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16基因

p16基因

p16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1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86733篇;相关期刊412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青岛市第十届学术年会等;p16基因的相关文献由2699位作者贡献,包括苏长青、等、姚群峰等。

p16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1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6733 占比:98.83%

总计:87762篇

p16基因—发文趋势图

p16基因

-研究学者

  • 苏长青
  • 姚群峰
  • 傅松滨
  • 要秀
  • 鲁建国
  • 黄长晖
  • 叶玉坤
  • 周宜开
  • 张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丹; 张伟; 张玉扬; 刘诗宇
    •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血浆人附睾蛋白4(HE4)、纤维蛋白原(FIB)、P16基因蛋白对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6例与未复发组74例。比较两组资料及术后血HE4、FIB、P16表达水平。经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比较HE4、FIB、P16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效能。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宫颈癌家族史未见差异(P>0.05),而肿瘤直径≥4cm、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HE4、FIB、P16阳性表达占比有差异(P<0.05)。相较于未复发组,复发组HE4、FIB水平增加,P16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肿瘤直径≥4cm、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II期、HE4升高、FIB升高、P16阳性表达增加均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诊断宫颈癌复发,HE4的准确度76.7%、敏感度82.6%、特异度76.8%,FIB的准确度73.8%、敏感度79.4%、特异度73.7%,P16的准确度81.6%、敏感度85.1%、特异度79.7%。结论:HE4、FIB、P16等表达异常为影响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有一定临床意义,且P16相对价值更佳。
    • 巩超飞
    • 摘要: 目的 分析Bcl-2、p16、p53及Ki-67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Bcl-2、p16、p53及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Bcl-2、p16、p53及Ki-67蛋白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良、恶性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Bcl-2、p16、p53、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组p16、p53、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组,Bcl-2阳性表达率低于良性组(P<0.05).p16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最高,其次为p53、Ki-67、Bcl-2.结论 Bcl-2、p16、p53及Ki-67蛋白在良、恶性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p16在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
    • 范淑玲; 宋小东; 赵玉芳
    • 摘要: 目的 探究氟中毒抑制成骨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 筛选48只SD大鼠,分组:对照组(n=12),自来水(氟离子浓度<0.5 mg/L);高氟组(n=12),氟化钠(氟离子浓度33.00 mg/L);中氟组(n=12),氟化钠(氟离子浓度16.50 mg/L);低氟组(n=12),氟化钠(氟离子浓度8.25 mg/L).对各组的突触体钙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分离SD大鼠骨细胞测定不通实验组细胞活力、细胞周期进行测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对p16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对p16基因的3个片段进行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结果 氟处理组[Ca2+]均升高;中-氟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加(P<0.05).随着氟浓度的逐渐增加,高-氟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NaF可使S期细胞数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随着NaF浓度的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而G0/G1期细胞比例呈剂量依赖性下降.随着NaF浓度的增加,PI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p16的mRNA水平(P<0.05)和蛋白水平(P<0.05)呈剂量依赖性下调.与空白组相比,在高-氟化钠治疗组,H3ac、H4ac、H3K4、H4K20的组蛋白脱乙酰作用更强(P<0.05).结论 氟中毒通过引起p16基因乙酰化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
    • 佘天宇; 佘真真; 徐海涛; 刘帅; 贾腾; 张庆广; 李文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P16及FHIT基因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肺癌切除术NSCLC患者65例,收集NSCLC肿瘤组织标本、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法检测基因杂合性缺失,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DNA甲基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NSCLC组织P16及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58.46%和70.77%,甲基化发生率为49.23%和66.15%,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7.69%和72.31%;正常肺组织未见P16及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甲基化、蛋白表达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杂合性缺失及甲基化与P16蛋白表达缺失具有关联;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及甲基化与FHIT蛋白表达缺失具有关联(P<0.05).临床分期是P16蛋白表达缺失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吸烟史是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16及FHIT基因异常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发病机制可能与P16及FHIT基因的杂合性缺失和甲基化导致的P16及FHIT蛋白表达缺失有关.
    • 刘伟莉; 李丽; 潘富林; 李萍华; 张欣洲
    • 摘要: 目的 研究P16基因甲基化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例狼疮性肾炎的患者为狼疮性肾炎组,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合并肾损伤的患者为狼疮非肾炎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名正常健康成人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三组的血液标本,提取全血DNA,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结果 26例狼疮性肾炎病例组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61.53%(16例甲基化阳性),高于狼疮不伴肾损害甲基化率的41.67%(5例甲基化阳性)(P<0.05),两组均高于对照组的5.00%(1例甲基化阳性).结论 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狼疮性肾炎组高于狼疮不伴肾损害组,狼疮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可能对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 夏莉花; 付尧; 濮晓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子标志物在浸润性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 cancer,MP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已确诊为传统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尿液样本262例和MPBC尿液样本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是否存在3、7、17号染色体及p16基因的异常.结果 传统UC更易发生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90.1%vs 67.6%,P<0.01)和p16基因缺失(75.2%vs 32.4%,P<0.01),而MPBC更易发生p16基因的扩增(62.6%vs 14.9%,P<0.01).结论 p16基因扩增可以作为辅助诊断MPBC的新的分子指标,并可作为诊断MPBC的有利证据.
    • 黄芬芬; 陈金亮; 陈建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呼出气冷凝液(EBC)中检测p16基因突变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就诊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58例NSCLC患者及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EBC中p16基因1-2号外显子的变异情况。分析p16基因突变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8例NSCLC患者EBC标本中,成功检测54例EBC标本,其中,8例发生突变,1号外显子突变3例,2号外显子突变5例,总突变率为14.8%(8/54)。健康体检者EBC中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突变。EBC中p16基因突变在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BC中p16基因突变在不同肿瘤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16基因突变率与肿瘤分期具有相关性。结论在NSCLC患者EBC中可以检测到p16基因突变。EBC中p16基因突变检测有可能为临床辅助诊断NSCLC提供一种新的途径。EBC中的p16基因可作为诊断NSCLC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 安静; 杨晋翔; 魏玥; 陈泽慧; 戈学凤
    • 摘要: 目的探讨消痞颗粒对胃癌前病变大鼠p16甲基化的干预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MNNG)溶液灌胃为主要负荷因素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后,将造模组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盐水组、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混悬液灌胃;消痞颗粒组予消痞颗粒混悬液灌胃,干预持续12周。选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16启动子CpG岛甲基化表达水平及其蛋白转录表达水平。结果消痞颗粒可能通过降低p16CpG岛甲基化水平进而上调其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达到阻断胃癌发生发展。结论消痞颗粒通过干预抑癌基因p16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有效逆转胃癌前病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