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榄香烯

榄香烯

榄香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81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7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218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第三届岐黄论坛、2015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岐黄论坛分论坛等;榄香烯的相关文献由1860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恬、曾昭武、许海等。

榄香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7 占比:69.57%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3.68%

专利文献>

论文:218 占比:26.75%

总计:815篇

榄香烯—发文趋势图

榄香烯

-研究学者

  • 谢恬
  • 曾昭武
  • 许海
  • 王若研
  • 祁明信
  • 黄秀榕
  • 沈玉梅
  • 叶向阳
  • 成康民
  • 曾义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娜
    • 摘要: 目的 探究紫杉醇、奥沙利铂与榄香烯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晚期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随机收录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80例胃癌晚期癌性腹水患者中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数字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治疗方案,研究组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灌注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榄香烯腹腔灌注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2个疗程的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研究组为77.5%,对照组为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1例出现腹泻,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强烈,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胃癌晚期癌性腹水患者紫杉醇、奥沙利铂与榄香烯腹腔灌注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较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胥瑞婷; 马音; 朱炜炜
    • 摘要: 从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及放化疗增敏作用8方面探讨榄香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指出榄香烯(Elemene)是从传统中草药姜科植物温郁金(温莪术)中提取的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同时榄香烯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其在发挥直接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上,还能起到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抑制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放化疗联用具有减毒增效等作用。
    • 摘要: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人选名单,本刊编委、杭州师范大学谢恬教授入选岐黄学者。谢恬教授从事中药天然药物研发、脂质体纳米制剂、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绿色化学、制药工程等研究40余年。创新提出中西医结合“分子配伍”理论治疗癌症,成功研发分子配伍抗癌新药榄香烯脂质体(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等)。发明了降膜式分子蒸馏精制技术从温郁金提取抗癌活性成分榄香烯;创建了“酶反应-结晶”法从菊花提取护眼成分叶黄素的绿色制造技术;构建了濒危珍稀中药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灵芝等人工繁育技术及生态栽培体系,解决濒危珍稀中药资源枯竭问题。创新提出“清补”理念,研发清补堂灵芝提取物破壁孢子粉、铁皮石斛西洋参颗粒、铁皮石斛浸膏等大健康产品。
    • 周兴芹; 赵洪瑜; 常仁安; 沈超艳; 孙洁; 韩杰; 季斌
    • 摘要: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滴d_(1)、d_(8),奥沙利铂85 mg/m^(2) d_(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榄香烯乳状注射液440 mg/次,1日一次,连续注射7 d,21 d为一疗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率以及CD4^(+)/CD8^(+))变化。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了2~4周期化疗。近期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6.67%(P=0.015)。远期疗效比较: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7.9个月。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35.00%、20.00%,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18.33%、10.00%,两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榄香烯乳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作为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 钟文杰; 陈昌南; 谢燕晴; 陆红红
    • 摘要: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榄香烯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榄香烯联合安罗替尼治疗NSCLC疗效显著,有助于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桂曼曼; 卜鑫磊; 刘庆昊
    • 摘要: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TP方案治疗肺癌对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5例纳入单一组,实施单一TP方案治疗,剩余35例纳入联合组,在TP方案基础上联合榄香烯进行联合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情况,对治疗效果、血清cyfra21–1及ProGRP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yfra21–1及ProGRP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及ProG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榄香烯联合TP方案治疗肺癌患者,相较于单一TP方案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cyfra21–1及ProGRP水平,达到控制肺癌病情恶化目的,同时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
    • 申伟培; 曾铮; 黄振光; 罗俊; 蓝琼妮; 向长溢
    • 摘要: 榄香烯为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4,相对分子量为204,分子中含有3个不饱和双键,根据双键位置的差异,形成4个同分异构体:α-榄香烯、β-榄香烯、γ-榄香烯和δ-榄香烯,分子结构见图1。其异构体理化性质极为相近,并表现出相似的抗癌活性,但也有认为β-榄香烯是起抗癌活性的主要物质,具有最强的抗肿瘤活性。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证明,榄香烯是一种疗效确切的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1-3],从莪术中提取的榄香烯已开发成抗肿瘤药物。
    • 李全志; 刘志强; 赵玉霞; 孙太振
    • 摘要: [目的]探究榄香烯(elemene,ELE)对顺铂(cisplatin,DDP)耐药人肺癌A549/DDP细胞系多药耐药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549/DDP细胞分为A549/DDP组和ELE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24、48、72h时不同浓度ELE对A549/DDP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DDP及20、40μg·mL-1 ELE处理A549/DDP细胞,MTT法检测ELE对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1,MDR1)、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ELE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DDP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与单独使用DDP比较,20和40μg·mL-1 ELE提高A549/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降低DDP对A549/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l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均P<0.05)和侵袭能力(P<0.05,P<0.01),增加细胞Bax mRNA表达水平,减少Bcl-2 mRNA表达水平(均P<0.05),使A549/DDP细胞MDR1、LRP、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ELE可增加A549/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改善多药耐药现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 尹爱凝; 李宏林; 姚娓
    • 摘要: 目的:研究通过建立肿瘤恶病质小鼠模型,研究榄香烯对肿瘤恶病质骨骼肌萎缩的缓解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皮下注射Lewis肺腺癌肿瘤细胞建立肿瘤恶病质模型.随机分为健康组、恶病质模型组、醋酸甲地孕酮组和榄香烯组.榄香烯口服乳等治疗14 d后,测量小鼠每日饮食量、肿瘤重量、去瘤体重、腓肠肌和胫骨前肌重量、肝脏重量,H&E染色检测腓肠肌肌丝横截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中MAFBx、MURF-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榄香烯组小鼠饮食量、去瘤体重及腓肠肌加胫骨前肌总重量较恶病质模型组增加,腓肠肌横截面积较恶病质模型组面积增大,IL-6及TNF-α水平较恶病质模型组明显下降,MAFBx、MURF-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恶病质模型组(P<0.05).同时,相对于醋酸甲地孕酮组,榄香烯组小鼠腓肠肌横截面积增大,IL-6及TNF-α水平降低,MAFBx、MURF-1的蛋白表达受到抑制(P<0.05).结论:榄香烯可减轻肿瘤恶病质的骨骼肌萎缩,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小鼠的能量消耗、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降低骨骼肌MAFBx、MURF-1的蛋白表达水平、调节UPP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 彭益淳; 林乐珍; 黄增琼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国内六个不同产地罗汉松种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六个不同产地罗汉松种子挥发油,用气质联用法(GC-MS)分别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河北、湖南、江苏、四川、广西、福建六个产地罗汉松种子挥发油中相对百分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均为β-石竹烯,分别为26.04%、27.37%、25.46%、17.70%、22.02%、20.28%,其他主要共有成分为古巴烯、γ-榄香烯、α-荜澄茄油烯等.结论:不同产地罗汉松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可能与不同产地气候环境有关.该研究为今后罗汉松实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