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酸
杂多酸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3篇、会议论文92篇、专利文献119177篇;相关期刊387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广州化工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2009年中国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等;杂多酸的相关文献由36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光、孙素华、朱慧红等。
杂多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177篇
占比:98.98%
总计:120402篇
杂多酸
-研究学者
- 杨光
- 孙素华
- 朱慧红
- 金浩
- 吴庆银
- 马荣华
- 杨水金
- 王军
- 叶兴凯
- 李心忠
- 刘杰
- 蒋立敬
- 王恩波
- 王新平
- 龚剑
- 瞿伦玉
- 许胜先
- 何奕工
- 李莉
- 王敬平
- 胡国强
- 刘丽君
- 王睿
- 马慧媛
- 李华明
- 杜泽学
- 杨玉林
- 牛景扬
- 闵恩泽
- 吴越
- 李春香
- 任晓乾
- 党东宾
- 刘景福
- 单秋杰
- 吴锦明
- 张铭
- 李文
- 李玲
- 柏艳
- 沈爱宝
- 范瑞清
- 陈伟
- 龚树文
- 于丽
- 关文娟
- 冷炎
- 史春越
- 叶长燊
- 姚琨
-
-
杨赟;
李立恒;
陈秀云;
黄婷;
孙勇;
杨水金
-
-
摘要:
以[Co(2,2´-bipy)_(3)]Cl_(2)·5.5H_(2)O为基体材料,利用水热合成法构筑[Co(2,2´-bipy)_(3)]_(3)(P_(2)W_(18)O_(62))复合吸附剂。通过FT-IR﹑EDS﹑TG﹑BE6T等进行分析可知该材料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大的比表面积。探讨影响复合吸附剂对MB溶液吸附效果的不同条件。研究表明引入杂多酸构筑的复合吸附剂能有效地抑制二联吡啶配合物自身的水溶性,在有利于MB吸附的碱性和高温条件下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80.97 mg/g。通过复合吸附剂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知MB溶液的吸附过程为自发且吸热的(ΔG00)。
-
-
韩双美;
翟巧龙;
王瑞珍;
徐俊明;
蒋剑春
-
-
摘要:
催化加氢脱氧是实现木质素提质的重要方式。笔者采用流动电催化技术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进行加氢脱氧研究。以磷酸为阳极电解液,铂片电极为阳极电极,杂多酸磷钨酸为阴极电解液,石墨棒电极为阴极电极,构建炭载催化剂直接分布在阴极电解液中的流动电催化体系。考察了不同炭载催化剂(Pt/C、Pd/C、Ru/C、Rh/C)、反应时间、温度以及电流密度对底物2-甲氧基-4-丙基苯酚的转化率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C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温和条件下(温度50°C,反应时间1 h,电流密度175 mA/cm^(2)),电催化转化率超过92%,主要电催化产物丙基环己烷和4-丙基环己醇的选择性超过87%,其他产物为4-丙基环己酮和2-甲氧基-4-丙基环己醇等,且温度、反应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均可提升电催化底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同时,提出了2-甲氧基-4-丙基苯酚的电化学加氢脱氧反应路径。此外,考察了其他木质素单体(愈创木酚、间甲酚、丁香酚)和β-O-4结构木质素模型化合物(2-苯氧基-1-苯乙醇)的电催化加氢脱氧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可有效实现酚类模型化合物中芳环的氢化、甲氧基的脱除、羟基的脱除和芳香醚键的解聚。
-
-
刘桐桐;
单秋杰;
陈林;
陈伟;
赵春艳
-
-
摘要:
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制备了K_(8)[Fe(H_(2)O)W_(11)CdO_(39)]/PANI/CeO_(2)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紫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_(2)吸附-脱附等进行表征,对纳米光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表面结构、性能进行了评价。选择刚果红溶液作为污染物,研究合成的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最佳光催化条件下,三元复合材料K_(8)[Fe(H_(2)O)W_(11)CdO_(39)]/PANI/CeO_(2)相较于杂多酸FeW_(11)Cd和中间体PANI/CeO_(2)对刚果红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更好,其脱色率可达91.83%。这是由于聚苯胺良好的对光的吸收和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以及聚苯胺、二氧化铈和杂多酸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再进行三次重复回收实验后,刚果红染料的脱色率仍能达到71.98%。最后,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可作为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合适光催化剂。
-
-
栾成钰;
单秋杰;
司徒嘉俊;
陈林;
陈伟
-
-
摘要:
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将杂多酸K_(8)[Cd(H_(2)O)CuW_(11)O_(39)]和中间体PANI/ZnS成功复合成三元复合催化剂K_(8)[Cd(H_(2)O)CuW_(11)O_(39)]/PANI/ZnS,并利用IR、UV、XRD、N_(2)吸附-脱附、SEM、XPS等手段进行表征,研究该催化剂光催化降解龙胆紫染料的能力。确定反应的优化条件为:龙胆紫溶液初始p H 2,初始质量浓度5 mg/L,催化剂用量10 mg,此时龙胆紫溶液脱色率可达92.15%。重复降解实验证明,K_(8)[Cd(H_(2)O)CuW_(11)O_(39)]/PANI/ZnS经过3次降解后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龙胆紫溶液脱色率达到70.14%。
-
-
武梦鸽;
邹丽欣;
