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变化
代谢变化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321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体育科研、护士进修杂志、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2009年北京肠外内营养学术年会等;代谢变化的相关文献由338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永斌、丁莉坤、刘娟等。
代谢变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321篇
占比:99.54%
总计:31465篇
代谢变化
-研究学者
- 韩永斌
- 丁莉坤
- 刘娟
- 孙茂
- 张健
- 徐国兴
- 杨志福
- 杨朴丽
- 王庆南
- 石小鹏
- 贾艳艳
- 陈沁滨
- 陈苏宁
- 韦军民
- A.Roberts
- Alma L. Burlingame
- Bartenstein P.
- Bense S.
- CHEN Jing ZHU Cheng LI Li-ping SUN Zhong-yang PAN Xue-bo
- Dana T Graves3
- David A. Maltby
- D·L考斯蒂尔
- E Xiao23
- Erik Vinnars M.D.
- F.Brouns
- Farb.HW
- Fredi Schwgele
- Friedrich—KarlLcke
- HAN HaoJun
- James K.Drackley
- Jeremy
- Juan A. Oses-Prieto
- Kanamatsu T.
- Karl OHonikel
- Kathy H. Li
- Li KP
- Liz-He An
- Lochmann M.
- Otsuki T.
- Peng Xu
- Rui-Ju Wang
- Sach.M
- Shou-Ling XU
- Sunita Putil
- Tian Li
- Tsukada Y.
- Xin-Bo Wang Jian-An Ren Jie-Shou LiClinical School of Medical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ral SurgeryNanjing General HospitalPeople’s Liberation ArmyNanjing 210002Jiangsu ProvinceChina
- Xu CZ
- YI MingFang
- Yang AF
-
-
无
-
-
摘要:
蛋白质是犬必需的营养物质,当犬进入老龄期后,它们对蛋白质的需求是否会发生变化呢?本文节选普瑞纳研究院关于犬食品营养的有关话题,供参考。一、为什么蛋白质对老年犬如此重要蛋白质是犬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体内用于合成新蛋白的形成单位——氨基酸的来源。在犬的整个生命阶段,蛋白质都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体内发生的生理和代谢变化是机体正常衰老过程的一部分,因此,维持和修复肌肉组织、拥有健康的皮肤被毛和强大的免疫系统在衰老后变得尤为重要。
-
-
徐明智
-
-
摘要: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反应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它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是当今生命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
-
-
-
-
摘要:
细胞代谢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代谢组学是鉴定宿主细胞代谢变化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代谢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生物学研究,可用于鉴定疾病中的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筛选生物标记分子、开发靶向药物、靶向代谢途径设计新型疫苗等奠定基础。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策略操控机体代谢网络,为自身复制提供资源,但不同病毒调控细胞代谢的途径也不相同。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调控宿主细胞代谢,进而促进病毒复制。
-
-
马勤;
雷瑞峰;
迪力热巴·阿不都肉苏力;
穆耶赛尔·奥斯曼;
祖力胡玛尔·肉孜;
安登第
-
-
摘要:
植物体内成分是实时反映其生理状态的最直接指标,是其遭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应激状态的体现,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抗逆亦由代谢的重置与调控得以实现.内生菌可以自身细胞功能或代谢产物调控宿主代谢,其自身可产生独特的、显著区别于宿主的代谢成分参与抗逆;而宿主内环境的长期“驯化”亦可改变内生菌的表型和代谢.较全面地分析了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抗逆在代谢层面的相互作用,旨为同一领域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
周锐
-
-
摘要:
应激(stress)是指动物在受到外界和内在环境中的--些具有损伤性的生物、物理、化学或特殊心理(人)的强烈刺激后,处于紧张或戒备状态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神经和内分泌反应,并由此引起各种机能与代谢变化。热应激(heatstress)是夏秋季最常见的动物应激反应。猪是最容易发生热应激的动物,因为猪的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厚,不易通过皮肤散热来调节体温,环境温度升高很容易造成热应激,降低猪的生产效率。
-
-
刘翌;
彭成;
谢运飞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氨基酸种类及其代谢变化规律,为氨基酸检测用于RA辅助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在线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纳入以RA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或血浆为检测样本的代谢组学研究,将PLS-DA或OPLS-DA模型中,VIP>1且组间比较P<0.05的氨基酸视为代谢差异氨基酸,并总结其变化规律.结果 纳入的12篇文献共计报道代谢差异氨基酸20种,其中患者体内含量显著降低的有丙氨酸、组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丝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肌氨酸,含量显著升高的有谷氨酸、高丝氨酸.结论 多种氨基酸随RA的病程进展发生较规律的代谢变化,氨基酸检测可作为RA辅助诊疗的潜在方法继续加以研究.
