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奶油

奶油

奶油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46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中国文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36篇;相关期刊558种,包括消费、餐饮世界、中外食品工业:贝太厨房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二十七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FIC2017) 等;奶油的相关文献由280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海瑚、刘振民、曹建等。

奶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6 占比:41.6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36 占比:58.30%

总计:2463篇

奶油—发文趋势图

奶油

-研究学者

  • 黄海瑚
  • 刘振民
  • 曹建
  • 郑远荣
  • 不公告发明人
  • 焦晶凯
  • 刘元法
  • 徐致远
  • 苏米亚
  • 付金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叶婷婷; 刘思佚; 刘洁; 杨晓莹; 赵子建; 陈德慰
    • 摘要: 为深入了解加热过程中奶油主要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变化机理,对加热前后奶油进行分析。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分别对奶油中的极性组分和非极性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加热前后奶油中的关键香气化合物进行鉴定。NMR分析表明,奶油中的极性组分主要为乳糖以及少量的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有机酸,非极性组分主要为甘油三酯以及少量的双甘酯和单甘酯。经加热后,极性组分含量大量减少,主要为乳糖和游离氨基酸,而非极性组分含量减少相对较小;GC-MS分析表明,短链脂肪酸和醛类含量增加相对较少,甲基酮、内酯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增加显著,其中甲硫基丙醛、麦芽酚和呋喃酮仅在加热后奶油中检出。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形成和脂质来源化合物的增加分别造成了奶油中极性组分和脂肪酸的减少。该研究结果为奶油风味及产品研究提供了思路。
    • 慈琪
    • 摘要: 夏秋在柔软闷热的鹅绒床上醒来,头痛欲裂。她很饿,很想吃一只黄金奶油包,但当她脑海中浮现出奶油时,又觉得恶心想吐。“公主醒啦?”侍女惊喜地凑上去,“您渴不渴?想吃什么?”夏秋微弱地摇头。
    • 欧艺教育
    • 摘要: 用料:鲜奶500毫升,鲜奶油250毫升,白砂糖100克,吉利丁4片。做法?鲜奶中加入鲜奶油、白砂糖20克,中火煮至糖熔化,再加入吉利丁,搅拌至熔化,制成奶汁。?将剩余的白砂糖倒入平底锅,中火炒至糖化成褐色的糖浆,制成焦糖。?将焦糖倒入模具中,加入奶汁。?放凉后,冰箱冷藏4小时,即可食用。
    • 陈清; 江碧莹; 毛悦; 王俊; 汪薇; 白卫东
    • 摘要: 为了获得风味浓厚、柔滑,香气纯正、留香时间持久、风味最佳的黄油味奶香基料,以新西兰无水奶油作为底料,添加乳清粉和香料乙基麦芽酚作为辅底物,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脂肪酶A12和蛋白酶MSD的复配比例、复合酶的添加量、复合酶的酶解时间、辅底物种类、辅底物添加量以及乙基麦芽酚添加量对产香的影响,以得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对黄油味奶香基料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乳清粉的添加量为无水奶油质量的12.5%,乙基麦芽酚的添加量为无水奶油质量的0.5%,脂肪酶A12和蛋白酶MSD的比例为9∶1,总酶量为无水奶油质量的0.28%,酶解时间6h。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黄油味奶香基料安全无毒、香气自然、柔和、逼真,为天然奶香基料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 宋超; 贺媛
    • 摘要: 有朋友担心,传言说奶茶不利于健康,容易长胖,更有人说奶茶含有反式脂肪酸,喝多了会得心脏病。这是真的吗??奶茶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奶茶,也有产品称之为乳茶,顾名思义,有奶有茶。除此之外,有的奶茶还会添加奶油和糖等以提升口感和风味。茶+奶+不同风味的糖=快乐,如果再加上芋圆、珍珠、麻糬……那简直快乐到飞起。?为什么奶茶喝多了会长胖,还会得心脏病奶茶热量较高,多喝的话会摄入过多能量,如果不及时将过剩的能量消耗掉的话,就会发胖。而“奶茶喝多会得心脏病”的传言则大概率来自工业反式脂肪酸过量摄入带来的危害。
    • 阿斯特
    • 摘要: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在你看着身前餐桌上寻常可见的食物时,某样食物也看向你,并抛出一个奇妙的问题:“是谁,又是如何发现了这种神奇的吃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泡菜是怎么被发明的?酱油又是如何被酿造?是谁出于什么目的打发了第一份奶油?凡此种种问题,有的可以找到答案,有的众说纷纭,但更多的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两个多世纪以来,豆腐已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最广泛流行的食物之一。在亚洲地区,豆腐的重要程度,就像肉和乳制品在西方国家一样,是日常不可或缺的“基础食物”。在一项非官方的统计中,截至2019年,全球有大约24.5万的豆腐生产商,以满足世界各地的需求,其中产量最大的工厂在日本,日均产量可以超过50吨;而在中国,除了超市里花样繁多的成品豆腐制品,大街小巷的市场小店小摊上,也总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 司欣; 张书文; 逄晓阳; 朱盼盼; 剧柠; 吕加平
    • 摘要: 牛乳脂肪(乳脂)是一种天然的牛奶成分,主要加工成稀奶油奶油奶油粉等产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和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乳脂营养价值及风味的认识更为全面,我国天然乳脂消费和加工逐年增加。为了扩大乳脂产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多的改性技术被用于优化乳脂类产品,本文对适用于乳脂的不同物理改性技术进行了综述,着重探讨以干法分提为主的现有改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概述了干法分提技术在奶油产品中的应用,从而为乳脂深加工提供参考。
    • 张慧; 曹慧; 姜侃; 肖功年; 王瑾; 周学军; 厉小燕
    • 摘要: 建立奶油中14种酚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的同时测定方法,研究裱花蛋糕塑料接触材料中酚类化合物在真实样品奶油中的迁移情况。塑料样品经奶油浸泡,乙腈-甲醇提取,T3色谱柱分离,以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分析双酚A(bisphenol A,BPA)和4-壬基酚(4-nonylphenol,4-NP)在奶油样品中的迁移规律,用于14种酚类化合物在奶油中迁移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4种酚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15~0.75μg/kg,定量限为0.5~2.5μg/k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酚类物质在动物和植物奶油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8.2%~117.1%、79.4%~114.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7%~12.1%、1.12%~12.5%;塑料接触材料中BPA和4-NP在奶油中的迁移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采用本方法对市售塑料蛋糕装饰摆件等在动物奶油中的迁移量等进行测定,迁出化合物BPA和双酚S迁移量最高值分别为4.61、0.94μg/kg;4-NP迁移量最高值为125.1μg/kg,检出样品数量最多。酚类化合物迁移到食品中的风险性应引起关注。
    • Pamela Reynolds; 王梦菲(编译)
    • 摘要: 制作冰淇淋最初是布莱恩·史密斯的一项古怪爱好,富有时代气息的口味和新鲜的食材成了他的标志。例如,他的“上帝拯救奶油”,灵感来自2018年哈里王子和梅根·马克尔的皇家婚礼,结合了接骨木花婚礼蛋糕、奶油糖霜和柠檬姜冰淇淋。
    • 摘要: 甜食,尤其是甜品,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它在满足味蕾的同时,还能传遥乐趣和快乐的心情。甜品的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就像复古造型在时尚界永不键色一样,经典西点在西点界也一直在流行。代表性的西式糕点,如圣多诺黑、巴黎-布雷斯特泡美、千层酥和法式草莓蛋糕,从未停止过带给人们惊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