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
文化信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1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信息与知识传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0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314237篇;相关期刊1011种,包括云南图书馆、科教文汇、中国地名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新时期博物馆展陈与教育学术论坛、第十一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2012年第三届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化信息的相关文献由15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立军、伍萍、唐祥金等。
文化信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4237篇
占比:99.50%
总计:315804篇
文化信息
-研究学者
- 张立军
- 伍萍
- 唐祥金
- 张煜
- 张钦楠
- 王健
- 刘红
- 吴磬军
- 周相利
- 张凤
- 徐欣禄
- 焦年华
- 王亚南
- 王俊英
- 王子今
- 王成
- 王爱琴
- 王芳
- 苏惠敏
- 蒋元猷
- 赵祎缺
- 韩伟
- 高举宏
- 黄林
- 黎鸣
- 么孝颖
- 付新军
- 修海林
- 倪砼
- 傅佳楹
- 刘娟
- 刘小云
- 刘振光
- 刘晓云
- 刘晓新
- 刘爽
- 刘皓
- 刘翠兰
- 卢青
- 吕丽盼
- 周刚
- 周君
- 周婧
- 周晓红
- 周玲俐
- 周黎
- 夏伟
- 夏雁
- 姚远
- 孙建勇
-
-
毛煜青;
邹建玲
-
-
摘要:
分析中国农耕文化负载词研究的背景。概述文化翻译观和文化负载词。以《过故人庄》为例,基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对比分析许渊冲、曾冲明、曾培慈、唐一鹤等以汉语为母语译者的四个译本,探究不同类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认为为了对其中的农耕文化负载词进行准确英译,确保其蕴含的文化信息的完整传达,译者应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等翻译方法,从而增进外国读者对中国农耕文化的理解,促进中国农耕文化的对外传播。
-
-
黄笛
-
-
摘要:
本文以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基础,辅之以奈达的文化分类法对《骆驼祥子》中文化信息的翻译进行研究,探析俄译者 Е.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ая-Молчанова 在处理《骆驼祥子》中负载文化信息的词句时使用了哪些翻译方法来实现文化功能对等,并阐释使用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
-
-
谢孙;
郑杨硕
-
-
摘要:
以前沿科技赋能智能观光车座舱创新升级红色旅游的观光方式提升游客游览体验,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驱动红色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总结了智能座舱现在所存在的前沿技术和理论,基于诺曼三层次理论的延伸,从本能、行为、反思三个维度定义智能座舱在具体观光场景中的功能体验。在保证座舱舒适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结合前沿技术,打造拥有定制化感官体验、多样化交互体验以及多元化情感体验的智能座舱,实现在游览观光场景中的导游、导览、导读功能体验。智能观光车座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红色景区观光方式,浸式观光体验让游客在观光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
-
黄艳;
王宣方
-
-
摘要:
叙事设计是近年来景观设计方法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议题,是构建具有集体记忆的精神场所并使景观成为体现文脉特征的重要途径。由于文本数据对文化信息脉络和本质呈现的可靠性,能更为准确而全面地传达出文本中与场地有关的文化信息,因此基于文本数据的叙事设计使景观结构、序列和景组的布置更加理性,能够构建起公众对场地的独特感知与体验。本文将文本数据分析法引入到景观叙事设计中,借助编程语言和统计分析技术辅助设计决策,将错综复杂的非物质文化信息转化为以时间、空间、人物、情节等为信息轴的特征数据集,构建出文本数据地图,使其与空间组织逻辑相耦合,并在此基础上绘制表达场所情境的分镜图,探索了景观叙事性设计的创新途径和方法。
-
-
巩建霞
-
-
摘要:
翻译是国际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措施。由于中文和英文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这些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的翻译和跨语言交际并未能准确而恰当地实现语言之间的沟通。因此,跨语言交际和中英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准确表达便成为实现准确的语言切换与信息传递的关键,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和跨语言交际的效果,就必须充分理解中文英文代表的文化差异并充分地认识中华文化和英伦文化中一些典型和突出的内容。特别是一些与我们日常交流与翻译内容相关的文化信息,更要熟谙于心。这是提高中英文翻译和跨语言交际质量的前提与基础。
-
-
张凤
-
-
摘要:
外宣翻译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人们文化自信、塑造国家良好形象具有深远意义。传统外宣翻译较为强调文本及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对翻译者背后的文化信息关注较少。而文化自信视域下,较为强调外宣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处理,促进外宣翻译的创新化。文章从功能目的论、生态外宣翻译伦理、顺应翻译理论的维度,分析文化自信视角下外宣翻译的文化信息处理理论,从明确文化信息在外宣翻译中地位、选择外宣翻译的策略、创新外宣翻译的方法、落实文化自信的维度,提出文化自信视角下外宣翻译的文化信息处理方法及对策。
-
-
熊林;
高贵平
-
-
摘要:
随着我国的数字媒体行业和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也逐渐地成长起来,成为传播我国文化信息,并且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当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基于此,该文首先讨论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其次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然后介绍了对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的思考.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
-
李蓉蓉
-
-
摘要:
从译介学角度出发,认为《孺子歌图》童谣中方言、修辞、游戏、民俗等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在译介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变形,变形的背后隐藏着译者、读者和文化地位三方面的原因.因此在中华童谣译介过程中须要构建文化保护模式:以多种方式保留源语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以受众为目标适度调整译介手段,重视权威出版,以及致力于多种途径的传播.
-
-
杨博元
-
-
摘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未来不可避免的交际问题.为了能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熟练地运用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有必要在英语学习的早期就开始了解英语作为母语的文化知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和具备熟练运用英语交际技能的能力,而文化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初中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找出了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
-
丁永安
-
-
摘要:
乡村社会是西北地区社会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也是透视西北地区现代与传统互动的重要窗口.作为现代化产物的新媒体传入西北乡村社会后,对西北地区乡村社会文化传统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一些典型"文本叙述",作出新媒体对西北地区乡村社会的意义阐释,以此来进一步阐释西北地区乡村社会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演变,新媒体是推动西北乡村社会发展和传统的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取决于受众群体如何使用新媒体,以及文化信息的选择.
-
-
-
-
-
-
-
-
李芬林;
祖央
- 《2012年第三届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联盟的现状,对甘肃市县93个图书馆网络硬件、数字资源、网站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等基本情况做了统计,分析了全省市县图书馆主要管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情况,介绍了甘肃省图书馆购买的主要数字资源情况,提出了建立甘肃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联盟建设的构想.
-
-
刘聪
- 《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逐步深入,新的技术手段和合作模式不断出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传播手段和覆盖范围.2010年7月1日,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地区(城市)应具备的条件,经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审议批准,确定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湖北省武汉市名列其中。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借鉴其他省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运用三网融合的经验,大力发展本地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大力发展IPTV模式,开拓新的文化资源共享渠道,制作更多的适合三网融合技术传播的文化信息资源,设置专班,管理和协调文化信息资源中的三网融合工作,同时,针对不断推出的三网融合新的服务手段,如手机电视、手持电视等,也要加以研究分析,找出适合文化信息资源传播的新途径,不断开拓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渠道,时刻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