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选择催化还原

选择催化还原

选择催化还原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87714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测试技术分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和吉林省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973项目年度工作会议等;选择催化还原的相关文献由653位作者贡献,包括帅石金、王建昕、赵彦光等。

选择催化还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714 占比:99.94%

总计:287892篇

选择催化还原—发文趋势图

选择催化还原

-研究学者

  • 帅石金
  • 王建昕
  • 赵彦光
  • 李飞
  • 李瑞丰
  • 关乃佳
  • 杨向光
  • 武光军
  • 李兰冬
  • 胡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志军; 王妍; 王计广; 李智洋; 申博玺; 李振国
    • 摘要: 随着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出台,降低重型柴油机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已成为研究的重点.为提高SSZ-13分子筛催化剂在低温下的二氧化氮(NO_(2))转化效率,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高负载铜基的小孔径分子筛催化剂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NO_(2)占比情况.利用GT-SUITE软件建立了一维反应器模型以及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选择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内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模型考虑了423~673 K的温度范围内,氨气(NH_(3))的吸附、脱附和氧化反应、一氧化氮(NO)氧化反应、NO_(x)的还原反应以及硝酸铵(NH_(4) NO_(3))的分解反应,并且在排出气体中监测重要的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在高负载铜基的SSZ-13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NO_(2)与NH_(3)反应生成的NH_(4)NO_(3)在573 K以下的低温段结晶,晶体堵塞孔道抑制反应进行;而随着温度升高,NH_(4)NO_(3)逐渐分解,反应得以正常进行,因此NO_(2)的含量对NO_(x)的转化效率产生影响,即不同温度段的最高NO_(x)转化效率对应的NO_(2)进气量不同,当温度升高,最高NO_(x)转化效率对应的NO_(2)占比先升高后降低,最高NO_(2)占比不超过40%,并且对应温度区间内排出的N_(2)O含量低于6×10^(-6).改变氨氮比、空速、催化剂活性位点密度等工况探究氮氧化物转化效率最高对应的NO_(2)占比,得到的NO_(2)占比均为动态变化值.定义氮氧化物转化效率超过80%的温度范围为最佳温度窗口,变化工况发现最佳温度窗口均为503~673 K.
    • 仵静; 李飞; 黄伟; 侯鑫; 龚甍
    • 摘要: 以价格低廉的铈和锰为活性组分,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催化剂CePO_(4)和催化剂15%Mn/CePO_(4),考察合成方法、焙烧温度、水热合成温度、O_(2)浓度、NO含量及V(NH_(3))∶V(NO)对催化剂15%Mn/CePO_(4)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得出催化剂15%Mn/CePO_(4)低温脱硝最佳工艺条件:合成方法为水热合成法,焙烧温度500°C,水热合成温度150°C,O_(2)浓度3.5%,NO含量780×10^(-6),V(NH_(3))∶V(NO)=0.8。
    • 谢程露; 黄贤坤; 康丽霞; 刘永忠
    • 摘要: 利用胶体溶液制备Ru纳米颗粒。将Ru纳米颗粒负载在碳纳米管上得到用于电化学合成氨的催化剂Ruc/CNT。通过调节Ru胶体溶液的加入量可调整Ruc/CNT上Ru的负载量。借助X射线衍射(XRD)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胶体溶液制备的Ruc/CNT上的钌纳米颗粒缩小至1~5 nm,相比于Ru/CNT上的钌颗粒具有更好的分散性。钌的负载量为2.5%的0.025-Ru_(c)/CNT实现了最高10.98μg/(h·mgcat.)的氨产率及2.18%的法拉第效率,而直接在碳纳米管上回流还原制备的Ru/CNT催化剂仅有5.19μg/(h·mgcat.)的氨产率及0.05%的法拉第效率。通过对照实验对氨的来源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氨来源于电化学催化氮气还原过程,钌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位点。钌催化剂颗粒粒径的减小可促进载体与钌纳米颗粒间的电荷转移,削弱反应过程中高能的N≡N三键,提高钌对氮气电化学合成氨的选择性,同时碳纳米管载体的应用为0.025-Ru_(c)/CNT提供足够多的负载位点,分散性更好的钌纳米颗粒能够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可提升电催化合成氨的性能。
    • 张雅静; 刁永发; 蒋捷
    • 摘要: 为实现低温高氧条件下脱硝除尘的一体化,采用浸渍法制备出具有脱硝除尘功能的CuMnCeO_(x)负载高硅氧滤料复合滤布,研究了CuMnCeO_(x)负载高硅氧滤料复合滤布的脱硝除尘性能。测试评价了负载量、表面改性方式、反应条件和SO_(2)对脱硝除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XRD及EDS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复合滤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负载量为120g/m^(2),氧气含量为16%,空速为60000 h^(-1),在200°C~260°C下,脱硝效率为51%~70%。且在10 h的长期稳定性测试中,脱硝效率无明显下降,表现出良好的脱硝性能稳定性。通入SO_(2)1h后切断SO_(2),脱硝效率逐渐恢复,具有良好的抗硫性能。CuMnCeO_(x)负载高硅氧滤料复合滤布除尘效率在99%以上,满足实际工业烟尘治理应用要求。
    • 周佳丽; 马子然; 赵俊平; 马静; 赵春林; 李歌; 王红妍; 王宝冬
