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课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5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8359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考试周刊、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大兴区第四届校外教育论坛、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2006年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等;实践活动课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严钦明、刘耀、刘铁坤等。
实践活动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359篇
占比:98.87%
总计:48913篇
实践活动课
-研究学者
- 严钦明
- 刘耀
- 刘铁坤
- 杨兆祚
- 范静
- 辛晓明
- 邓邵斌
- 陈雅秋
- 魏燕妨
- 丁君华
- 丁杭缨
- 任定保
- 刘宝珠1
- 刘玉莺
- 吴斌
- 吴银锁
- 孙福建
- 张爱兵
- 张爱民
- 徐荣
- 李崇琎
- 李春荣
- 李晓庆
- 李竹平
- 李飞飞
- 杨官银
- 杨彩芹
- 柏凌
- 武春琼
- 沈华
- 沈坤华
- 王君玲
- 王娟
- 王春秀
- 胡冬梅
- 葛礼俊
- 许华庚
- 谢英
- 赵海兵
- 辛道文
- 郭世卫
- 钟奇勇
- 陈晓玲
- 骆春花
- 高来芳
- 黄慧芳
- 黄秋晓
- 齐达刚
- 丁兆梅
- 丁君
-
-
朱雅荃;
佟德文
-
-
摘要:
历史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指向真实问题解决的主题式学科实践活动。以七年级“会说的的青铜器”一课为例,教师可着眼于教材文本、突破教材视角,将学科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与活动课程的“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性”有机结合,构建历史学科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
-
马一鸣;
王良
-
-
摘要:
初中化学实验活动课的实施参照《化学课程标准》,在其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整合课程资源,生成活动主题,采取多元方式促进学生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围绕“初中化学实践活动课”,进一步分析其内涵与意义,在当代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应一改刻板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化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以便令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化学实践活动课,逐步丰富学科素养。最后探讨了初中化学实践课实施策略,仅供参考。
-
-
杨福保
-
-
摘要: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改变,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用到生活当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开展活动实践课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
-
庄丽
-
-
摘要:
英语日常教学中,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会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固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而教师会把较多的时间放在语言点的教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尽管教材编制会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无法真正自我融入,也很难激发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而实践活动课与传统课堂不同,其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单元总结或时态复习为目标,以task为主题或以project为框架结构,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力,以学生为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主体,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真切地感知体验,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英语的运用能力。
-
-
王莉
-
-
摘要:
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线数学教师需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以“一次函数的再次研究”实践活动课为例,基于问题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辨能力,进而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步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
-
-
贺亚芳
-
-
摘要: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载体,以研究性、操作性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对学校数学课题组开展的关于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与探索进行了总结。
-
-
徐荣
-
-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除了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能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以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马维娟
-
-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将目光集中到了数学教学中.而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涵盖了十分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能力提升的机会,也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全面利用这一教育优势,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并将其与生活实际所联系,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堂,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注入趣味.基于此,主要探讨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希望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些启示.
-
-
谭丙华
-
-
摘要:
目前,中小学基本形成了劳动技术课、特色校本课、实践活动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雏形。在实践中,部分中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劳动、无教育——将劳动教育限定在狭隘的技能字习、实践体验的层面,缺乏对劳动教育“内核”和“灵魂”的深度考量,将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
-
-
朱建勋
-
-
摘要:
苏式教育提倡"教好每一位学生",因此,新时代的数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和体验。在苏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和美课堂在着力体系建设和统筹推进的基础上,明确育人指向,引导深度学习落实在课堂之中。本文阐述了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时,如何将学生置身于"和美、灵动、睿智"的课堂之中,最终指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
-
施美彬
- 《2016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和实践研究,分析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下中学地理实践活动课实施的意义,根据中学地理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初步提出了地理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改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
柳旭
- 《大兴区第四届校外教育论坛》
| 2010年
-
摘要:
本篇文章是关于《医药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模式的探讨.旨在探索关于中职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活动,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课程模式.通过实践活动课教学,本人总结了一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得到提高;通过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工作能力.为其在踏上工作之路前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
-
-
-
董媛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2年年会》
| 2002年
-
摘要:
强调: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言积累,提倡多读多背,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对于古诗文先积累再说.教师一定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对古今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代.新大纲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而语文课本中学生学到的古诗不到50首,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学习积累大量的课外古诗佳作.这节课的目的在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而实现"厚积而薄发",得到中国古文化的浸润,丰富自己的语言.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教师根据活动目标输入的各种教学信息呈现给学生,辅以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综合效果的运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自己不熟悉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
施晶晖;
花雪莹
- 《江西省首届教育学学科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活动课程是一种倡导学生主体性的独特的课程形态,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活动课程的发展是应教育现实需求而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实践中过分关注书本,过分关注系统知识的传授的情况.本文仅就高中活动课程内涵特征着手,窥探高中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面临的诸多困境,从校本化课程实施观出发以期为高中活动课程的发展提出几点拙见.
-
-
施晶晖;
花雪莹
- 《江西省首届教育学学科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活动课程是一种倡导学生主体性的独特的课程形态,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活动课程的发展是应教育现实需求而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实践中过分关注书本,过分关注系统知识的传授的情况.本文仅就高中活动课程内涵特征着手,窥探高中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面临的诸多困境,从校本化课程实施观出发以期为高中活动课程的发展提出几点拙见.
-
-
施晶晖;
花雪莹
- 《江西省首届教育学学科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活动课程是一种倡导学生主体性的独特的课程形态,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活动课程的发展是应教育现实需求而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实践中过分关注书本,过分关注系统知识的传授的情况.本文仅就高中活动课程内涵特征着手,窥探高中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面临的诸多困境,从校本化课程实施观出发以期为高中活动课程的发展提出几点拙见.
-
-
施晶晖;
花雪莹
- 《江西省首届教育学学科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活动课程是一种倡导学生主体性的独特的课程形态,这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活动课程的发展是应教育现实需求而生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实践中过分关注书本,过分关注系统知识的传授的情况.本文仅就高中活动课程内涵特征着手,窥探高中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面临的诸多困境,从校本化课程实施观出发以期为高中活动课程的发展提出几点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