具有相对的开闭差异,而时长值与振幅值两者的相关性也体现出一定范围之内的分布倾向。
  • 摘要:为了解决数据时长较短条件下的语 音频谱精确估计的问题,本文利用参数频 谱估计方法建立AR 模型(线性预测)对短 语音数据进行频谱估计,并与经典方法中的FFT 和周期图的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 果显示,使用AR 模型估计的结果远远优于 传统的计算方法,更适合时长较短的案件 语音数据,能更容易得到更精确的频谱值。
  •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德昂语中没有声调的布雷方言中焦点的韵律编码方式。用问答匹配范式请发音人在四种焦点条件下(焦点在句子首、中、末及宽焦点)结合两幅图片自然说出长、短两种实验语句。对7位发音人5次重复的语料进行声学分析,结果表明:[1]焦点词上没有明显的音高提高,也没有焦点后音高骤降和音域变窄的现象;[2] 焦点词的时长有明显增加(10%左右)。德昂语中焦点的韵律编码方式不同于汉语以及印欧语系中大部分语言,而与台湾闽南语及粤语相似。
  • 摘要:本文采用起伏度的计算方法,对四位汉语北京话发音人的无疑问词的疑问句语料进行定量分析,考察语句调域和调群调域的音高表现,并与陈述句语调的音高表现对比。研究表明:疑问句的语句调域整体提高,同时句末调群的后字调域大幅度加宽,使句末调群调域覆盖全部语句调域,成为疑问句语调音高表现的重要特征。研究显示出起伏度是语调量化分析的重要指标。
  •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标准普通话中9个元音发音的声学特征,特别是共振峰模式、特点及共振峰频率的目标值,进而分析不同发音人之间的共振峰差异情况。总体说来,利用每个元音的前四个共振峰进行话者鉴别时,元音/a/和/I/的话者区分率最高,元音/u/的话者区分率最低,其它元音居中。
  • 摘要:以对普通话阳平的分析为重点,提出普通话中存在与吴语的阴、阳调域类似的高、低两个调域,阳平和上声属于普通话低调域的假设。支持这个假设的证据来自三个方面:1)在声调的协同发音中,阳平的高音点有着较大的自由度,阳平对前面声调高音点的作用与上声类似,语句中阳平音节在感知中的重度低于阴平和去音节;2)阳平后的轻声音节比阴平和去声后的轻声音节高,句末阳平的升幅与句末调域的扩展不成比例;3)在调价不高的条件下,阳平的辨识只需要较小的升幅感知中低平调与阳平的拟合度甚至超过了与阴平的拟合度。
  • 摘要:普通话上上连读前字变阳平一直是 个谜,有人认为是语音规则的作用,有人认为是历时音变的作用,还有人认为是语 音规则和历时音变的共同作用。本文通过 调查《方言》杂志从创刊到2009年间有关 连读变调的文章,统计出了85种汉语方言 中上上连读前字变阳平和降升调连读前字 变升调的情况。统计数据表明,上上相连 前上变阳平不是语音规则作用的结果,而 是否属于历时音变则需要进一步考察。
  • 摘要:红丰、比贡、大狗场等仡佬语方言的鼻音声母,普遍带有不同程度的浊塞音(塞擦音)成分,不构成系统的音位对立。从汉借词的读音、固有词的读音、固有词语音形式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性,音位系统和语音类型共性等角度来看,仡佬语鼻音的这种特征是后起的,发生的是鼻音塞化音变:[m-、n-、(n)-]>[mb-、nd-、(n)g-]>[mb-、nd-、(n)g-]>[mb、nd、(n)g]。
  • 摘要:本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测算了 太仆寺旗方言单字声调的调值。研究发现太 仆寺旗的入声和去声正在发生演变。具体表 现为:入声的起点音高抬高,调域变宽,音 长也在变长,存在舒声化现象;去声调值由 以前的[213]正在向[211]转变。入声的演变 是太仆寺旗方言和普通话两个声调系统互相 影响的结果,去声的演变是随着入声演变, 声调系统内部自动做出调整的结果。
  • 摘要:本文通过对迁居县城的曲堤人的单字调、曲堤方言及济阳县城方言的单字调分析发现,迁 居县城的曲堤人的四个单字调值是阴平32,阳平 53,上声53,去声51。迁居人员的单字声调在起 调和收调高低上受迁居地的影响较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