李发光;
张祥明;
李心忠
-
-
摘要:
以N,N-二甲基烯丙基胺、1-氯乙酸、Well-Dawson构型H_(7)[P_(2)Mo_(17)VO_(62)]、,H_(8)[P_(2)Mo_(16)V_(2)O_(62)],、H_(9)[P_(2)Mo_(15)V_(3)O_(62)]为起始原料,经季铵化、自由基聚合、分子自组装构建了三种两亲聚离子液体-钒掺杂杂多酸离子复合体PPIL-1~3,离子复合体集两亲活性、氧化催化活性和多孔性与一体,以其为非均相催化剂,工业级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实现了苯一步氧化羟化制备苯酚。当离子复合体用量为0.1g,苯10mmol,过氧化氢20mmol,以15mL乙腈为溶剂,反应温度60°C,反应时间4h,苯酚产率37.3%。离子复合体经离心分离、溶剂洗涤、真空干燥即可再生循环使用,循环使用6次,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
-
李斯文;
张海艳;
韩天昊;
吴文琪;
王伟;
赵建社
-
-
摘要:
采用简单的一锅法合成了一类氨基修饰的磁性MIL-101(Cr)载体固载下的Keggin型多酸催化剂,即Fe3O4@MIL-101-PMoW(简称FeCuP),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等温(BET)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其组成、形貌等进行表征。采用该催化剂催化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硫源的正十二烷模拟油样。结果表明,多酸具有较好的脱硫效果,随着多酸活性组分的引入,在最优反应条件下,FeCuP催化氧化模拟燃油中DBT的脱硫率可在75 min内达到100%。此外,磁性材料的修饰可大大增加FeCuP催化剂的回收率,采用简单的外加磁场即可实现催化剂的回收与再利用,重复使用10次以上仍保持95%以上的脱硫率。FeCuP催化剂在脱硫率以及重复使用次数上的明显优化满足了当今脱硫工业化的使用要求,具有较大的利用及推广价值。
-
-
周佳丽;
马子然;
赵俊平;
马静;
赵春林;
李歌;
王红妍;
王宝冬
-
-
摘要: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Keggin型杂多酸改性的V-Mo/Ti-W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分析(BET)、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各项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杂多酸改性后的HPAs-V-Mo/Ti-W催化剂相比于改性前的催化剂,平均孔径尺寸更大,可抑制硫酸氢铵沉积,以提高催化剂抗硫性能;与V-Mo/Ti-W样品相比,改性后的催化剂具有更强的NH_(3)吸附能力、更好的还原性能和更多的化学吸附氧物种,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脱硝性能和N_(2)选择性。杂多酸改性后的催化剂在200~380°C温度范围内、150000h^(-1)高空速、高浓度SO_(2)和H_(2)O存在的模拟烟气中表现出高NH_(3)-SCR活性、优异的抗SO_(2)性能,并保持几乎100%的N_(2)选择性,可作为燃煤电厂深度调峰的宽温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
刘桐桐;
单秋杰;
孙佳昆;
陈林;
陈伟
-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将中间体rGO-CeO_(2)NPs与杂多酸K_(8)[Ni(H_(2)O)W_(11)MnO_(39)]成功合成三元复合材料K_(8)[Ni(H_(2)O)W_(11)MnO_(39)]@rGO-CeO_(2)NPs,通过XRD、FT-IR、UV-Vis、XPS、SEM-EDS、N_(2)吸附-脱附等表征其结构与性能,并且利用K_(8)[Ni(H_(2)O)W_(11)MnO_(39)]@rGO-CeO_(2)NPs三元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对龙胆紫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pH 4、50 mL 5 mg/L龙胆紫溶液中加入0.20 g K_(8)[Ni(H_(2)O)W_(11)MnO_(39)]@rGO-CeO_(2)NPs三元复合材料为优化光降解条件,降解率可达94.89%。进行3次重复回收实验,降解率仍能达到70%以上。
-
-
杜诗雨;
徐文彪;
李翔宇;
时君友
-
-
摘要:
木质素的降解对生物质资源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木质素储量巨大,但其分子量大且性质稳定,限制了其高效利用。目前酸催化降解木质素是较为普遍且有前景的催化方法,尤其是杂多酸催化降解,可将木质素转化为生物油。介绍了木质素的3种结构单元及木质素单体间的连接方式,从催化剂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木质素酸催化降解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降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
温哲;
曹菲;
刘宗辉;
薛冰
-
-
摘要:
以磷钨酸、磷钼酸和硅钨酸3种典型Keggin型杂多酸为催化剂,考察其对微晶纤维素在水热条件下水解制备葡萄糖反应的催化性能。杂多酸催化作用下,微晶纤维素水解主要生成葡萄糖、果糖、5-羟甲基糠醛、乙酰丙酸和甲酸等产物。以葡萄糖收率和选择性为评价标准,杂多酸催化性能从大到小为磷钨酸,硅钨酸,磷钼酸,与其酸强度顺序一致。磷钨酸催化体系中,适中的反应温度、较短的反应时间及较多的催化剂用量有利于葡萄糖的生成。磷钨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磷钨酸用量0.7 mmol,反应温度170°C,反应时间4 h。葡萄糖收率最大为34.7%,选择性为57.5%。采用乙醚萃取法从液相产物中回收磷钨酸循环使用,其催化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
-
唐爱清;
张翔;
朱林华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燃油汽车已经普及至家家户户,2011全球燃油汽车保有量已超过十亿量.燃油含有含硫、氮等元素的杂质,燃油发动机燃烧排放给环境所带来严重的危害.降低汽油中硫化物的含量,就能从根本上缓解空气污染,因此,各国纷纷制定严苛的法律法规限制油品中的含硫量,近年来关于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化脱硫研究的方向成为热点.氧化脱硫技术是一种较高效的脱硫技术.叙述了金属杂多酸型、负载型杂多酸、杂多酸离子液体型和杂多酸季铵盐型催化剂,简述了各种杂多酸催化剂的特点及脱硫效果,杂多酸催化剂的特殊性能.
