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0篇,主要集中在数学、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174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数理天地:高中版、中学教研:数学版、高中数学教与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标准方程的相关文献由11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周文国、宋旭等。
标准方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174篇
占比:96.30%
总计:31333篇
标准方程
-研究学者
- 刘刚
- 周文国
- 宋旭
- 李波
- 余锦银
- 包静怡
- 季汉棋
- 广隶
- 张一民
- 李光旭
- 杨苍洲
- 梁克强
- 玉邴图
- 王勇
- 王思俭
- 甘志国
- 邵贤虎
- 陆志昌
- 陈静
- 马海俊
- 于志洪
- 任立顺
- 何晓勤
- 何柏林
- 冯刚
- 刘大鸣
- 刘斌
- 刘族刚
- 勤耕
- 化亚魏
- 华志远
- 卢勇
- 卢华山
- 卫广彦
- 卫彩绒
- 吴传叶
- 周焕鸿
- 唐官洪
- 孙东升
- 孙海涛
- 孙良军
- 安常胜
- 宋玉成
- 常文涛
- 张之斌
- 张俊
- 张刚
- 张忠旺
- 张楠
- 张治中2
-
-
-
周瑾;
刘刚
-
-
摘要:
1问题提出题目(2021年佛山高三数学质量检测第15题)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准线l交x轴于点K,过F作倾斜角为α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AKB=60°,则sinα=___.试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以及求三角函数值问题,考查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试题解法多样,内涵丰富,是一道具有研究性学习价值的好题,符合新课标理念.
-
-
王凯
-
-
摘要:
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设置在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第二节的第1课时。教材在第一节系统介绍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用代数的方式进行推演,着重让学生体验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建立起平面内点与有序数组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增强将几何问题归结为代数问题的意识,也在部分例题中涉及了利用信息技术验证相关结果。
-
-
肖斌
-
-
摘要:
双曲线是圆锥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由于它难度极大!许多知识点又与椭圆类似,因此,多年来各地高考试卷中的双曲线题目趋向于常规、中低档,且多以一道分值5分的小题出现,几乎不见大题踪影。其相关小题的热门考点也主要聚焦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等主干知识,尤其以渐近线、离心率等几何性质的“出镜率”最高。
-
-
冯刚
-
-
摘要:
为密切编辑部与中学的联系,本刊编委第26次“走进课堂”,于2021年10月20日赴常州市第五中学听课交流.常州市第五中学创办于1906年,2000年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验收,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历百余年变迁,始终与时代共命运、与社会同呼吸,始终秉承“诚敬”校训,始终铭记“培植地方青年、养成有用人才,服务社会,担任复兴国家重任”的办学传统,积极践行“诚敬知行悦美臻善”的办学理念和“综合发展、文理兼修、艺术见长”的发展策略,努力“为现在创造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为未来创造丰富多元的美好可能”.
-
-
李昌
-
-
摘要:
凸显数学本质、建立知识体系、理清运算思路、融入数学文化、发展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应有之义.实践中如何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地发挥这些功能,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志勇)”研修活动为依托,回顾反思自己的一节公开课,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
李泽英
-
-
摘要: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三种曲线具有统一的定义,其标准方程所对应的图形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结论,对这些结论的探究是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下面以一道椭圆中的直线过定点问题的探究为例进行说明.
-
-
陈美茹
-
-
摘要:
1.题目展示(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习题2.5的拓广探究第15题)已知点P(-2,-3)和以Q为圆心的圆(x-4)^(2)+(y-2)^(2)=9.(1)画出以PQ为直径,Q′为圆心的圆,再求出圆Q′的方程;(2)设圆Q与圆Q′相交于A,B两点,直线PA,PB是圆Q的切线吗?为什么?(3)求直线AB的方程.2.题目的背景及考查目标(1)题目的基本背景①圆的概念与标准方程;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及切线的判定定理;③几何公理:平面内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
-
崔绪春
-
-
摘要:
双曲线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研究双曲线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研究双曲线的概念及其标准方程,二是研究双曲线的性质。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体悟、探索、实践以及迁移实现探究性学习、深度学习。
-
-
厉丰群
-
-
摘要:
近年来,无论是社会研究实践、信息技术应用,还是课堂教育和教学,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也成为高频出现的一个词语.本文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选修2-1中的第二章第2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例,探究如何设计和优化一节深度学习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