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

尸体解剖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7篇、会议论文79篇、专利文献5419篇;相关期刊582种,包括证据科学、法医学杂志、广东公安科技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等;尸体解剖的相关文献由320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新山、方芳、宋福林等。

尸体解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7 占比:20.03%

会议论文>

论文:79 占比:1.15%

专利文献>

论文:5419 占比:78.82%

总计:6875篇

尸体解剖—发文趋势图

尸体解剖

-研究学者

  • 陈新山
  • 方芳
  • 宋福林
  • 刘德纯
  • 易旭夫
  • 刘东戈
  • 朱明华
  • 王慧君
  • 瞿勇强
  • 冯嗣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勇; 俞阳; 于纪棉
    •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畸形死亡的病理特点及死亡原因,为提高新生儿专业诊疗水平、防范医疗纠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先天畸形医疗纠纷的临床、病理解剖资料。结果 21例中单系统畸形检出率为85.7%(18例),以呼吸系统畸形多见(9例),其次为心血管系统(7例);多系统畸形检出率14.3%(3例)。先天畸形为根本死因占61.9%(13例),畸形为联合死因占14.3%(3例),畸形与死亡无关占23.8%(5例)。结论尸检是明确新生儿先天畸形、判断死亡原因及提高诊疗水平的有效手段。
    • 储银颖; 方一; 程磊
    •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咽旁间隙(PPS)肿瘤手术入路及各入路的解剖标志。方法采用8例(16侧)新鲜灌注的尸头标本,在高清内镜下模拟PPS肿瘤切除手术。由浅入深进行经颈入路、经口腔前庭入路手术,研究相应的解剖标志。结果经颈入路可以定位颈动脉、各组脑神经,以及与固定骨性结构的关系,内镜下可快速顺利抵达PPS,对术中颈动脉的保护具有巨大优势。经口腔前庭-颞下窝入路,在微创条件下充分暴露了颞下窝的解剖结构,可定位下颌神经、下牙槽神经、上颌动脉和翼外肌等解剖标志点,分离舌神经、脑膜中动脉、颈动脉,为内镜下切除颞下窝、上咽旁间隙(UPPS)肿瘤提供了微创手术的解剖学参考。经口咽进入茎突前、后间隙,可确定颈内动脉及其与各后组脑神经(Ⅸ~Ⅻ)的解剖关系,为内镜或机器人辅助下经咽入路PPS肿瘤切除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结论内镜下经颈、经口腔前庭、经口咽入路,可明确判定咽旁间隙内血管、神经等的毗邻关系及解剖标志,为临床内镜下PPS肿瘤的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刘娟; 刘全; 王欢; 孙希才; 余洪猛
    •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口入路咽旁间隙的解剖标志及毗邻关系,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形态学参考。方法对6例(12侧)新鲜尸头进行内镜下经口入路咽旁间隙解剖,寻找该入路的解剖标志,观察该入路的毗邻关系,了解其解剖变异。结果内镜下经口入路时,咽上缩肌和翼内肌是进入茎突前间隙的解剖标志,茎突舌肌和茎突咽肌是进入茎突后间隙的重要解剖标志。内镜下经口入路可充分暴露茎突后间隙的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如颈内动脉、咽升动脉、颈交感干和第Ⅸ、Ⅹ、Ⅻ对颅神经。此外,我们观察到2例咽旁段颈内动脉走行变异的现象。结论内镜下经口入路可充分暴露咽旁间隙,解剖层次清晰,茎突舌肌和茎突咽肌可作为定位茎突后间隙的解剖标志。仔细辨认解剖标志有利于准确定位及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颈内动脉走行变异是该入路需要注意的事项。
    • 吴佳达; 沈树锋; 储振涛; 钟建斌; 胡勇
    • 摘要: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被认为是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Miller等^([1])进行的一项尸体解剖实验中发现,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有97%存在IDD。一般无症状者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目前物理治疗、药物对症治疗及手术治疗是对有症状患者的三阶梯治疗方法,这些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通过生物治疗方法阻断或减缓椎间盘(IVD)退变的是目前较为新颖的探索方向。
    • 袁文