-
-
程军;
张泽;
张曦;
刘建峰;
周俊虎;
岑可法
- 《2017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采用梯度介孔Y分子筛掺杂金属镍及杂多酸制成双功能催化剂,将微藻油脂脱氧断键转化为航空燃油.杂多酸在藻油异构化过程中直接参与催化支链合成反应,促进了多支链烷烃的生成.反应产物的碳数分布证明脂肪酸甲酯在脱氧过程中直接脱羟基,且断键时碳原子成对脱除.将梯度介孔Y分子筛掺杂10%镍和4%磷钨酸制成双功能催化剂,使微藻油脂转化制航空燃油的产率提高到51.1%,其中异构烷烃含量达到航油目标产物的38%.
-
-
-
刘绚艳;
尹笃林
- 《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以负载型杂多酸为催化剂,考察反应条件对a一蒎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并设计了α-蒎烯异构化的催化精馏装置.结果表明,催化精馏装置有利于主产物苧烯收率的提高,在催化剂10%磷钼酸/硅胶用量0.5 g、采用常压催化精馏方法催化α-蒎烯异构化和反应时间4.5 h的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和苧烯选择性分别可达99.78%和48.89%.
-
-
-
-
于伟;
王永亮;
韩耀坤;
胡敏标;
王维
- 《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采用一种分子两端为氨基的含钥杂多酸的双三烷氧基类衍生物(Mo6MnO18[(OCH2)3CNH2]2('-3),POM-tris}为单体之一,以DMF为溶剂,在无水条件下与对苯二甲酰氯进行逐步聚合反应,以三乙胺为缚酸剂以移除生成的氯化氢小分子,产物经乙醚沉淀后,得到一种主链之中含有无机杂多酸的新型聚酞胺类聚合物[Poly(POM-Amide),PPA]。并通过FT-IR、1HNMR、13CNMR, ESI-MS等表征表明产物中有酰胺键生成。
-
-
曾麟翔;
赵海红;
侯博;
吴东;
伏再辉;
尹笃林;
苏胜培;
喻宁亚
- 《2012年湖南省石油学会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在表面活性剂P123(EO20PO70EO20)存在下预水解正硅酸乙酯,加入1-三甲氧基硅烷丙基-3-甲基咪唑氯或N-(3-三乙氧基甲硅烷丙基),N(3)-(3-三甲氧基硅烷丙基)-4,5-二氢咪唑氯化物,再加入磷钨酸,一步制备了SBA-15介孔材料固载的磷钨酸-(二氢)咪唑鎓阳离子的离子液体.XRD,TEM,氮气吸脱附结果表明,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介孔特征.FT-IR,ICP,同态NMR分析表明12-磷钨酸(二氢)咪唑离子液体已成功固载到SBA-15介孔材料上.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水介质中选择性氧化醇为测试反应时,发现磷钨酸的添加时机,以及咪唑阳离子在介孔结构中的位置,对最终的催化性能有关键作用.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比通过多步法制备的类似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效率和重复使用性能.
-
-
-
吴小园;
卢灿忠
- 《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化学分会场》
| 2011年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例由Anderson型铬钼酸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H3O)3{Cu2(H2O)2(4-ptz)4[Cr(OH)6Mo6O16]}.用单晶X射线测定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α=1.351 2(3)nm,b=1.353 3(3)nm,c=1.619 8(3)nm,α=68.64(3)°,β=68.64(3)°,γ=64.75(3)°.V=2.466(8)nm3,Z=2,Mr=1822.44,Dc=2.454 g/cm3,F(000)=1770,μ=2.642mm-1,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至R=0.062 1,ωR=0.167 6.化合物由质子化的水和二维层{Cu2(H2O)2(4-ptz)4[Cr(OH)6Mo6O18]}3nn-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