    • 摘要: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Keggin型杂多酸改性的V-Mo/Ti-W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分析(BET)、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各项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杂多酸改性后的HPAs-V-Mo/Ti-W催化剂相比于改性前的催化剂,平均孔径尺寸更大,可抑制硫酸氢铵沉积,以提高催化剂抗硫性能;与V-Mo/Ti-W样品相比,改性后的催化剂具有更强的NH_(3)吸附能力、更好的还原性能和更多的化学吸附氧物种,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脱硝性能和N_(2)选择性。杂多酸改性后的催化剂在200~380°C温度范围内、150000h^(-1)高空速、高浓度SO_(2)和H_(2)O存在的模拟烟气中表现出高NH_(3)-SCR活性、优异的抗SO_(2)性能,并保持几乎100%的N_(2)选择性,可作为燃煤电厂深度调峰的宽温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余正伟; 张晓霞; 雷杰; 李澳; 王光应; 丁祥; 龙红明
    • 摘要: 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直接废弃易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以废CeO_(x)-MnO_(x)基SCR脱硝催化剂为原料,采用热力学分析结合湿法冶金实验方法,研究了浸出条件对Ce、Mn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直接酸浸Ce、Mn元素浸出率低,还原-酸浸Ce、Mn元素热力学条件上可行,抗坏血酸对Ce、Mn高价氧化物有明显的还原作用。当抗坏血酸质量分数为30%、硫酸浓度2mol/L、液固比6∶1、搅拌速度350r/min、80°C恒温反应5h时,Ce、Mn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2.09%、95.51%。加入抗坏血酸后,部分Ce^(4+)和Mn^(4+)还原为Ce^(3+)和Mn^(2+),Ce^(4+)/Ce的比值由75.82%降低到71.62%,Mn^(4+)/Mn的比值由29.39%降低到27.17%,同时削弱了高价Ce辅助低价Mn向高价Mn转化的作用,使得Ce、Mn高效浸出,为CeO_(x)-MnO_(x)基废催化剂中Ce、Mn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 赵颖平; 陶平; 李文华; 闵秀博; 余忆玄; 孙天军
    • 摘要: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rO_(2)、Al_(2)O_(3)、CeO_(2)、CeO_(2)⁃ZrO_(2)和CeO_(2)⁃Al_(2)O_(3)不同载体改性的Mn⁃Cr脱硝催化剂,通过BET、XRD、SEM、H_(2)⁃TPR、NH_(3)⁃TPD以及XPS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脱硝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考察其低温船舶尾气选择催化还原(SCR)脱硝性能。结果表明,载体可以显著改善锰铬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酸性位点数量和强度,进而提升低温脱硝性能;除ZrO_(2)载体外,所得催化剂在175~275°C、空速100000 h^(-1)模拟船舶尾气条件下的NO转化率大于90%;其中,CeO_(2)和CeO_(2)⁃Al_(2)O_(3)载体的Mn⁃Cr催化剂在225°C、150×10^(-6)SO_(2)条件下的NO转化率大于80%,低温脱硝性能优良。高价态金属元素可以促进SCR反应,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耐硫性。
    • 张春雪; 秦瑞香; 秦瑞梅; 陈珊; 肖瑞; 王金波
    • 摘要: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是应用最广泛、成熟度最高的脱硝技术.相比NH3-SCR等技术,以CO作为还原剂的CO-SCR脱硝技术更绿色环保,资源消耗更少.CO-SCR脱硝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的制备.本文介绍了几种具备抗氧性的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单一过渡金属催化剂、复合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对CO-SCR脱硝技术用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以期为不同工况下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处理的催化剂选择提供参考.
    • 张芳芳; 韩敏; 赵娟; 凌丽霞; 章日光; 王宝俊
    • 摘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单空缺石墨烯负载的Pd单原子(Pd/SVG)催化剂上H2还原NO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探究了Pd/SVG上NO还原生成N2和NH3的路径.在Pd/SVG上NO容易加氢形成HNO,需要的活化能为67.0 kJ·mol-1,显示了极高的催化活性.N2生成的有利路径为NO活化生成HNO后,HNO继续加氢生成中间体NH2O和NH2OH,然后NH2OH解离生成NH2和OH,生成的NH2中间体结合NO形成NH2NO,然后NH2NO异构化形成的NHNOH再经解离生成N2与H2O,这个过程中的决速步骤为NH2NO分子内氢转移生成NHNOH,能垒为144.3 kJ·mol-1.对于NH3的生成,从NO的活化到中间体NH2的形成与N2的形成过程相同,最后NH2加氢即可形成NH3,这个过程中的决速步骤为NH2O加氢生成NH2OH,能垒为86.4 kJ·mol-1.比较生成N2和NH3的决速步能垒可见,Pd/SVG催化剂上NO经H2还原更容易形成NH3.本研究为石墨烯负载型Pd基催化剂上H2还原NO的实验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许俊强; 杨传玲; 余海杰; 张强; 郭芳; 唐田; 张艳容
    • 摘要: 采用柠檬酸络和法制备了Fe、Ce改性的系列Nb-Fe-Ce/TiO2催化剂,考察了Fe、Ce助剂的引入对Nb/TiO2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反应温度窗口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热重(TG)、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Ce改性的Nb/TiO2催化剂在NH3-SCR反应中表现出较优的低温脱硝活性和较宽的操作温度窗口.优化配方后得到的10%Nb-0.7%Fe-3%Ce-TiO2催化剂,在300°C时,其对NO转化率达100%,操作温度窗口为T80为225~500°C,这可能归因于Fe、Ce助剂引入后催化剂具有较强的Nb-Fe-Ce-Ti相互作用力和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