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气质
民族气质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0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紫光阁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等;民族气质的相关文献由9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晓梅、任苒、娜尔纳等。
民族气质
-研究学者
- 姜晓梅
- 任苒
- 娜尔纳
- 雷显峰
- 于亮
- 于晓晶
- 云雅洁
- 任心照
- 任菲
- 何绵山
- 余江玲
- 元子
- 冯林
- 刘亚
- 刘常喜
- 刘建峰
- 刘新凯
- 刘晓林
- 刘晶晶
- 刘永安
- 刘轶楠
- 叶晓霞
- 吉立峰
- 吴儒
- 吴若峰(图)
- 周武
- 周莹
- 多布
- 子沐
- 宋辉
- 小渔
- 尹红领
- 屈文焜
- 崔薇
- 巩中坚
- 张娟
- 张惠明
- 张楠
- 张永强
- 张琪
- 张琴玉
- 张艳燕
- 影子(文/摄影)
- 徐抒晨
- 戴云波
- 李凝
- 李媛媛
- 李敏
- 李正军
- 李渭
-
-
林英碧
- 《黑河学院学报》
| 2018年
-
摘要: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是东西方钢琴音乐融合的典范,吸收了西方最基本的钢琴音乐理论,结合中国的古典民乐、民歌等传统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气质和演奏特色的钢琴作品.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在和声、旋律、情感表达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有必要针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中的演奏特色和民族气质展开研究.
-
-
影子(文/摄影);
多布;
刘新凯
- 《汽车实用技术.自驾游》
| 2020年
-
摘要:
皇历包,展现着古老的精神风貌,表达着纯朴的民俗文化内涵,蕴含着华夏文明博大、雄奇的民族气质。香包在我国的历史非常久远,出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现了古人把装满香草(江离、辟芷、秋兰)的佩帏带在身上的情景。状为锁形的皇历包,是传承在太行腹地山西阳泉民间的一种古老香包,颇具北方特色,包面是寓意美好的精美刺绣,包内不仅有中药与香草,还把皇历装入其中,寄托着心灵深处的美好祝愿,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
-
-
郭少丹
- 《当代广西》
| 2020年
-
摘要:
厉行节约从来不是偶然为之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全社会每一个成员参与,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和审美标准,继而上升为文化认同和人生观念。只有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才能培养务实、勤勉、节约的民族气质。大兴节约之风,必须深刻认识到厉行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吃饭是老百姓天大的事。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
-
- 《中小学电教:教师版》
| 2020年
-
摘要:
舒兰市第三实验小学校以"激发生命的力量"为办学理念,以养正教育为核心,以书法艺术特色为主线,深化"两全"教育,实施五育并举,培养有文化自信、民族气质、全面发展的中国人。学校突出抓好干部、教师、家长厂支队伍建设,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水平高的领导干部队伍;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的"四有"好教师。
-
-
张琪
- 《艺术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意象"是一项重要学问,它是中华民族优秀艺术家的精神起源.意象油画图像油画凭借着独有的魅力在中国艺术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亦成为中国画家认可的绘画创作流派.本篇拙论分析了意象油画的概述和分类,并对中国当代意象油画展开解读,希望能为中国意象油画未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带去建设性补充.
-
-
-
-
-
-
-
唐鸿妍
- 《201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在青藏高原上,聚居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民族——撒拉族.这个民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气质,这种民族气质对他们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语言生活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在没有民族文字的情况下,还良好地使用着自己的民族语——撒拉语.但对于撤拉族来说,独特之处不止于此,他们在使用撒拉语的同时还兼通藏语、汉语方言、汉语普通话甚至还会书写阿拉伯文字.因此,本文将依据青海省化隆县甘都镇唐寺岗村撒拉族的语言调查材料,对撒拉族形成独特民族气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民族气质对语言生活的影响.具体介绍了撒拉族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状态,正是这两种生活状态成为影响撒拉族多语生活的两项必不可少的主客观因素。生产生活需要。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就是为了生存在青海这样一个并不算拥有肥沃土地的地区,他们需要再次与其他民族进行贸易往来,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他们交际的重要工具,使得他们不得不接纳并学习当地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唐寺岗村原又是藏族聚居区,在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使用当地语言进行交流。因此,此地的撒拉族会藏语也就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精神生活受到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吸收“贵和尚中”、“和而不同”的思想。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92%的地方,汉族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各个民族。因此,汉语方言也成为唐寺岗村撒拉族普遍应用的一种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