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次生代谢物

次生代谢物

次生代谢物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915558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菌物学报、环境昆虫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交流研讨会等;次生代谢物的相关文献由10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康健、董娟娥、张檀等。

次生代谢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5558 占比:99.97%

总计:915837篇

次生代谢物—发文趋势图

次生代谢物

-研究学者

  • 张康健
  • 董娟娥
  • 张檀
  • 苏印泉
  • 刘惠民
  • 吴子杰
  • 张丽
  • 杨军
  • 王一飞
  • 王晓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佳文; 聂志娟; 孙毅; 邵乃麟; 李全杰; 徐钢春
    • 摘要: 绿藻广泛分布于淡水中,在海水中也有少量分布,种类繁多,包含小球藻、衣藻和团藻等。大多数绿藻都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自养,将二氧化碳、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高价值次生代谢物,如衣藻富含淀粉和油脂、小球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因此绿藻可作食品、饲料、化妆品以及药业的重要原材料。
    • 杨兴晶; 刘妍如; 唐志书; 宋忠兴; 常百金; 赵艳婷; 赵梦利
    • 摘要: 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青酸枣果肉与熟酸枣果肉的主要成分类型进行分析,基于PCA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两者初生/次生代谢物的差异,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法对青、熟酸枣果肉进行初生及次生代谢产物表征,初步鉴定出青、熟酸枣果肉中共有的成分有32种;其次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进行差异初生代谢物筛选及相关代谢通路富集,将青、熟酸枣果肉样品主要归为2类且得到2个重要差异初生代谢物和3条重要代谢途径;然后,以质谱多反应检测(MRM)对筛选得到具有差异的初生代谢物和次生代谢物进行定量验证,对同一酸枣果肉中差异代谢物做定量方法学考察,其在0.0023~800.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重复性、供试品稳定性、仪器精密度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8%~104.15%,RSD为1.16%~2.46%(n=6),最后进行生物合成途径的关联和阐释。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很好的说明青、熟酸枣果肉中的成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和风味相关的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等黄酮类及其初生代谢产物有统计学差异,与其功效相关的三萜类成分中齐墩果酸与酸枣仁皂苷B有统计学差异。
    • 武波晓; 付羚; 李楚然; 刘云; 唐军荣; 杨晓琴; 马焕成; 赵平
    • 摘要: 采用LC-MS联用技术,对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应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代谢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鉴定出208种化合物,包括酚酸类79个、黄酮类70个、萜类15个、原花青素类12个、苯丙素类12个、生物碱类11个和其他类衍生物9个,相对含量分别为33.244%、23.167%、19.786%、15.138%、1.401%、2.200%和5.064%。酚酸类化合物中包含酚苷34个和其他酚酸衍生物45个,相对含量分别为22.072%和11.172%,黄酮类化合物中包含黄酮苷类58个和其他黄酮类衍生物12个,相对含量分别为13.765%和9.402%。值得注意的是,相对含量大于1%的化合物共有26个,相对含量总和为72.180%,为樟叶越桔悬浮培养细胞的主要代谢产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原花青素A2(8.655%),其次为儿茶素(8.030%)、马斯里酸(7.503%)、2–羟基齐墩果酸(7.318%)和樟叶越桔苷B(3.705%)。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樟叶越桔中咖啡酰熊果苷类物质的高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魏建荣; 闫诗谣; 李臻; 王磊; 刘宇婷; 刘建凤
    • 摘要: 以新疆杨和沙林杨为对象,检测其在未受害和受害状态下树皮和木质部的生化物质含量或活性,从生化角度探讨2树种的抗虫机制。结果表明,未受害新疆杨树皮糖含量最高,受害沙林杨木质部糖含量最低;蛋白含量在受害新疆杨木质部最高,在未受害沙林杨木质部最低。在未受害情况下,沙林杨树皮中槲皮苷和白杨甙含量均高于在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而亚麻木酚素和类黄酮含量均低于在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沙林杨木质部的总酚含量高于在新疆杨木质部的含量。受害后,除单宁和类黄酮外,其他次生代谢物在沙林杨树皮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沙林杨木质部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高于新疆杨木质部,白杨甙和总酚苷则相反。防御酶类测定结果显示,未受害沙林杨树皮中的SOD酶活性低于新疆杨中的活性,而PPO酶相反。受害后,沙林杨树皮中的PAL和木质部的PPO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在新疆杨树皮和木质部中的活性;沙林杨树皮中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其在木质部的活性;POD酶在沙林杨受害树皮中的活性最高,在受害木质部中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在未受害木质部中的活性。因此,沙林杨树皮和木质部中的POD和SOD酶与防御天牛危害有关,新疆杨受害木质部中的PAL和PPO酶升高与光肩星天牛的钻蛀有关。
