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佛教史

中国佛教史

中国佛教史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1年内共计336篇,主要集中在宗教、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039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宗教、五台山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等;中国佛教史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方立天、王雷泉、黄夏年等。

中国佛教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4 占比:9.9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039 占比:90.04%

总计:3375篇

中国佛教史—发文趋势图

中国佛教史

-研究学者

  • 方立天
  • 王雷泉
  • 黄夏年
  • 业露华
  • 华方田
  • 李富华
  • 王志远
  • 赵朴初
  • 乙涓
  • 何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了中国的友邦之谊。印度歌舞、天文、历算、文学、建筑、制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成为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佐证。
    • 仁钦·扎木苏(文/图)
    • 摘要: 长安(今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佛教的发祥地是长安,中国佛教的六大宗派创立在长安,中国佛教的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精品,创作在长安,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安佛教发展史相当于半部中国佛教史。到了明清两代,藏传佛教传入陕西,特别是康熙西巡时,下敕用公帑在长安兴建广仁寺,格鲁派学说给原来的长安佛教增添了新的血液。这样,三种不同语系(汉语、藏语、巴利语)的佛教,便有两系在长安落地生根。
    • 李建欣
    • 摘要: 圣凯教授用功多年、精心结撰的大著《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①终于出版了,可喜可贺!本人并不专门从事南北朝佛教研究,作为一位佛教研究者,想从中国佛教研究史或学术史的角度对于圣凯教授的新著谈几点蜻蜓掠影式的粗浅感受。一、南北朝佛教是中国佛教史非常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难以有所突破的研究领域中国佛教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日本佛教学的传统之一,而且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1938年北京大学教授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佛教史》的出版,才首次确立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本来就应该具有的权威地位。
    • 张家提
    • 摘要: 弘一法师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弘扬南山律的高僧。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悟、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他曾留学日本,在日本学习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一师任教,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 摘要: 玄奘以来,唯识宗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为重要的宗派之一。本书从观念与现实两个层面,对唐代唯识宗的兴衰问题进行一个全新视角的梳理。对唯识宗判教论、佛性说、真如与种子说的观念系统进行阐释,并对唯识宗自身谱系、与唐代政治和社会的互动等现实问题进行探析。如何"呈现"佛教史与如何"书写"佛教史的差异为何?
    • 王荣国
    • 摘要: 《台湾行脚记》是巨赞赴台考察后写成的,记述了所见台湾省佛教分会与台南、台中、台北、基隆佛教支会状况、寺院、庵堂现状以及僧尼人数等,为后人留下殊为珍贵的资料。狮山开善寺的住持陈荣盛,法名明静,被误为先后任住持的两个人。如净被误为在狮山先住持水濂洞后住持元光寺等等。《行脚记》据亲身经历予以更正。巨赞正视台湾斋教与佛教的密切关系,接受斋教是"在家佛教"的观点。认为台湾佛教虽经日据时的熏染,但"娶妻食肉"在台不大行得通,斋教在其中起了应有的作用;台湾佛教界"保守"与"革新"两派各有长短处,都对大陆佛教有"内向之心力";台湾佛教界女众居压倒多数,其"大权实际上操在女众之手"。其看法属灼见。巨赞《致曾普信书》,揭示了离台返程与返抵大陆的时间与地点,证实了他在台正好一个月,订正《巨赞法师年谱》的误载,此函属佚文,可充实《巨赞法师全集》。当年新闻报导揭示:巨赞在香港两个月讲《四十二章经》《心经》等,后前往台湾考察,由证光充向导,在基隆三次讲演的内容、时间与地点,会晤抵台的李子宽于基隆,弥补了《行脚记》的疏漏,可订正并充实《年谱》的编纂。
    • 龚隽1; 陈继东1
    • 摘要: 近代中国佛教史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有关东亚佛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海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研究成果也相当多。随着新资料(如民国报刊文献的出版、新档案材料的发现等)的出现,近代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在选题与方法论方面都有了不少的突破。特别是北美学界所带动的社会科学方法的应用,使得近代中国乃至东亚佛教史的研究,走出了过去单向地以思想、观念为主轴的研究路线,呈现出许多新的面貌。
    • 杨维中
    • 摘要: 中国的佛教学术研究~①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距今也就一百多年。本文的总结综述,涉及的是新中国建立七十年来佛教学术研究的进展与成就。大陆七十年来的佛教学术研究,涉及面极其广泛,成果丰硕。本文拟采用"前三十年"、"后四十年"的历史分期,然后将后四十年细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本文拟以历史分期为线索综述其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再辅之以方法论的总结与反思,以来展现大陆佛教学术研究的成就。
    • 刘富宏
    • 摘要: 昊天山 昊天山,为大同火山群一峰,位于大同县城北一公里处。在大同火山中,吴天山是自然锥体最完整的,也是大同火山最为年轻的一座。
    • 王岳川1
    • 摘要: 季羡林先生在多个学术领域,勤奋耕耘近一个世纪,承往圣继绝学,在绝门学术上有极高的建树和重大的开拓:1.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研究;2.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研究;3.糖史以及科技史和文化史研究;4.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研究;5.印度古代文学《罗摩衍那》、《沙恭达罗》的翻译和研究;6.德国及西方文学研究;7.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8.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9.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10.散文、杂文和书法创作。我与季老近三十年交往中的诸多往事,感慨季老的朴实与伟大并重。季老高度重视学术传承,他言传身教,对有志于学的青年人关爱有加;季老学问严谨,勤奋著述,笃信“楼有多高,地基有多深”。“君子不器”,不能命定般的将季老列入一个对号入座的学术范围。可以说,季老的“齐奘”笔名显示出他见贤思齐的“玄奘精神”,更表征了他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史和中国新世纪文化战略的深远眼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