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青
杀青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457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182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大众电影、茶叶、茶叶通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年近代农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及装备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干燥会议、第四届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储藏加工分会学术交流会等;杀青的相关文献由578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玲芬、王传财、不公告发明人等。
杀青
-研究学者
- 陈玲芬
- 王传财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业精
- 张铮
- 徐海卫
- 谭和平
- 程玉明
- 史江峰
- 张利
- 汪正芳
- 肖宏儒
- 曹江萍
- 魏荣军
- 苏和生
- 单晓杭
- 钟江
- 张宪
- 赵章风
- 姚根富
- 宋志禹
- 沈子明
- 裴文武
- 邓余良
- 乔欣
- 储陆圣
- 叶必卿
- 周福祥
- 李革
- 吴瑞梅
- 李登尧
- 陆永柱
- 倪德江
- 张启华
- 张莹
- 熊双勇
- 苏中强
- 谢金栋
- 闻声乔
- 阮安忠
- 吴结明
- 张嘉强
- 戴惠亮
- 李建国
- 梅甘霖
- 陈美成
- 倪世和
- 刘兵
- 张伟
- 李斌
-
-
阙远慧;
何轶;
喻奇伟;
熊晶;
柯渔洲;
罗雯;
王平松;
莫泽君;
段丽丽;
刘仁祥
-
-
摘要:
含梗率是烟叶的重要经济性状和物理特性指标,其测定方法过程繁琐、时间长,在品种选育中难以应用于大量品系鉴定和选择。为快速地测定含梗率,本研究设置杀青和烘烤干燥方式、叶梗分离和不分离处理以及0、5%、10%、15%和20%共5种烤后烟叶平衡含水率处理,测定不同品种间各处理的烟叶含梗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烟叶含梗率相差极显著,烟草叶片梗的生长发育受遗传控制,说明选育含梗率低的品种是降低烟叶含梗率的有效途径;采用烘烤干燥方式的烟叶含梗率极显著高于杀青干燥方式,两种干燥方式间的烟叶含梗率差异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98,回归方程为y=1.6159x+5.2039;叶梗分离和不分离干燥后的烟叶含梗率差异极显著,叶梗分离后杀青干燥与不分离烘烤的烟叶含梗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3,回归方程为y=1.2299x-2.070 5;当含水率在0~20%时,烟叶含梗率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研究烟叶含梗率的遗传和进行新品系烟叶含梗率鉴定选择时,可采用将成熟烟叶的叶梗分离后进行杀青干燥,冷却后即可测定烟叶含梗率,根据测定值与对照品种烟叶含梗率的高低进行取舍,或采用回归方程预测该品系烘烤后的烟叶含梗率。成熟烟叶叶梗分离后杀青干燥测定烟叶含梗率的方法能提早鉴定时间、提高鉴定效率,可及时、快速、准确地对育种材料烟叶含梗率进行鉴定选择。
-
-
陈锋;
马杰;
粱满娟;
章渝惠;
汪艳霞
-
-
摘要:
为探索薄荷茶的最佳杀青工艺,本研究以3种杀青工艺将新鲜薄荷制成薄荷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和有效活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蒸汽杀青方式时其感官品质最佳,薄荷茶色泽绿润匀整,汤色绿红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浓厚且持久,评分88.2;在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上蒸汽杀青的薄荷茶的内含成分十分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为26.8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10%,右旋柠檬烯含量为2.60%,O-(四癸酰磷酰)胆碱含量为26.85%,顺式二氢香芹酮含量为1.83%,水杨酸甲酯含量为2.58%,右旋香芹酮含量为22.99%。因此基于本实验得出薄荷茶的最佳杀青方式为蒸汽杀青。
-
-
陈竞天;
欧珠;
杨云舒;
杨文艺;
侯凯;
张慧慧;
吴卫
-
-
摘要:
为提高甜叶菊加工效率,提升甜叶菊糖苷品质,采用45、60、80、100°C温度梯度,按杀青和未杀青,以及未杀青25°C阴干处理对大田种植采收的高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A)型甜叶菊GP品系的蕾期叶片进行干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糖苷含量,研究干燥工艺对甜叶菊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干处理至恒重时间为48 h,明显长于其他干燥处理至恒重时间。但在阴干条件下GP叶片RA含量为11.37%,为所有干燥工艺中含量最高。其次为未杀青45°C干燥,RA含量为10.53%。而未杀青60°C烘干条件下,RA型甜叶菊叶片中RA含量与甜菊苷(stevioside,ST)含量比值(RA/ST)最高,减少了后苦味。因此直接食用可采用未杀青60°C烘干方式。作为RA提取原料,则采收后直接薄摊阴干或晒干,如大面积种植或遇阴雨季节或天气,宜采用未杀青45°C干燥。此外,该品系莱鲍迪苷D(rebaudioside D,RD)含量以未杀青100°C处理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干燥处理RD含量,因此RD类型甜叶菊叶片干燥则应以未杀青100°C处理为宜。