    • 吴俐; 汤葆莎; 赖谱富; 李怡彬; 翁敏劼; 陈君琛; 吕旭聪
    • 摘要: 【目的】分析功能曲(Functional Qu, FQ)、色曲(Coloring Qu,CQ)、乌衣红曲(Wuyi Qu,WQ)和古田红曲(Gutian Qu,GQ)4类红曲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促进红曲抗氧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首先,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色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类红曲的色素、莫拉可林K(MK)、γ-氨基丁酸(GABA)、麦角固醇、多糖等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其次,通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自由基清除试验、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自由基清除试验分别测定4类红曲的铁离子还原力、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后,采用SIMCA和SPSS软件分析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4类红曲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结果显示:CQ的橙色价、黄色价和红色价显著高于FQ、GQ和WQ,GQ的橙色价、黄色价和红色价显著高于FQ和WQ,FQ的橙色价显著高于WQ。FQ的MK含量显著高于CQ、GQ和WQ。WQ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CQ、FQ和GQ。WQ和FQ的麦角固醇含量显著高于CQ和GQ。FQ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CQ。4类红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CQ的铁离子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强于FQ、WQ和GQ,FQ的铁离子还原力强于WQ和GQ。4类红曲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铁离子还原能力与色价之间极显著正相关(0.733≥r≥0.703),DPPH IC50和ABTS IC50与色价之间极显著负相关(-0.896≤r≤-0.880和-0.773≤r≤-0.758),说明在4类红曲主要功能活性成分中,色素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MK、GABA、麦角固醇和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Q的色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明显强于FQ、GQ、和WQ,抗氧化活性与色素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红曲中色素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研究结果为红曲抗氧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李在芳; 郑福建; 夏悦怡; 张秀琼; 王鑫欣; 赵春霞; 赵欣捷; 路鑫; 许国旺
    • 摘要: 植物次生代谢物在抵御生物/非生物胁迫、生物间互作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对植物分子育种、天然产物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LC-HRMS/MS)为次生代谢物鉴定及途径表征提供了技术手段。非靶向LC-HRMS/MS方法可获得丰富的质谱信号,包括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MS,MS/MS),但受质谱数据库规模以及次生代谢物复杂性的制约,次生代谢物注释十分困难。该研究以玉米叶片中苯丙烷途径代谢物为例,发展用于非靶向代谢组数据中重要途径代谢物的高效筛选和注释新方法。首先,利用公共代谢途径数据库及文献获取参与苯丙烷代谢途径的61种修饰反应类型,进而从非靶向实验数据中筛选出修饰代谢组。其次,获取开源串联质谱数据中的苯丙烷类化合物作为探针分子,构建探针分子质谱数据库。将探针分子与修饰代谢组共建分子网络,锁定目标途径代谢物并注释结构。该方法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玉米叶片中392个和417个苯丙烷途径候选代谢物,去冗余后共注释出129个代谢物,涉及苯丙烷代谢的主要分支途径,如黄酮途径的8个类黄酮、19个氧苷类黄酮和32个碳苷类黄酮,31个羟基肉桂酸途径代谢物以及22个木脂素途径代谢物;其中26个在PubChem和SciFinder数据库中未见收录。该研究利用探针分子结合修饰组可快速锁定途径代谢物,且有助于快速、准确的网络传播注释,可显著提高目标途径代谢物筛选与注释效率,为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深入解析提供分析手段。
    • 马蕊; 林勇; 马婷婷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浅窝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cunosa,AL)及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混合接种处理(MX),以不接种为对照(CK),探索AMF对六堡茶化学组分及其相关品质参数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将菌根技术应用于茶树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接种AMF处理的侵染率为22.74%~51.33%,接种AMF整体提高了茶树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累积,其效果表现为CK<接种AL<接种MX<接种FM<接种RI。接种AMF均显著提高了茶叶养分(N、P、K、Ca、Mg、Mn、Fe、Cu、Zn)含量及相关品质参数(多糖、总可溶性蛋白、茶多酚、儿茶素、总黄酮、咖啡碱含量),其中FM、RI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品质皆显著优于其他处理,且多AMF混合处理没有表现出叠加效应,表明不同AMF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此外,酶基因中的CsAPX、CsTCS1、CsPAL、CsC4H、CsF3H、CsDFR与其对应的品质参数表现出相同趋势,表明AMF可以通过上调相关基因的表达来促进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从而影响茶叶品质。特别要注意的是,氨基酸含量与CsGDH、CsGS和CsGOGAT表达量无明显相关,其含量的增加是菌丝中氨基酸转移的结果。综上,接种AMF可促进茶树生长发育和对养分含量的吸收,并通过上调相关基因表达来促进品质形成,但是不同AMF种类间存在互相干扰作用,以单独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的效果最佳。
