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文化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9388篇;相关期刊639种,包括中国德育、班主任、学校管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8年专题研讨会等;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由180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晓宁、周勇、张燕等。
班级文化建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388篇
占比:91.72%
总计:21138篇
班级文化建设
-研究学者
- 陈晓宁
- 周勇
- 张燕
- 李艳
- 李静
- 王娜
- 王芳
- 陆平
- 何晓云
- 刘令军
- 孙莹
- 曹莉
- 杜兆义
- 林珊珊
- 熊生杰
- 陈宇
- 仇言妮
- 任志宏
- 何丹
- 何捷
- 余巧
- 余清臣
- 关奇霞
- 农大明
- 刘红云
- 刘铭茵
- 单增义
- 史延虎
- 吕开妹
- 吴克燕
- 吴成炎
- 吴炫露
- 吴玉芳
- 周小龙
- 周少娟
- 周希
- 周玉
- 唐惠芬
- 夏光清
- 姜国军
- 姜玲
- 孔英华
- 孙召弟
- 孙楠楠
- 孙维维
- 宋丽丽
- 左文珍
- 常虎
- 张志强
- 张绪忠
-
-
-
-
-
摘要:
浙江省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创建于2008年9月,是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为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投资建设的余姚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农村学校。学校坚守“让农村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的办学初心,坚持“多一个标准就多一批好学生”“行为教育是比读书更重要的教育”的育人理念,努力实践“善真美圣”新四维全人格教育,积极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开发了国学经典课程、青春健康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学友互助课堂、出操做操课程、新四维拓展课程、“创玩工坊”课程、一年级有声拓展阅读等特色课程。
-
-
刘召琼
-
-
摘要:
班级文化建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在潜意识中得到熏陶,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高贵品质。本文介绍了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及这些做法对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作用。文章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来实施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学生每天读写背一句名言警句;落实课桌文化活动;练习坐姿或站姿、集体唱歌、师生问候;组织学生边跑操边呼励志口号、背古诗词等;坚持让学生练习书法;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活动;组建《故事人生》剧社、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和学习互助小组。通过这些活动,实现学校提出的“七个一”育人目标,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为班级文化奠定坚实的底蕴。
-
-
满敬环;
张宝
-
-
摘要: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让班容和班风与众不同,突出自己的特点。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遇到的困境做出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
-
陈锦嵘
-
-
摘要:
班级文化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一般包括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环境文化和班级活动文化三个方面。抓好班级文化建设能潜移默化地润泽学生的思想,促进班风、学风良性发展。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学校的文化理念“泉文化”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
何鑫山
-
-
摘要:
随着教育得不断发展和推进,在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班主任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信念,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给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用更好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班级文化的建设表现在班风,班级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在小学阶段,进行班级文化的良好建设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班主任需要结合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策略。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良好班级文化的作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班级活动环境。
-
-
闫玉芳
-
-
摘要:
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建设好班级文化,应创设具有熏染性、人文性的班级物质文化,构建具有倡导性的班级制度文化,培育具有引领性的班级精神文化。在实践中还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突出特色,体现班情。班级标识是班级文化的可视象征。2014年7月,笔者迎来了新的家人一新一届一年级新生,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就相约在莲花池公园,大家互相自我介绍。
-
-
张永兰
-
-
摘要:
现阶段,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是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核心内容。鉴于此,文章针对新时代甘肃临夏民族地区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策略展开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
-
赵莹
-
-
摘要:
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各大院校的建设和兴起,增加了毕业学生就业竞争。中职学校作为国内职业教育的培训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未来职业就业和发展均面临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且,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对专业能力的提升过度重视,忽略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及班级文化的建设,这显著增加了中职学生就业难度,降低其在职场工作能力。工匠精神是个体精神体现,是从业者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及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其对个体职业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及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旨在提升中职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挥个人能力,在行业发展中贡献自身力量。本文对中职学校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概述,重点讨论并分析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和班级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及途径,旨在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为规划职业提供精神指导。
-
-
张军
-
-
摘要:
高中班主任在进行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工作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中存在的困境,也要从学校的整体管理要求出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管理手段优化,在先进管理理念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结合下保障班级管理的质量。高中时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身心发展特征,而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要从工作的实践出发,强化管理意识、优化管理手段。文章主要探究了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建设文化、开展管理的策略,正确认识班级管理的必要性,明确班级管理存在问题,探究班级管理手段的创新方案。
-
-
-
彭爱英
- 《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惟有葵花向日倾,微笑着活出灿烂的自己.这也是人们喜欢向日葵的原因:执着、乐观、积极向上、无私奉献.希望把班级建设的根深深扎进葵花文化的土壤中,让其浸润学生的心灵,教学生做葵花一般的人.二年级的小朋友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且不懂感恩。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契机定规矩、诱品格。进入三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做事变得谨慎,这个阶段主要以活动促发展。四年级的孩子团队意识己经形成,集体观念与日俱增。这个阶段主要以班内小组为单位整合评价促学生坚持不放弃。
-
-
-
黄艳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8年专题研讨会》
-
摘要:
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也是责任最重、任务最繁琐的工作岗位,特别是在初中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工作更是繁重.班级文化建设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通过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以及班风建设,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