-
-
吴建生;
吴族良
-
-
摘要:
本文是笔者对自己近四十年来从事闽北水仙毛茶初制技术的一些经验和认识,阐述了闽北水仙茶的初制工艺以及各工序的操作过程、掌握要点和注意事项。目的是希望通过互相交流、探讨,从而提高建瓯毛茶初制技术的理论和实操水平,进而整体提高建瓯产区的茶叶品质,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
-
-
-
-
摘要:
1.原料准备。将挑选好的芋头去皮,为避免芋头被氧化变褐,去皮后的芋头用加了护色剂的清水进行清洗护色,护色剂用量比例0.05%。护色处理后,采用机器切片,厚度适中,将切好的芋头片放入加了护色剂的清水中进行清洗护色片刻,捞出沥水备用。2.冷藏杀青。将沥干水的芋头片用食品塑料袋包装成袋,入库冷藏,温度为-21°C。
-
-
汤琰成;
陈利斌;
向晓强;
唐东胜;
陈小刚
-
-
摘要:
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采用水煮和杀青两种炮制方法,以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指标,对延胡索不同干燥方法进行优选,测定延胡索供试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实验结论表明,以100°C杀青15分钟后烘干处理的初加工工艺最好,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
-
熊慧薇;
闵华;
幸胜平;
付晓记;
刘光宪;
李菁;
李朝智;
朱建航
-
-
摘要:
桑叶传统的食用方式包括制茶、泡水(煲汤)、清炒等,利用方式较单一且受到季节限制。为了有效利用桑叶特别是不可直接食用的桑叶,拓展和延长桑叶在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加工业中的用途和生产周期,首先研究了微波和漂烫2种杀青方法对桑叶品质的影响。从感官实验、功能成分(粗多糖、总生物碱、总黄酮、脱氧野尻霉素、多酚、叶绿素)变化对桑叶杀青方法进行了比较。其次研究了桑叶粉制备、冷冻超微粉碎对桑叶粉理化性质(粒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和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杀青方法显著影响桑叶的感官品质和功能成分。冷冻超微粉碎处理显著降低桑叶粉的粒径;提高桑叶粉膨胀率,降低桑叶粉的持水力;利于桑叶粉中的功能成分溶出。经过冷冻超微粉碎处理之后的桑叶粉颗粒细腻均匀、无颗粒感,可以作为膳食纤维、营养强化剂和着色剂按需添加在水、油、粉(米粉、面粉等)等介质中。
-
-
马爱平
-
-
摘要:
夏日迟迟,风止雨霁。阳光一路洒来,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只见一派忙碌的茶园里,明前茶翠绿碧玉般泛着油油的光亮。葱茏成片的西乡茶园,采茶女在一垄垄间采茶,远远望去,如同流动的诗行。天蒙蒙亮,采茶工就开始采茶,一直采到下午五、六点。当天采的茶青当天摊青、杀青、揉捻、初焙整形、摊凉、复焙提香,经过抓、翻、托、抖、撒、压、摊、荡、揉、搓、抛等工艺,便成了杯中的香茗。
-
-
杨天铭;
马玉青;
梁名志
-
-
摘要:
为了探究加工方式对茶叶氟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的“云抗10号”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研究了蒸青、煮青、微波、炒青4种杀青方式对茶叶氟含量及主要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鲜叶在经不同杀青处理后其茶叶中的氟及主要呈味物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总体呈现出煮青<微波杀青<蒸青<炒热杀青的规律(仅蒸青的水浸出物含量稍高于炒青)。为砖茶的杀青推荐了煮青和微波杀青2种可供选择方式。
-
-
汪芳;
汪洁琼;
曹青青;
毛雅琳;
尹军峰;
许勇泉
-
-
摘要:
杀青和干燥是碾茶加工的两个关键工序,为提高碾茶(抹茶)品质,通过研究300K-SS型碾茶蒸机(杀青机)的转速、蒸汽流量和AYHF-450K型碾茶烘房(干燥机)燃烧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探讨对碾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等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杀青和干燥工艺参数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当杀青机转速为400 rpm/40 rpm时加工的碾茶外形色泽绿,茶汤嫩绿明亮,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低,滋味鲜醇,综合品质较优;蒸汽流量为110 k/h加工的碾茶氨基酸含量(4.75%)显著高于其他流量,酚氨比最小,茶汤滋味鲜爽、苦涩味平衡较好,茶叶的色相(b*/a*)绝对值最小,表明其颜色绿度高;采用250°C燃烧机温度干燥的碾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酚氨比和酯型/非酯型儿茶素的值最小,茶汤滋味相对协调纯正,且较好保留了鲜叶中的叶绿素,使茶叶及茶汤呈现较绿色泽.PLS-DA将3种工艺条件改变所加工的碾茶明显区分,酚氨比、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在不同工艺条件加工的碾茶中差异较大;此外,由载荷图分析得出干燥温度可能是碾茶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