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玄奘

玄奘

玄奘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685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2篇、会议论文13篇、相关期刊433种,包括中国宗教、五台山研究、法音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年第一届慈宗国际学术论坛、安徽省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第八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等;玄奘的相关文献由606位作者贡献,包括钱文忠、郑伟宏、周国平等。

玄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2 占比:98.1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1.90%

总计:685篇

玄奘—发文趋势图

玄奘

-研究学者

  • 钱文忠
  • 郑伟宏
  • 周国平
  • 王繼紅
  • 薛克翘
  • 丁和
  • 冯其庸
  • 李雪峰
  • 杨剑霄
  • 劉淑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文雨; 宁志浩;
    • 摘要: 鸠摩罗什、法显、真谛、竺法护等一大批僧人不远万里,来往于中原-西域-印度传递佛法,玄奘、义净和尚也分别从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天竺,学习佛法。这些“特殊”的行者,在“传道”与“取经”两个方向的道路上,声名远播。
    • 朱德涛(文/图)
    • 摘要: 佛足迹图像始创于古代印度,用以寄托佛教信徒思念佛陀和希冀佛教繁荣的情怀。7世纪中叶唐朝玄奘和王玄策从中印度带回佛足迹图像粉本以后,这种新的外来宗教物象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佛足迹图像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汉藏满蒙等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程度不断深化,原本具有汉地石碑雕刻风格的佛足迹图像开始以唐卡绢画的形式为载体,向西藏、蒙古等藏传佛教地区传播。文章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两幅明清时期的佛足迹唐卡图像,就是十分重要的物证。
    • 李嵱
    • 摘要: 陕西有这么多的博物馆,围绕着某一个具体的主题,特别是一个具体的人物而建立的博物馆,恐怕是不多的。由玄奘这个特别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一种历史文化事件与文化类型所建立的博物馆,一定是有个性的,值得特别珍惜和支持。相信借助这个博物馆,人们在了解玄奘的过程中,可以感知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中那最灿烂的一页,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外来文化输入并因此而重塑的中华文化基本结构和精神情趣的伟大历史画卷。
    • 侯杨方; 贾强; 杨林
    • 摘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录了玄奘自瓜州偷渡玉门关的经历,结合苏联军事地图以及实地考察进行“精准复原”,可知小宛城遗址很可能就是符合玄奘记录的唐代玉门关旧址。在截山子山谷的南端还新发现了一座烽燧,更加确定这条道路就是当年唐瓜州城通往玉门关的道路。
    • 俞军财; 王瑞
    • 摘要: 基于唐文化背景,探究玄奘精神及其价值,为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新媒介传播的可能性。总结唐文化的特点及历史意义,从当代网络社交工具的角度,对唐文化元素的表情包进行调研,分析表情包的社会价值及功能价值,遵循微信表情包开放平台的设计规范,结合玄奘精神,打造玄奘IP形象表情包。将唐文化融入于表情包设计,推出了一套可以线上交流使用的玄奘表情包。玄奘人物形象的表情符号IP化打造,丰富了大唐文化及玄奘精神在新时代下的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竺洪波
    • 摘要: 季羡林先生整理玄奘《大唐西域记》,熔铸经典,构建善本,嘉惠士林之功,世人尽知,然而先生对玄奘人格品行的评论却存在疑问.季羡林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关于玄奘大师庸俗、做把头、搞派性、打击异己、掠夺他人经书等诸种指责似有不妥,这些指责或文献不实、或认识不准、或立论不当,基本不能成立.基于季羡林先生及其著作的巨大影响,又事关玄奘大师的人格评价,故有必要根据相关史实和文献作客观、合理的辨析.
    • 吕文利
    • 摘要: 小县令出使天竺关于王玄策的“成名史”,还得先从唐初的得道高僧玄奘说起。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求法,在天竺声名大噪,得到了中天竺摩揭陀国(现印度比哈尔邦一带)戒日王的赏识。戒日王听到玄奘介绍大唐国富民强的盛况,便于公元641年遣使赴长安,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唐太宗派人接待了使臣,给予很高礼遇,戒日王受到鼓舞,不久再次派遣使者来到大唐。
    • 布克布克(编绘)
    • 摘要: 梦想成为一名旅行家、冒险家的赵小野最近观看了不少纪录片,其中有讲玄奘的《玄奘之路》《重走唐僧西行路》。赵小野这才把自己看过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的人物唐僧和历史中的原型玄奘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和赵小野一起,看看这位高僧到底能不能被称为"古代冒险家"吧!
    • 张利文
    • 摘要: 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是唯识学中的两大子系,在中国历史上往往表现为真谛等人唯识旧译与玄奘唯识新译的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不是由翻译正误引起的,而是基于两系不同的学理.世亲晚年思想由唯识古学转向了唯识今学,《唯识三十颂》是其今学思想的雏形,玄奘的《成唯识论》发展了世亲晚年思想,是唯识今学的成熟形态.近代以来,吕澂、霍韬晦等学者批评玄奘误译《唯识三十颂》,这个指摘是值得商榷的.原因在于吕澂等学者对唯识古今学的分判标准出现了失误,同时又秉持了逐字硬译的译学立场.而玄奘翻译策略的基础是异化翻译,与中国佛教主流的"潜在格义"大异其趣,如唯识今学对"能所"范畴的创造性翻译,其"能""所"标记字的增加不仅表达出了梵语中动词变位的意义,也再现出了静词变格的含义,从而不仅推动了唯识学在中国的发展,也促使了中国哲学中"能所"范畴的进一步展开."唯识学是在发展中完成的",诠释即发展,奘译唯识学不仅忠实于唯识原典,更在中国话语体系中使发源于印度的唯识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 刘盈
    • 摘要: 玄奘的父亲是个读书人,但身处隋末乱世,避乱而居,算是个隐士吧。但是,父亲在玄奘10岁时便去世了,在生活无以为继的情况下,玄奘丨3岁时削发在洛阳净土寺当了和尚,这时候还是隋炀帝在位,所以也可以说,玄奘是一名“隋僧”。他25岁那一年,恰逢有天竺高僧来长安讲经,引得玄奘对那佛祖诞生地的向往,于是便打定主意要去天竺学习,学得真经回来普济众生。但是,大唐立国之初,北地和西域都被突厥人所控制,国内亦不安定,太宗一朝为阻止民众外流,实行禁关之策,严禁内地之民出关,而大唐军队也正准备着向西用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