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27篇,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宗教、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252篇;相关期刊290种,包括法音、佛教文化、西域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2016国际儒学论坛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西安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佛经翻译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汪东萍、常婷婷、闫艳等。

佛经翻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3 占比:5.5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252 占比:94.44%

总计:7679篇

佛经翻译—发文趋势图

佛经翻译

-研究学者

  • 汪东萍
  • 常婷婷
  • 闫艳
  • 旺多
  • 梁晓虹
  • 陈明
  • 高人雄
  • 任东升
  • 任强
  • 傅勇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若菡
    • 摘要: 鸠摩罗什是佛经汉译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他在长安建立翻译领域,创新翻译策略,提出一系列翻译理念,开创了佛经汉译的新纪元。鸠摩罗什主持译场长达十余年,创新了边译边讲、中外同译的官方译场合作模式,并在译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可译、文质兼顾和意译的翻译思想。本文以鸠摩罗什的译场为主线,纵向分析其翻译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通过阐述鸠摩罗什之前的中原佛教和佛经翻译情况,分析译场产生的前提、背景和原因。继而探讨鸠摩罗什在译场中的翻译思想,为以后的翻译研究提供思路。进而得出结论:鸠摩罗什的翻译思想随着译场翻译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译场对其翻译思想有重要的构建意义和价值。
    • 仁欠吉
    • 摘要: 大译师达玛西日(1654-1718)是公元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期著名的翻译家、天文历算学家和佛学大师,是卫藏地区宁玛派寺院敏珠林寺第一任堪布。文章通过梳理大译师达玛西日的生平事迹,阐述了他对《时轮根本经》等一百多部梵文原著和藏文译著进行校勘,纠正了以往翻译中的错误译法;师从天文历算大师扎囊顿布·顿珠旺杰著有天文历算学著名论著《日光》及其实践、自释、概论等一系列著作,并创制了《敏珠林寺历法》,为藏族“浦系”天文历算发展等做出的成绩;他还以敏珠林寺教法传承为依据,收集编纂了“旧译教语部经典”等宁玛派主要经典,为后人编纂《旧译教语部经论本注经典集成》奠定的坚实基础。文章全面论述了大译师达玛西日在藏族佛经翻译、天文历算、旧译经典集成方面的巨大贡献。
    • 摘要: 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了中国的友邦之谊。印度歌舞、天文、历算、文学、建筑、制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成为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佐证。
    • 王磊
    • 摘要: S.797、S.6661、BD03375三件六朝《十诵律》写本,其文本结构和内容与唐宋之后的藏经本均有很大的不同.结合《十诵律》的翻译史,这几种六朝写本为我们展示了鸠摩罗什译本的原貌,而现存诸藏经本则是经卑摩罗叉校改的新版本.罗叉在校改时根据自己所熟习的戒律胡(梵)语原本,对罗什译稿做了多方面的改动.敦煌六朝写本的发现对我们了解鸠摩罗什及六朝时期的佛经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
    • 谢泳
    • 摘要: 陈寅恪平生没有专门写过关于宝卷的文章,他也从没有在专门文体的意义上使用过“宝卷”一词,但陈寅恪关于佛经翻译的文章中,又处处涉及宝卷起源及宝卷演变的规则问题。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收陈寅恪相关文章五篇,较早关注到陈寅恪在此方面的贡献,但因当时陈寅恪著作尚未完整出版,他关于宝卷的言论还不能全面呈现,现略述陈寅恪与宝卷的相关言论,为宝卷研究引一史料方向。
    • 李博寒
    • 摘要: 本文對比了"時"在中古時期中土文獻和漢譯佛經中的用法,發現漢譯佛經中"VP時"指示未然事件和表條件的用例較中土文獻多,并且出現了中土文獻未見的"若VP時"表假設條件的用例.通過比較漢譯佛經與其梵語平行本,發現譯者用"VP時"對譯梵語中表時間的依格和表條件的獨立依格、獨立屬格.當獨立依格或獨立屬格指示未然或假設事件的條件時,譯者用"假設連詞+VP時"結構翻譯,表假設條件,形成"若VP時"結構."若VP時"結構的出現,爲"時"語法化爲假設語氣助詞創造了條件.在姚秦鳩摩羅什的譯作中,出現了假設句中不使用獨立依格或獨立屬格表條件,但譯者仍然用"若VP時"指示假設條件的用例.在該用例中,"若VP時"="若VP","時"指示時間或條件的功能完全脱落,語法化爲了假設語氣助詞.可見,在中古晚期的漢譯佛經中,"時"已經完成了"時間詞>條件助詞>假設語氣助詞"的語法化過程.
    • 陈姝宇
    • 摘要: 佛经翻译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文体中偈、绝句以及散文的发展.通过对佛经翻译文学和中国古代文体渊源的探析,同时对研究佛经翻译文学与我国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关系,以及研究外来文学、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过程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 叶雨涵
    • 摘要: 该文在简要回顾佛经翻译史的同时,以《西游记》为例,从文学题材、文学结构及文学语言3个方面,结合具体例子,探讨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从而凸显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性,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对翻译史的重视,并为未来佛经翻译、中国文学以及《西游记》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王兴
    • 摘要: 现代西方学界一直对佛教这一古老宗教抱有极大兴趣。法国学者尤金·伯诺夫(Eugène Burnouf,1801—1852)于十九世纪初期在欧洲学术界开西方"现代佛教学术研究"之先河(Beinorius,2005),使用现代学术的眼光和手段对流入欧洲的印度佛教文献进行解读。自此以后近200年间,西方现代佛教研究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了相对系统、成熟、富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并仍然在不断发掘新的佛教研究课题与领域,不断更新变化其研究视角与方向。尤其自二战以后,欧美学界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佛教研究不断融汇,使原本局限于关注佛经翻译、语言学以及佛教神话学的西方现代佛教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 李周渊
    • 摘要: 一、引言支谦是三国时的佛经翻译家,他所翻译的经典内容广博,涉及净土、密教、般若乃至佛陀传记等。支谦的译经上承支娄迦谶、康孟详,下启康僧会、鸠摩罗什,在译经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西方学者那体慧(Jan Nattier)是研究支谦译经的主要学者,不仅作品数量多,学术水平也高,是一座无法回避的高峰。因此,在研究支谦译经的时候,只有充分理解那体慧的学术成果,才能在她的基础上为学界做出更多贡献。二、现有的评价新加坡佛学院的纪赟为华语学界介绍了多篇那体慧的文章,不仅有翻译,也有评价与反思。[1]纪赟翻译了那体慧的几篇文章,并结集成书,题为《汉文佛教文献研究》(那体慧2018)。纪赟在此书前撰写了一篇序言,介绍那体慧的学习经历、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特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