    • 周春苗; 蒋莉萍; 董刚强; 刘义飞; 陈士林; 张景景
    • 摘要: 目的比较神农香菊不同海拔生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差异和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神农香菊适应不同海拔生境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heatA获得海拔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温度和降水等并进行差异统计分析,利用转录组测序获得黄龙堰与宋洛两个不同海拔生境的神农香菊样本的基因表达谱,并基于GO、KEGG等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功能富集分析,获取样本间的差异基因及其关联的代谢通路。结果光照和温度是影响神农香菊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不同海拔种植点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萜类、苯丙素类、不饱和脂肪酸类等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其中,参与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在不同海拔种植样本间显著上调或下调表达。结论神农香菊可能通过调控萜类关键表达基因如DXS、DXR、HMGCS等的表达适应生境变化。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神农香菊不同海拔适应机制及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
    • 董永娟; 王延秀; 张仲兴; 王双成; 高彦龙; 王晚霞; 吴玉霞
    • 摘要: 【目的】为研究外源GA_(3)对设施延后葡萄果实生长动态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设施延后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待葡萄果实长至1~1.2 cm时,分别用20(T1),40(T2),60(T3),80(T4),100 mg/L(T5)浓度的GA_(3)喷施处理,对照(CK)为清水处理,测定果实生长动态、果实内在品质、外在品质及次生代谢物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生产上GA_(3)的最佳施用浓度。【结果】喷施GA_(3)能够有效延长‘红地球’葡萄果实的生育期。随GA_(3)浓度的增大,果实纵经(LD)、横径(TD)、单果质量(BW)和单穗重(CW)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果形指数(BSI)、可溶性糖(SSC)、糖酸比(SSC/TAC)、葡萄糖(GL)、果糖(FR)、蔗糖(SU),类黄酮(FC)、花青素(AC)和多酚含量(PC)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滴定酸(TAC)、酒石酸(TA)、苹果酸(MA)、柠檬酸(CA)、草酸(OA)和白藜芦醇含量(RC)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存在浓度效应;其中GA_(3)处理后,相较于CK,‘红地球’葡萄果实生育期延长15 d;此外,T4处理与CK相比,SSC、SSC/TAC、GL、FR、FC、AC、PC分别提高19.33%、45.60%、18.38%、17.96%、26.64%、108.33%、33.01%;TAC、TA、MA、CA分别降低21.93%、18.29%、15.7%、30.77%。对处理后的19个相关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2个主成分,第一、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8.07%、15.35%,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42%,符合分析要求。综合分析表明,喷施外源GA_(3)对设施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果实膨大和品质的综合影响排名先后次序依次为:T4、T5、T3、T1、T2、CK。【结论】T4(80 mg/L)的GA_(3)能更好地延长葡萄生育期,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大果个,提高次生代谢物含量与果实品质。
    • 李敏; 王亢宗; 李艳林; 宋伟; 郑宝江; 徐志超; 薛哲勇; 华欣
    • 摘要: 目的 刺五加三萜皂苷是我国传统中药刺五加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癌、抗疲劳、抗氧化等多种功效。但由于刺五加自然资源缺乏,难以满足对三萜皂苷的需求,急需寻求可持续资源利用新模式。目前,生物合成已成为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的重要途径,为此,探寻出刺五加三萜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文通过同源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预测并克隆了刺五加三萜皂苷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EsOSC5,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实验,获得代谢产物;利用GC-MS检测其次生代谢产物并确定EsOSC5基因功能。结果 挖掘并克隆出片段大小为2286 bp的EsOSC5基因;EsOSC5基因转化烟草的瞬时表达实验及GC-MS次生代谢产物检测数据表明,β-香树脂醇为该基因的代谢产物。结论EsOSC5基因可促进刺五加β-香树脂醇(三萜皂苷前体)的合成积累,该基因为刺五加β-香树脂醇合酶基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