-
-
李美琦(综述);
骆倩倩(审校)
-
-
摘要:
高原红细胞增多是一种典型的慢性高原病,特点是红细胞的大量生成及累积。铁是红细胞合成的重要原料,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铁稳态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铁代谢发生明显改变,机体铁稳态被打破并显著影响红细胞生成,本文围绕低氧对机体铁代谢的影响和高原低氧下机体铁代谢的变化对红细胞生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
-
冯宇;
雷婷;
李艳萍;
赵霞;
张曼
-
-
摘要:
目的:探讨伴有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年龄大于55岁的20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伴2型糖尿病组及同期对照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伴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均为绝经后女性,伴2型糖尿病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伴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晚,Ⅱ期患者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组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偏大,临床分期偏晚,伴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
熊梓宏;
张国英;
任兴琼;
张宁;
周芹;
卢宾
-
-
摘要:
脓毒症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机体分解代谢亢进、氨基酸稳态失衡、低蛋白血症,继而出现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重要器官功能恶化,增加了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研究脓毒症患者体内重要氨基酸的生理作用和代谢变化,寻找更快速、更准确的氨基酸检测方法,从而及时发现、纠正脓毒症患者体内氨基酸代谢紊乱,将有助于为脓毒症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降低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
陈少云;
周静;
李敏;
范红晶;
张宇燕
-
-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口服地黄水提液后其主要成分梓醇在体内的代谢变化,初步探讨梓醇在体内的可能代谢途径和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地黄水提液,分别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浆,采用HPLC-MS检测血浆中梓醇及其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大鼠口服地黄煎液后,梓醇在大鼠体内主要有1个异构体和5个代谢转化产物:异构体、甲基化物、羟基化物、糖基化物、脱氧羟基化物和脱氧羟基化甲基化物.且梓醇及其代谢物均在给药后45 min达到最高值,随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地黄梓醇在体内可能代谢途径分析研究,可为地黄及含有梓醇的药物的体内外代谢分析和进一步与药效结合、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
-
-
-
-
-
李飞宇;
王霄英;
丁建平;
周良平;
黄嵘;
蒋学祥
- 《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目的: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代谢变化.方法:10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增生病人,都行TURP手术,术后对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分类,分为腺体增生为主型和间质增生为主型,根据增生程度的不同在中央区设定兴趣区后利用3DMRS测定各兴趣区(Cho+Cre)/Cit的比值.计算并比较各型(Cho+Cre)/Cit比值的差异.结果:腺体增生为主型(Cho+Cre)/Cit比值平均为0.55±0.32,间质增生为主型(Cho+Cre)/Cit比值为0.87±0.34,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t=8.18,P<0.05).结论:中国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代谢改变可以用MRS定量评价,不同类型代谢水平不同.
-
-
李兰娟
- 《2004年肝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研究专题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每年约有1﹪的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型肝炎,而常规内科治疗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及经济发展.乙型重型肝炎是乙肝的一种特殊类型,以肝细胞的大量坏死为特征,发病机理极为复杂.一般认为,机体在肝脏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而引发的细胞免疫病理改变是重型肝炎发生的基础,涉及病毒特性和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两方面因素.本文从病毒变异、机体应答失调和代谢变化三个方面对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若干最新进展进行讨论和评价,旨在为重型肝炎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应用提供新的启发.
-
-
黄佳佳
- 《第十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
-
摘要:
老化与内分泌功能变化的分子基础中自由基老化,氧化应激,细胞分化及修复能力受损,广泛信号传导效能退化…内分泌器官及腺体萎缩及功能退化,年龄相关睡眠障碍及昼夜节律变化。危重症与内分泌功能变化中应激状态下内分泌系统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