    • 摘要: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以颈椎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并压迫脊髓、神经根而引起四肢无力、麻木、行走困难甚至瘫痪等神经症状为特点的一种颈椎退变性疾病。该疾病最早被报道为颈部后纵韧带钙化,而通过尸体解剖病理分析证实为后纵韧带骨化性病变,最后正式命名为后纵韧带骨化症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OPLL在东亚地区更为常见,发病率在日本高达4.3%;在中国约为1.8%;而非亚洲人群仅为0.01%~2%,且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患者⑵。
    • 李科杰; 汪锞函; 马祥涛; 毛文栋; 沈丛达; 吴毅
    • 摘要: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9月20日06:00,许某(女,17岁)被村民发现死于村口鱼塘中央。经查,死者于9月19日23:00许与男友在外聚餐饮酒后乘坐出租车时,男友手机遗落在出租车内,后许某联系出租车司机取回手机。经查路口监控及出租车司机口供:司机与许某交接手机后马上驶离。鱼塘水泥路路口单向监控提示:许某9月19日取回手机至失联前,未发现其他人员进出。
    • 王军成; 赵岳阳; 马东明
    • 摘要: 脑肿瘤尤其是恶性脑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瓶颈期,传统分子生物学、细胞及动物实验在脑肿瘤治疗上再难有重大突破,研究热点重新转向人脑组织解剖学及病理学研究。但可供研究的人脑组织极其缺乏,鼓励脑肿瘤患者进行器官捐献、建立标准的脑肿瘤专病人脑组织资源库(简称脑库)对脑肿瘤治疗、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脑库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仍相对缓慢,本文借鉴他国脑库建设经验,为我国脑库及脑肿瘤专病脑库建设及完善提供指导。
    • 朱涛
    • 摘要: 科班出身,从法医到DNA鉴定“第一人”1992年的夏天,高中毕业的邓亚军如愿地拿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攻读法医专业。因为家人说,这个专业容易就业,毕业后从事公检法是铁饭碗。刚进大学,邓亚军胆子小。同学都笑话她,说把她关在屋子里解剖尸体,一会儿推出去的就是两具尸体。但邓亚军好强,鼓足勇气跟同学争着做尸体解剖,在实习时争着跑现场。她说:“这都是为了克服恐惧,给自己壮胆。”
    • 王利; 陈佳; 封志纯
    • 摘要: 胎儿和新生儿尸体解剖可以明确死亡原因,但由于患儿父母拒绝,近年来尸体解剖率明显下降。在国外,儿科影像学尸检因侵入性较小、诊断性能较高,已被广泛认为是确定患儿死亡原因的重要辅助手段。目前儿科影像学尸检方法包括常规X线尸检、计算机断层摄影尸检、磁共振成像尸检、超声尸检和微小侵入性尸检。影像学尸检和传统尸体解剖相比,保留了尸体的完整性、美观性,且诊断价值较高,家属更趋向于接受侵入性更小的尸检方式。本文通过评估影像学尸检方法的特点,为拒绝传统尸体解剖的家庭提供明确患儿死亡原因的辅助手段。
    • 喻垚; 王高飞; 张旭; 马鑫; 王保军; 俞鸿凯; 黄庆波; 刘侃; 彭程; 杜松良; 李炳根; 李时祺; 赵国栋
    • 摘要: 目的 明确腹腔镜手术中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方法 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选取成人尸体、新鲜尸体各2例.对冰冻尸体进行解剖.沿双侧锁骨中线打开胸腔,翻开心包前壁,解剖分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测量下腔静脉膈上段长度.对新鲜尸体行腹腔镜手术试验,于脐旁、右侧腹直肌旁距脐约4 cm、腹正中线脐上约6 cm、右侧腋前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左侧锁骨中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置入5个12mm套管.腹腔镜辅助下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结果 2例尸体解剖中可见,下腔静脉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测量下腔静脉膈肌至右心房入口的长度分别为1.67 cm和2.57 cm.2例腹腔镜手术试验,可很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下腔静脉膈肌入口;沿腔静脉裂孔打开膈肌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脂肪组织解剖层次;心包与右心房之间有较大的解剖间隙,可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可完整连续地显露整个膈下至右心房入口节段的下腔静脉.结论 下腔静脉旁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解剖层次,腹腔镜手术中经腹腔打开膈肌可较安全地进入心包,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为经该入路行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提供了可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